资源简介 第四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一、基础知识1.直接证明(1)综合法①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证明题的一般规律(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②框图表示: P Q1 ―→ Q1 Q2 ―→ Q2 Q3 ―→…―→ Qn Q(其中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③思维过程:由因导果.(2)分析法①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适用范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得到一个明显②框图表示:Q P1 ―→ P1 P2 ―→ P2 P3 ―→…―→ (其中 Q 表示要证成立的条件明的结论).③思维过程:执果索因.2.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第 956页/共1004页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典例] 设 a,b,c 均为正数,且 a+b+c=1,证明:1(1)ab+bc+ca≤ ;3a2 b2 c2(2) + + ≥1.b c a[证明] (1)由 a2+b2≥2ab,b2+c2≥2bc,c2+a2≥2ca 得a2+b2+c2≥ab+bc+ca.由题设得(a+b+c)2=1,即 a2+b2+c2+2ab+2bc+2ca=1,1所以 3(ab+bc+ca)≤1,即 ab+bc+ca≤ .3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a2 b2 c2(2)因为 +b≥2a, +c≥2b, +a≥2c,b c a当且仅当“a2=b2=c2”时等号成立,a2 b2 c2故 + + +(a+b+c)≥2(a+b+c),b c aa2 b2 c2即 + + ≥a+b+c.b c aa2 b2 c2所以 + + ≥1.b c a[变透练清]11.(变结论)若本例条件不变,证明 a2+b2+c2≥ .3证明:因为 a+b+c=1,所以 1=(a+b+c)2=a2+b2+c2+2ab+2bc+2ac,因为 2ab≤a2+b2,2bc≤b2+c2,2ac≤a2+c2,所以 2ab+2bc+2ac≤2(a2+b2+c2),所以 1≤a2+b2+c2+2(a2+b2+c2),即 a2 21+b +c2≥ .32.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Asin B+sin Bsin C+ cos2B=1.(1)求证:a,b,c 成等差数列;2π(2)若 C= ,求证:5a=3b.3证明:(1)由已知得 sin Asin B+sin Bsin C=2sin2B,第 957页/共1004页因为 sin B≠0,所以 sin A+sin C=2sin B,由正弦定理,有 a+c=2b,即 a,b,c 成等差数列.2π(2)由 C= ,c=2b-a 及余弦定理得3(2b-a)2=a2+b2+ab,即有 5ab-3b2=0,所以 5a=3b.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典例]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1 1 3求证: + = .a+b b+c a+b+c1 1 3[证明] 要证 + = ,a+b b+c a+b+ca+b+c a+b+c c a即证 + =3,也就是 + =1,a+b b+c a+b b+c只需证 c(b+c)+a(a+b)=(a+b)(b+c),需证 c2+a2=ac+b2,又△ABC 三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故 B=60°,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2accos 60°,即 b2=c2+a2-ac,故 c2+a2=ac+b2成立.于是原等式成立.[解题技法] 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思路及格式(1)分析法的证明思路先从结论入手,由此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当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的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时命题得证.(2)分析法的格式通常采用“要证(欲证)……”“只需证……”“即证……”的格式,在表达中要注意叙述形式的规范性.[对点训练]a+mb a2 +mb2已知 m>0,a,b∈R,求证: 2≤ . 1+m 1+m证明:因为 m>0,所以 1+m>0.第 958页/共1004页 a+mb2 a +mb2所以要证 2≤ , 1+m 1+m只需证 m(a2-2ab+b2)≥0,即证(a-b)2≥0,而(a-b)2≥0 显然成立,a+mb a2 +mb2故 2≤ . 1+m 1+m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典例] 已知二次函数 f(x)=ax2+bx+c(a>0)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 f(c)=0,且 0<x<c 时,f(x)>0.1(1)证明: 是函数 f(x)的一个零点;a1(2)试用反证法证明 >c.a[证明] (1)因为 f(x)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 f(x)=0 有两个不等实根 x1,x2,因为 f(c)=0,所以 x1=c 是 f(x)=0 的根,c又 x1x2= , a1所以 x = 12 ≠c , a a 1所以 是函数 f(x)的一个零点.a1(2)因为函数有两个不同零点,所以 ≠c.a1 1假设 <c,又 >0,a a由 0<x<c 时,f(x)>0, 1知 f >0,与 f 1 a a =0 矛盾,1所以 <c 不成立,a1 1又因为 ≠c,所以 >c.a a[对点训练]1 1设 a>0,b>0,且 a+b= + .a b证明:(1)a+b≥2;第 959页/共1004页(2)a2+a<2 与 b2+b<2 不可能同时成立.1 1 a+b证明:由 a+b= + = ,a>0,b>0,得 ab=1.a b ab(1)由基本不等式及 ab=1,有 a+b≥2 ab=2,即 a+b≥2.(2)假设 a2+a<2 与 b2+b<2 同时成立,则由 a2+a<2 及 a>0 得 0<a<1;同理,0<b<1,从而 ab<1,这与 ab=1 矛盾.故 a2+a<2 与 b2+b<2 不可能同时成立.[课时跟踪检测]A 级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 a,b 为实数,则方程 x3+ax+b=0 至少有一个实数根”时,假设为( )A.方程 x3+ax+b=0 没有实数根B.方程 x3+ax+b=0 至多有一个实数根C.方程 x3+ax+b=0 至多有两个实数根D.方程 x3+ax+b=0 恰好有两个实数根解析:选 A “至少有一个实数根”的否定是“一个实数根也没有”,即“没有实数根”.2.在△ABC 中,sin Asin C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解析:选 C 由 sin Asin C0,即 cos(A+C)>0,所以 A+C 是锐角,π从而 B> ,故△ABC 必是钝角三角形.2x3.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已知 x>0,用分析法证明 1+x<1+ 时,索的因是( )2A.x2>2 B.x2>4C.x2>0 D.x2>1解析:选 C 因为 x>0,x所以要证 1+x<1+ ,2第 960页/共1004页x x2只需证( 1+x)2< 1+ 2 2 ,即证 0< , 4即证 x2>0,因为 x>0,所以 x2>0 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4.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 a>b>c,且 a+b+c=0,求证 b2-ac< 3a”索的因应是( )A.a-b>0 B.a-c>0C.(a-b)(a-c)>0 D.(a-b)(a-c)<0解析:选 C 由题意知 b2-ac< 3a b2-ac<3a2 (a+c)2-ac<3a2 a2+2ac+c2-ac-3a2<0 -2a2+ac+c2<0 2a2-ac-c2>0 (a-c)(2a+c)>0 (a-c)(a-b)>0.选 C.5.设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0 时,f(x)单调递减,若 x1+x2>0,则 f(x1)+f(x2)的值( )A.恒为负值 B.恒等于零C.恒为正值 D.无法确定正负解析:选 A 由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0 时,f(x)单调递减,可知 f(x)是 R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由 x1+x2>0,可知 x1>-x2,f(x1)则 f(x1)+f(x2)<0.6.(2019·太原模拟)用反证法证明“若 x2-1=0,则 x=-1 或 x=1”时,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x=-1 或 x=1”的否定是“x≠-1 且 x≠1”.答案:x≠-1 且 x≠17.设 a>b>0,m= a- b,n= a-b,则 m,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 (分析法 ) a- b< a-b a< b+ a-b a<b+2 b · a-b+a-b 2 b· a-b>0,显然成立.答案:m<n8.若二次函数 f(x)=4x2-2(p-2)x-2p2-p+1 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 c,使 f(c)>0,则实数 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补集法)第 961页/共1004页 f(-1)=-2p2+p+1≤0,令 3解得 p≤-3 或 p≥ , f(1)=-2p2-3p+9≤0, 23故满足条件的 p 的取值范围为 -3, 2 .3答案: -3, 2 1 1 19.已知 x,y,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 x+y+z=1,求证: -1 -1 -1 x y z >8.证明:因为 x,y,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 x+y+z=1,1 1-x y+z 2 yz所以 -1= = > , ①x x x x1 1-y x+z 2 xz-1= = > , ②y y y y1 1-z x+y 2 xy-1= = > , ③z z z z又 x,y,z 为正数,由①×②×③, 1得 -1 1-1 1-1 x y z >8.3n2-n10.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n∈N*. 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对任意的 n>1,都存在 m∈N*,使得 a1,an,am 成等比数列.3n2-n解:(1)由 Sn= ,得 a =S =1, 2 1 1当 n≥2 时,an=Sn-Sn-1=3n-2,当 n=1 时也适合.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3n-2.(2)证明:要使得 a1,an,am 成等比数列,只需要 a2n=a1·am,即(3n-2)2=1·(3m-2),即 m=3n2-4n+2,而此时 m∈N*,且 m>n.所以对任意的 n>1,都存在 m∈N*,使得 a1,an,am 成等比数列.B 级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A1B1=A1C1,D,E 分别是棱第 962页/共1004页BC,CC1 上的点(点 D 不同于点 C),且 AD⊥DE,F 为 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 ADE⊥平面 BCC1B1;(2)直线 A1F∥平面 ADE.证明:(1)因为 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所以 CC1⊥平面 ABC,又 AD 平面 ABC,所以 CC1⊥AD.因为 AD⊥DE,CC1∩DE=E,CC1 平面 BCC1B1,DE 平面 BCC1B1,所以 AD⊥平面 BCC1B1.又 AD 平面 ADE,所以平面 ADE⊥平面 BCC1B1.(2)因为 A1B1=A1C1,F 为 B1C1 的中点,所以 A1F⊥B1C1.因为 CC1⊥平面 A1B1C1,A1F 平面 A1B1C1,所以 CC1⊥A1F.又因为 CC1∩B1C1=C1,CC1 平面 BCC1B1,B1C1 平面 BCC1B1,所以 A1F⊥平面 BCC1B1.由(1)知 AD⊥平面 BCC1B1,所以 A1F∥AD.又 AD 平面 ADE,A1F 平面 ADE,所以 A1F∥平面 ADE.12.设函数 f(x)定义在(0,+∞)上,f(1)=0,导函数 f′(x)= ,g(x)=f(x)+f′(x).x(1)求 g(x)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2)讨论 g(x)与 g 1 x 的大小关系;1(3)是否存在 x0>0,使得|g(x)-g(x0)|< 对任意 x>0 成立?若存在,求出 x0 的取值范围;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解:(1)由题设易知 f(x)=ln x,g(x)=ln x+ ,xx-1∴g′(x)= 2 ,令 g′(x)=0 得 x=1, x当 x∈(0,1)时,g′(x)<0,故(0,1)是 g(x)的单调递减区间,当 x∈(1,+∞)时,g′(x)>0,故(1,+∞)是 g(x)的单调递增区间,因此,x=1 是 g(x)的唯一极值点,且为极小值点,从而是最小值点,所以最小值为 g(1)=1.1(2)g x =-ln x+x,第 963页/共1004页1 1设 h(x)=g(x)-g x =2ln x-x+ , x(x-1)2则 h′(x)=-x2,1当 x=1 时,h(1)=0,即 g(x)=g x ,当 x∈(0,1)∪(1,+∞)时,h′(x)<0,h′(1)=0,因此,h(x)在(0,+∞)内单调递减,当 0<x<1 时,h(x)>h(1)=0,1即 g(x)>g x ;当 x>1 时,h(x)<h(1)=0,1即 g(x)<g x .(3)满足条件的 x0 不存在.证明如下:1法一:假设存在 x0>0,使|g(x)-g(x0)|< 对任意 x>0 成立,即对任意 x>0,有 ln x<x2g(x0)<ln x+ ,* x但对上述 x0,取 x1=eg(x0)时,有 ln x1=g(x0),这与*左边不等式矛盾,1因此,不存在 x0>0,使|g(x)-g(x0)|< 对任意 x>0 成立. x1法二:假设存在 x0>0,使|g(x)-g(x0)|< 对任意 x>0 成立. x由(1)知,g(x)的最小值为 g(1)=1,1又 g(x)=ln x+ >ln x,而 x>1 时,ln x 的值域为(0,+∞),x∴x≥1 时,g(x)的值域为[1,+∞),从而可取一个 x1>1,使 g(x1)≥g(x0)+1,即 g(x1)-g(x0)≥1,1故|g(x1)-g(x0)|≥1> ,与假设矛盾. x11∴不存在 x0>0,使|g(x)-g(x0)|< 对任意 x>0 成立. x第 964页/共100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