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n -0.4,10n≤x<10(n+1),n=5,6,7,10且 f(x)= 考试成绩采用“5 分制”,规定:n - +b,10n≤x<10(n+1),n=8,9.5考试分数在[50,60)内的成绩记为 1 分,考试分数在[60,70)内的成绩记为 2 分,考试分数在[70,80)内的成绩记为 3 分,考试分数在[80,90)内的成绩记为 4 分,考试分数在[90,100)内的成绩记为 5 分.在 50 名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成绩为 1 分、2 分及 3 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出 6 人,再从这 6 人中随机抽出 3 人,记这 3 人的成绩之和为ξ(将频率视为概率).(1)求 b 的值,并估计该班的考试平均分数;(2)求 P(ξ=7);(3)求ξ的分布列.n -0.4,10n≤x<10(n+1),n=5,6,7,10解:(1)因为 f(x)= n - +b,10n≤x<10(n+1),n=8,9, 5 5 6 7 8 9所以 -0.4 10 + -0.4 + -0.4 + - +b + - +b 10 10 5 5 =1,所以 b=1.9.估计该班的考试平均分数为 5 6 7 8 9-0.4 -0.4 10 ×55+ 10 ×65+ -0.4 10 ×75+ - +1.9 - +1.9 5 ×85+ 5 ×95=76.(2)按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从考试成绩记为 1 分,2 分,3 分的学生中抽出 1 人,2 人,3C2C1 1 23 1+C3C2 3人,再从这 6 人中抽出 3 人,所以 P(ξ=7)=C3= .6 10(3)因为ξ的可能取值为 5,6,7,8,9,C1C2 1 1 1 2 11 2 1 C1C2C3 3 3 C3C2 3所以 P(ξ=5)= 3 = ,P(ξ=6)= 3 = ,P(ξ=7)= ,P(ξ=8)= = ,C6 20 C6 10 10 C36 10C33 1P(ξ=9)= 3= . C6 20故ξ的分布列为ξ 5 6 7 8 91 3 3 3 1P20 10 10 10 20第七节 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一 基础知识第 885页/共1004页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1)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 A 和 B,在已知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BP(A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 P(B|A)来表示,其公式为 P(B|A)= (P(A)>0).P(A)(2)条件概率的性质①非负性:0≤P(B|A)≤1;②可加性:如果 B 和 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P(B∪C|A)=P(B|A)+P(C|A).2.相互独立事件(1)对于事件 A,B,若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事件 A,B 是相互独立事件.(2)若 P(AB)=P(A)P(B),则 A 与 B 相互独立.(3)若 A 与 B 相互独立,则 A 与 B , A 与 B, A 与 B 也都相互独立.(4)若 A 与 B 相互独立,则 P(B|A)=P(B),P(AB)=P(B|A)P(A)=P(A)P(B).(5)一般地,如果事件 A1,A2,…,An(n>2,n∈N*)相互独立,那么这 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P(A1A2…An)=P(A1)P(A2)·…·P(An).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两个事件间的关系;(2)不同点:互斥事件强调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 P(AB)=0,相互独立事件则强调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1)独立重复试验: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 n 次试验称为 n 次独立重复试验.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①每次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②各次试验是相互独立的;③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2)二项分布:一般地,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 A 发生的次数为 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则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P(X=k)=Ckpkn (1-p)n k,k=0,1,2,…,n,则称随机变量 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X~B(n,p),并称 p 为成功概率.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要看两点:,(1)是否为 n 次独立重复试验;,(2)随机变量是否为某事件在这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的次数.考点一 条件概率[典例精析](1)(2019·合肥模拟)将三颗骰子各掷一次,记事件 A 为“三个点数都不同”,第 886页/共1004页B 为“至少出现一个 6 点”,则条件概率 P(A|B)=__________,P(B|A)=________.(2)从 1,2,3,4,5 中任取 2 个不同的数,事件 A=“取到的 2 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 B=“取到的 2 个数均为偶数”,则 P(B|A)=________.[解析] (1)P(A|B)的含义是在事件 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即在“至少出现一个 6 点”的条件下,“三个点数都不相同”的概率,因为“至少出现一个 6 点”有6×6×6-5×5×5=91 种情况,“至少出现一个 6 点,且三个点数都不相同”共有 C13×5×460=60 种情况,所以 P(A|B)= .P(B|A)的含义是在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B 发生的概率,91即在“三个点数都不相同”的条件下,“至少出现一个 6 点”的概率,因为“三个点数都不1同”有 6×5×4=120 种情况,所以 P(B|A)= .21C23+C2 22 4 2 C2 1 P(AB) 10 1(2)P(A)= 2 = = ,P(AB)= = ,由条件概率公式,得 P(B|A)= = = . C5 10 5 C25 10 P(A) 2 4560 1 1[答案] (1) (2)91 2 4[题组训练]1.(2019·石家庄摸底)某种电路开关闭合后会出现红灯或绿灯闪烁,已知开关第一次闭合1 1后出现红灯的概率为 ,两次闭合后都出现红灯的概率为 ,则开关在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2 5的条件下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设“开关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 A,“开关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 B,则“开关两次闭合后都出现红灯”为事件 AB,“开关在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P(AB) 2条件下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 B|A,由题意得 P(B|A)= = .P(A) 52答案:52.现有 3 道理科题和 2 道文科题共 5 道题,若不放回地一次抽取 2 道题,则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法一:设第 1 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 A,第 2 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 B,则 P(B|A)=3×2A2P(AB) 5 1= = .P(A) 3 25法二: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还有 2 道理科题和 2 道文科题,故在第 1 次抽到1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为 .2第 887页/共1004页1答案:2考点二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典例精析](1)设每个工作日甲、乙、丙、丁 4 人需使用某种设备的概率分别为0.6,0.5,0.5,0.4,各人是否需使用设备相互独立,则同一工作日至少 3 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为________.(2)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 5 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概率都是 0.8,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 4 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1)设甲、乙、丙、丁需使用设备分别为事件 A,B,C,D,则 P(A)=0.6,P(B)=P(C)=0.5,P(D)=0.4,恰好 3 人使用设备的概率 P1=P( A BCD+A B CD+AB C D+ABC D )=(1-0.6)×0.5×0.5×0.4+0.6×(1-0.5)×0.5×0.4+0.6×0.5×(1-0.5)×0.4+0.6×0.5×0.5×(1-0.4)=0.25,4 人使用设备的概率 P2=0.6×0.5×0.5×0.4=0.06,故所求概率 P=0.25+0.06=0.31.(2)依题意,该选手第 2 个问题回答错误,第 3,4 个问题均回答正确,第 1 个问题回答正误均有可能,则所求概率 P=1×0.2×0.82=0.128.[答案] (1)0.31 (2)0.128[变式发散]1.(变设问)保持本例(2)条件不变,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 5 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该选手第 3 个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第 4,5 个问题均回答正确,第 1,2个问题回答均错误或有且只有 1 个错误,则所求概率 P=0.23×0.82+2×0.2×0.8×0.2×0.82=0.005 12+0.040 96=0.046 08.答案:0.046 082.(变设问)保持本例(2)条件不变,则该选手回答了 5 个问题(5 个问题必须全部回答)就结束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设答对的事件为 A,可分第 3 个回答正确与错误两类,若第 3 个回答正确,则有 A A A A 或 A A A A 两类情况,其概率为:0.8×0.2×0.8×0.2+0.2×0.2×0.8×0.2=0.025 6+0.006 4=0.032.若该选手第 3 个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第 1,2 个问题回答均错误或有且只有 1 个错误,则所求概率 P=0.23+2×0.2×0.8×0.2=0.008+0.064=0.072.所以所求概率为 0.032+0.072=0.104.答案:0.104第 888页/共1004页[题组训练]1.在高三的某次模拟考试中,对于数学选修 4 系列的考查中,甲同学选做《不等式选讲》1 1的概率为 ,乙同学选做《不等式选讲》的概率为 ,假定二人的选择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3 4么这次模拟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至少有 1 人选做《不等式选讲》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记高三的某次模拟考试中“甲同学不选做《不等式选讲》”为事件 A,“乙同学不选做《不等式选讲》”为事件 B,且 A,B 相互独立.1 2 1 3依题意,P(A)=1- = ,P(B)=1- = ,3 3 4 42 3 1所以 P(AB)=P(A)·P(B)= × = .3 4 2又因为甲、乙二人至少有一人选做《不等式选讲》的对立事件为甲、乙二人都不选做《不1 1等式选讲》,所以所求概率为 1-P(AB)=1- = .2 21答案:22.从甲地到乙地要经过 3 个十字路口,设各路口信号灯工作相互独立,且在各路口遇到1 1 1红灯的概率分别为 , , .2 3 4(1)设 X 表示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遇到红灯的个数,求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2)若有 2 辆车独立地从甲地到乙地,求这 2 辆车共遇到 1 个红灯的概率.解:(1)随机变量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1 1 1 1则 P(X=0)= 1- × 1- × 1- 2 3 4 = , 41 1 1 1 1 1 1 1 1 11P(X=1)= × 1- 1- 1- 1- 1- 1- 2 3 × 4 + 2 × ×3 4 + 2 × 3 × = , 4 241 1 1 1 1 1 1 1 1 1P(X=2)= 1- × × + × 1- × + × × 1- 2 = , 3 4 2 3 4 2 3 4 41 1 1 1P(X=3)= × × = .2 3 4 24所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1 11 1 1P4 24 4 24(2)设 Y 表示第一辆车遇到红灯的个数,Z 表示第二辆车遇到红灯的个数,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Y+Z=1)=P(Y=0,Z=1)+P(Y=1,Z=0)=P(Y=0)P(Z=1)+P(Y=1)P(Z=0)第 889页/共1004页1 11 11 1= × + ×4 24 24 411= .4811所以这 2 辆车共遇到 1 个红灯的概率为 .48考点三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典例精析]九节虾的真身是虎斑虾,虾身上有一深一浅的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九节白色花纹,肉味鲜美.某酒店购进一批九节虾,并随机抽取了 40 只统计质量,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质量/g [5,15) [15,25) [25,35) [35,45) [45,55]数量 4 12 11 8 5(1)若购进这批九节虾 35 000 g,且同一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试估计这批九节虾的数量(所得结果保留整数);(2)以频率估计概率,若在本次购买的九节虾中随机挑选 4 只,记质量在[5,25)间的九节虾的数量为 X,求 X 的分布列.[解] (1)由表中数据可以估计每只九节虾的质量为1×(4×10+12×20+11×30+8×40+5×50)=29.5(g),因为 35 000÷29.5≈1 186(只),40所以这批九节虾的数量约为 1 186 只.4+12 2(2)由表中数据知,任意挑选 1 只九节虾,质量在[5,25)间的概率 p= = ,X 的所有可40 5能取值为 0,1,2,3,4,3 81则 P(X=0)= 4 5 = , 625P(X=1)=C12× × 3 3 2164 5 = , 5 6252 3 216P(X=2)=C2× 2 24 5 × 5 = , 6252 3 96P(X=3)=C34× 3 5 × = , 5 6252 16P(X=4)= 4 5 = . 625所以 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 481 216 216 96 16P625 625 625 625 625第 890页/共1004页[题组训练]1.甲、乙两名运动员练习定点投球,已知在该点每次投篮甲命中的概率是 0.8,乙命中的概率是 0.9,每人投两次,则甲、乙都恰好命中一次的概率为( )A.0.32 B.0.18C.0.50 D.0.057 6解析:选 D 甲命中一次的概率为 C12×0.8×(1-0.8)=0.32,乙命中一次的概率为 C12×0.9×(1-0.9)=0.18,他们投篮命中与否相互独立,所以甲、乙都恰好命中一次的概率为P=0.32×0.18=0.057 6.2.一款击鼓小游戏的规则如下:每盘游戏都需击鼓三次,每次击鼓要么出现一次音乐,要么不出现音乐;每盘游戏击鼓三次后,出现一次音乐获得 10 分,出现两次音乐获得 20分,出现三次音乐获得 100 分,没有出现音乐则扣除 200 分(即获得-200 分).设每次击鼓出1现音乐的概率为 ,且各次击鼓出现音乐相互独立.2(1)设每盘游戏获得的分数为 X,求 X 的分布列;(2)玩三盘游戏,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为多少?解:(1)X 可能的取值为 10,20,100,-200.根据题意,有 1P(X=10)=C1× 11 33 1- 2 2 × 2 = , 81 1 3P(X=20)=C2× 2 13 2 ×1- 2 = , 8 1 1P(X=100)= 3 2 = , 81 1P(X=-200)= 1- 3 2 = . 8所以 X 的分布列为X 10 20 100 -2003 3 1 1P8 8 8 8(2)设“第 i 盘游戏没有出现音乐”为事件 Ai(i=1,2,3),则 P(A1)=P(A2)=P(A3)=P(X=1-200)= .8所以“三盘游戏中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为1 1 5111-P(A1A2A )=1- 33 8 =1- = . 512 512第 891页/共1004页511因此,玩三盘游戏,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为 .512[课时跟踪检测]A 级1.如果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相等,则有 3 个小孩的家庭中女孩多于男孩的概率为( )2 1A. B.3 23 1C. D.4 4解析:选 B 设女孩个数为 X,女孩多于男孩的概率为 P(X≥2)=P(X=2)+P(X=3)=1 1 1 1 1 1C2× 2 3 33 2 × +C3× 2 =3× + = . 2 8 8 22.(2018·广西三市第一次联考)某机械研究所对新研发的某批次机械元件进行寿命追踪调查,随机抽查的 200 个机械元件情况如下:使用时间/天 10~20 21~30 31~40 41~50 51~60个数 10 40 80 50 20若以频率估计概率,现从该批次机械元件中随机抽取 3 个,则至少有 2 个元件的使用寿命在 30 天以上的概率为( )13 27A. B.16 6425 27C. D.32 32150 3 3解析:选 D 由表可知元件使用寿命在 30 天以上的频率为 = ,则所求概率为 C2 200 4 3 4 2 1 3 27× + 34 4 = . 323.(2019·武汉调研)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到 4 个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 A 为“4 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事件 B 为“小赵独自去一个景点”,则 P(A|B)=( )2 1A. B.9 34 5C. D.9 9解析:选 A 小赵独自去一个景点共有 4×3×3×3=108 种情况,即 n(B)=108,4 个人n(AB) 24 2去的景点不同的情况有 A44=4×3×2×1=24 种,即 n(AB)=24,∴P(A|B)= = = .n(B) 108 94.甲、乙两个小组各 10 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第 892页/共1004页甲组:76,90,84,86,81,87,86,82,85,83乙组:82,84,85,89,79,80,91,89,79,74现从这 20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将“抽出的学生为甲组学生”记为事件 A;“抽出的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不低于 85 分”记为事件 B,则 P(AB),P(A|B)的值分别是( )1 5 1 4A. , B. ,4 9 4 91 5 1 4C. , D. ,5 9 5 910 5 1 P(AB)解析:选 A 由题意知,P(AB)= × = ,根据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得 P(A|B)=20 10 4 P(B)14 5= = .9 9205.在一个质地均匀的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中,三个面标 0,两个面标 1,一个面标 2,将这个小正方体连续抛掷两次,若向上的数字的乘积为偶数,则该乘积为非零偶数的概率为( )1 8A. B.4 91 5C. D.16 32解析:选 D 两次数字乘积为偶数,可先考虑其反面——只需两次均出现 1 向上,故两2 8次数字乘积为偶数的概率为 1- 2 6 = ;若乘积非零且为偶数,需连续两次抛掷小正方体的951 1 1 1 5 36 5情况为(1,2)或(2,1)或(2,2),概率为 × ×2+ × = .故所求条件概率为 = .3 6 6 6 36 8 3296.设由 0,1 组成的三位编号中,若用 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 0 的事件”,用 B 表示“第一位数字为 0 的事件”,则 P(A|B)=________.1解析:因为第一位数字可为 0 或 1,所以第一位数字为 0 的概率 P(B)= ,第一位数字为 0 且第二211 1 1 P(AB) 4 1位数字也是 0,即事件 A,B 同时发生的概率 P(AB)= × = ,所以 P(A|B)= = = .2 2 4 P(B) 1 221答案:21 1 17.事件 A,B,C 相互独立,如果 P(AB)= ,P( B C)= ,P(AB C )= ,则 P(B)=________,6 8 8P( A B)=________.第 893页/共1004页1 P(A)·P(B)= , ①6 1解析:由题意得 P( B )·P(C)= , ②8 1 P(A)·P(B)·P( C )= , ③83 3 1 1 1由③÷①得 P( C )= ,所以 P(C)=1-P( C )=1- = .将 P(C)= 代入②得 P( B )= ,4 4 4 4 21 1 2 1 1所以 P(B)=1-P( B )= ,由①可得 P(A)= ,所以 P( A B)=P( A )·P(B)= × = .2 3 3 2 31 1答案:2 38.某大厦的一部电梯从底层出发后只能在第 17,18,19,20 层停靠,若该电梯在底层有 51个乘客,且每位乘客在这四层的每一层下电梯的概率为 ,用ξ表示 5 位乘客在第 20 层下电4梯的人数,则 P(ξ=4)=________.解析:考查一位乘客是否在第 20 层下电梯为一次试验,这是 5 次独立重复试验,故ξ~ 1 1 3 - 1 3 15B 5, 4 ,即有 P(ξ=k)=Ck k 5 k5 4 × 4 ,k=0,1,2,3,4,5.故 P(ξ=4)=C4 4× 15 4 4 = . 1 02415答案:1 0249.挑选空军飞行员可以说是“万里挑一”,要想通过需要过五关:目测、初检、复检、文考(文化考试)、政审.若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都顺利通过了前两关,根据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能通过复检关的概率分别是 0.5,0.6,0.75,能通过文考关的概率分别是 0.6,0.5,0.4,由于他们平时表现较好,都能通过政审关,若后三关之间通过与否没有影响.(1)求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恰好有一人通过复检的概率;(2)设只要通过后三关就可以被录取,求录取人数 X 的分布列.解:(1)设 A,B,C 分别表示事件“甲、乙、丙通过复检”,则所求概率 P=P(A B C )+P( A B C )+P( A B C)=0.5×(1-0.6)×(1-0.75)+(1-0.5)×0.6×(1-0.75)+(1-0.5)×(1-0.6)×0.75=0.275.(2)甲被录取的概率为 P 甲=0.5×0.6=0.3,同理 P 乙=0.6×0.5=0.3,P 丙=0.75×0.4=0.3.∴甲、乙、丙每位同学被录取的概率均为 0.3,故可看成是独立重复试验,即 X~B(3,0.3),-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其中 P(X=k)=Ck(0.3)k3 ·(1-0.3)3 k,k=0,1,2,3.故 P(X=0)=C0×0.303 ×(1-0.3)3=0.343,P(X=1)=C13×0.3×(1-0.3)2=0.441,P(X=2)=C23×0.32×(1-0.3)=0.189,第 894页/共1004页P(X=3)=C33×0.33=0.027,故 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P 0.343 0.441 0.189 0.0272 310.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 和 .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3 4互之间没有影响,每人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1)求甲射击 4 次,至少有 1 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2)求两人各射击 4 次,甲恰好击中目标 2 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 3 次的概率;(3)假设每人连续 2 次未击中目标,则终止其射击.问:乙恰好射击 5 次后,被终止射击的概率为多少?解:(1)记“甲连续射击 4 次,至少有 1 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 A1,则事件 A1 的对立事件 A 1 为“甲连续射击 4 次,全部击中目标”.由题意知,射击 4 次相当于做 4 次独立重复试验. 2 16故 P( A 4 41)=C4 3 = . 8116 65所以 P(A1)=1-P( A 1)=1- = . 81 8165所以甲连续射击 4 次,至少有一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81(2)记“甲射击 4 次,恰好有 2 次击中目标”为事件 A2,“乙射击 4 次,恰好有 3 次击中目标”为事件 B2,则 P(A 2 2 22 2 82)=C4× 3 ×1- 3 = , 273P(B )=C3 3 3 272 4 × 1- 1 4 4 = . 64由于甲、乙射击相互独立,8 27 1故 P(A2B2)=P(A2)P(B2)= × = . 27 64 81所以两人各射击 4 次,甲恰有 2 次击中目标且乙恰有 3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8(3)记“乙恰好射击 5 次后,被终止射击”为事件 A3,“乙第 i 次射击未击中”为事件Di(i=1,2,3,4,5),则 A3=D5D4 D 3( D 2 D 1∪ D 2D1∪D2 D 1),1且 P(Di)= . 4由于各事件相互独立,故第 895页/共1004页P(A3)=P(D5)P(D4)P( D 3)P( D 2 D 1+ D 2D1+D2 D 1)1 1 3 1 1 45= × × × 1- × = .4 4 4 4 4 1 02445所以乙恰好射击 5 次后,被终止射击的概率为 .1 024B 级1.箱子里有 5 个黑球,4 个白球,每次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黑球,则放回箱中,重新取球;若取出白球,则停止取球,那么在第 4 次取球之后停止的概率为( )C35C14 5A. B. 34C45 9 ×93 1 5C. × D.C1× 344 9 × 5 4 9解析:选 B 由题意知,第四次取球后停止是当且仅当前三次取的球是黑球,第四次取5 4的球是白球的情况,此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3 9 × . 92.已知盒中装有 3 只螺口灯泡与 7 只卡口灯泡,这些灯泡的外形都相同且灯口向下放着,现需要一只卡口灯泡,电工师傅每次从中任取一只并不放回,则在他第 1 次抽到的是螺口灯泡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的是卡口灯泡的概率为( )3 2A. B.10 97 7C. D.8 9解析:选 D 设事件 A 为“第 1 次抽到的是螺口灯泡”,事件 B 为“第 2 次抽到的是73 3 7 7 P(AB) 30 7卡口灯泡”,则 P(A)= ,P(AB)= × = .则所求概率为 P(B|A)= = = .10 10 9 30 P(A) 3 9103.为了防止受到核污染的产品影响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要求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两轮核辐射检测,只有两轮都合格才能进行销售,否则不能销售.已知某产品第一轮检测1 1不合格的概率为 ,第二轮检测不合格的概率为 ,两轮检测是否合格相互没有影响.若产品6 10可以销售,则每件产品获利 40 元;若产品不能销售,则每件产品亏损 80 元.已知一箱中有 4件产品,记一箱产品获利 X 元,则 P(X≥-80)=________.1 1 3解析:由题意得该产品能销售的概率为 1- 1- 6 10 = .易知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43320,-200,-80,40,160,设ξ表示一箱产品中可以销售的件数,则ξ~B 4, 4 ,所以 P(ξ3 1 -=k)=Ck k 4 k4 4 4 ,第 896页/共1004页3 1 27所以 P(X=-80)=P(ξ=2)=C2 2 24 4 4 = , 1283 1 27P(X=40)=P(ξ=3)=C3 3 14 4 4 = , 643 1 81P(X=160)=P(ξ=4)=C4 4 04 4 4 = , 256243故 P(X≥-80)=P(X=-80)+P(X=40)+P(X=160)= .256243答案:2564.从某市的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 400 名同学的体重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估计从该市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体重超过 60 kg 的概率;(2)假设该市高一学生的体重 X 服从正态分布 N(57,σ2).①利用(1)的结论估计该高一某个学生体重介于 54~57 kg 之间的概率;②从该市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记体重介于 54~57 kg 之间的人数为 Y,利用(1)的结论,求 Y 的分布列.1解:(1)这 400 名学生中,体重超过 60 kg 的频率为(0.04+0.01)×5= ,41由此估计从该市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体重超过 60 kg 的概率为 .4(2)①∵X~N(57,σ2),1由(1)知 P(X>60)= ,41∴P(X<54)= ,41 1∴P(54<X<60)=1-2× = ,4 21 1 1∴P(54<X<57)= × = ,2 2 41即高一某个学生体重介于 54~57 kg 之间的概率为 .4②∵该市高一学生总体很大,∴从该市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可以视为独立重复试验,1其中体重介于 54~57 kg 之间的人数 Y~B 3, 4 ,第 897页/共1004页 1 3其中 P(Y=i)=Ci i 3-i3 4 4 ,i=0,1,2,3.∴Y 的分布列为Y 0 1 2 327 27 9 1P64 64 64 645.为了适当疏导电价矛盾,保障电力供应,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某省于 2018 年推出了省内居民阶梯电价的计算标准:以一个年度为计费周期、月度滚动使用,第一阶梯电量:年用电量 2 160 度以下(含 2 160 度),执行第一档电价 0.565 3 元/度;第二阶梯电量:年用电量 2 161 至 4 200 度(含 4 200 度),执行第二档电价 0.615 3 元/度;第三阶梯电量:年用电量 4 200 度以上,执行第三档电价 0.865 3 元/度.某市的电力部门从本市的用电户中随机抽取 10 户,统计其同一年度的用电情况,列表如下表:用户1 2 3 4 5 6 7 8 9 10编号年用电 11 260 1 400 1 824 2 180 2 423 2 815 3 325 4 411 4 600量(度) 000(1)试计算表中编号为 10 的用电户本年度应交电费多少元?(2)现要在这 10 户家庭中任意选取 4 户,对其用电情况作进一步分析,求取到第二阶梯电量的户数的分布列;(3)以表中抽到的 10 户作为样本估计全市的居民用电情况,现从全市居民用电户中随机地抽取 10 户,若抽到 k 户用电量为第一阶梯的可能性最大,求 k 的值.解:(1)因为第二档电价比第一档电价多 0.05 元/度,第三档电价比第一档电价多 0.3 元/度,编号为 10 的用电户一年的用电量是 4 600 度,则该户本年度应交电费为 4 600×0.565 3+(4 200-2 160)×0.05+(4 600-4 200)×0.3=2 822.38(元).(2)由题表可知,10 户中位于第二阶梯电量的有 4 户,设取到第二阶梯电量的用户数为ξ,则ξ可取 0,1,2,3,4.C0 44C6 1 C1 3 24C6 8 C4C2 3 C3 16 4C6 4P(ξ=0)= 4 = ,P(ξ=1)= 4 = ,P(ξ=2)= = ,P(ξ=3)= = ,C10 14 C10 21 C410 7 C410 35C4C04 6 1P(ξ=4)= 4 = , C10 210故ξ的分布列为ξ 0 1 2 3 41 8 3 4 1P14 21 7 35 210第 898页/共1004页2(3)由题意可知从全市中抽取 10 户,用电量为第一阶梯的户数满足 X~B 10, 5 ,可知2 3 -P(X=k)=Ck k 10 k10 5 · 5 (k=0,1,2,3,…,10).2 3 2 3 k k 10-k k+1 k+1 9-C ≥C k10 5 5 10 5 5 ,由 2 3 - - 2 - 3 Ck k 10 k-10 5 5 ≥Ck 1 k 1 11 k10 5 5 ,17 22解得 ≤k≤ .又 k∈N*,所以当 k=4 时概率最大,故 k=4.5 5第八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一、基础知识1.均值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X x1 x2 … xi … xnP p1 p2 … pi … pn则称E(X)=x1p1+x2p2+…+xipi+…+xnpn为随机变量X的均值或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1)期望是算术平均值概念的推广,是概率意义下的平均.,(2)E(X)是一个实数,由 X 的分布列唯一确定,即作为随机变量,X 是可变的,可取不同值,而 E(X)是不变的,它描述 X取值的平均状态.,(3)E(X)=x1p1+x2p2+…+xnpn 直接给出了 E(X)的求法,即随机变量取值与相应概率分别相乘后相加.2.方差设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X x1 x2 … xi … xnP p1 p2 … pi … pnn则(xi-E(X))2 描述了 xi(i=1,2,…,n)相对于均值 E(X)的偏离程度.而 D(X)= (xi-i=1E(X))2pi 为这些偏离程度的加权平均,刻画了随机变量 X 与其均值 E(X)的平均偏离程度.称D(X)为随机变量 X 的方差,并称其算术平方根 D(X)为随机变量 X 的标准差.(1)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D(X)越大,表明平均偏离程度越大,X 的取值越分散.反之,D(X)越小,X 的取值越集中在 E(X)附近.,(2)方差也是一个常数,它不具有随机性,方差的值一定是非负.第 899页/共100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