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3.通过比较和鉴别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4.理解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根本性弱点,理解无产阶级的优点;二、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运用具体事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了解党依法执政的表现。公共参与 增强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三、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斗争特点的变化。2.教学难点: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纪录片《甲午》【新课教学】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议题一:[思考](1)视频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的重大影响。教师讲述:那从材料中“解体”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伴随着外来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各种政治势力在中国交错较量。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第一课第一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知识点: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因:内因、外因和直接原因。2.主要矛盾: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3.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名词点击】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那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人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议题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正确方案。议题材料: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议题问题:1、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哪些政治力量展开了艰苦探索?2、他们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3、他们的方案最终结果是什么?这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知识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救国方案及其结局。分析:前两种建国方案失败的原因: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注定了第一种方案会失败。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和不彻底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二资本主义国家不允许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第二种方案也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得到广大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议题三:一条历史真理总结议学情境:观看纪录片《旗帜》中国共产党诞生视频片段。议学任务:1.结合视频,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2.结合“三种建国方案”,分组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革命斗争特点的变化。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判一判] (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四、课堂结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验证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