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学习导图。
师:读这些写雪的诗句,你能体会雪的什么美?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雪梅·》宋代:卢梅坡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唐代:柳宗元

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当代:毛泽东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当代:毛泽东
胡天八月即飞雪
生:奋争之美。
生:孤傲之美。
生:乐观之美。
生:壮观之美。
师:本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现雪的壮美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和乐府诗有何不同?
【屏幕显示】
歌行体和乐府诗的起源朝代不同,诗歌内容来源不同,特点不同。乐府诗是汉代及南北朝的诗体。汉武帝立乐府,制作雅乐,采集民歌。歌行体是唐代变化成熟的诗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有多种元素融合。
1、起源朝代不同
乐府诗是汉代及南北朝的诗体。歌行体是唐代变化成熟的诗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有多种元素融合。
2、诗歌内容来源不同
乐府诗来自于民间,如《孔雀东南飞》、《战城南》等。而歌行体来自文人,多了很多修饰。
3、特点不同
汉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整散不拘,灵活自由。可句句为韵,也可隔三四句为韵。歌行体对乐府诗有继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如善用比兴,排偶,问答,顶针,回环等。

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题材特点。
【屏幕显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之美

师: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读出了雪之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
生:我读出了雪中之美,你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读出了雪中之冷,你看“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我读出了雪中之事,你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我读出了雪中之情,你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师:同学们初步读懂了诗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美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它写出了雪的优美还是壮美?为什么用梨花来比喻雪花?
生:雪和梨花颜色相似。
生:雪和梨花形状相似。梨花娇小玲珑花朵锦簇很像雪花。
生:梨花的喻体使诗歌意境美好,使人联想起生机盎然的春天,产生审美愉悦。
生:梨花属于美好的事物,让人看了心情愉悦。传达出作者见到大雪从天而降的喜悦感。
【屏幕显示】
颜色相似。均为白色。
形状相似。梨花娇小玲珑花朵锦簇很像雪花。
意境美好。使人联想起生机盎然的春天,产生审美愉悦。
情感符合。美好的景象带来巨大的喜悦感。预示着好消息。
师:大雪从天而降,世界银装素裹,诚然美不胜收。但是也带来另一个负面影响。
生:寒冷。(做出发抖的样子)
师:是啊。诗歌也写出了边塞雪寒的景象。你能从哪些词语上发现冷得要命?
雪之冷
【屏幕显示】
语言鉴赏——雪之冷

我从____字上看出了冷,_________
生:我从“不暖”两个字上看出了冷,狐裘是用狐狸皮做成的大衣,保暖效果非常好,可是连狐裘都不能让人感觉温暖,说明雪天实在太冷了。
生:我从“薄”字上看出了冷,雪天寒冷得让人觉得锦缎缝制的棉被都变薄了,这是侧面描写冷。
生:我从“不得控”三个字看出来冷,不得控就是拉不开弓箭的意思,雪天寒冷得将军和士兵都拉不开弓箭了,说明极为寒冷,让人的手指失去力量。
生:我从“冷难着”三个字上看出了冷,都护的铁甲都难以穿上了,寒冷让人伸不开手脚,不敢接触凉的东西。
生:我从“百丈冰”三个字上看出了冷,百丈高的冰凌,说明寒威逼人,冰天雪地,无处不冷。
生:我从“万里凝”三个字上看出了冷,天气寒冷得似乎连云彩都冻住了,无法飘动,僵硬地停留在空中。连老天都为这寒冷发愁。
雪之欢

师: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朋友要结束边疆苦寒之旅,归京赴任,真是天降大喜事啊,兴奋之情就像纷纷降落的雪花,人们都为武判官高兴啊。于是就在哪里摆了丰盛的宴席,来为朋友饯行?
【屏幕显示】场景解构

酒宴场面:
酒宴的地点
酒宴的人员
酒宴的气氛
酒宴的目的

【屏幕显示】
酒宴场面:——雪之欢
酒宴的地点——中军帐
酒宴的人员——我、将士们、武判官
酒宴的气氛——音乐迭起,热闹非凡
酒宴的目的——为武判官饯行
雪之思

师:这样的欢乐的场面,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吗?让我们联读思考:
【屏幕显示】
雪之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欢乐场面前后有联系吗?
生:没有。前者写雪的壮美,后者写宴会的热闹。一个写自然之美,一个写人事之乐。没有什么联系。
生:有。武判官归京的消息仿佛一阵春风吹来,携带着美丽的雪花,降落在苦寒的边塞阵营里,人们都替武判官高兴,虽然自己归期遥遥,然而有了武判官归京的消息,自己也仿佛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师:通常情况下,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会考虑到诗歌意境、情感的整体性。前后所表达的情感应当是统一的。
【屏幕显示】雪之思
进一步思考,写边疆下雪之冷与欢送武判官归京有联系吗?
生:正因为边塞苦寒,守边辛苦,才显得武判官归京的事件格外宝贵,从此不用看散入珠帘湿罗幕,不用体会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尴尬,不用看瀚海百丈冰,无须虑愁云
万里凝,从此人生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是啊,饯行的欢乐正和前面见到自然美景而喜悦遥相呼应。虽然下雪寒冷,然而也带来壮观美景;朋友虽然远去,然而也脱离苦寒之地,值得为之祝福。
明确:
为设送别酒宴做了铺垫,暗示了酒宴欢乐的原因。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既然朋友归京值得庆祝,那么诗歌也隐藏了对自己边塞苦寒生活遥遥无期的忧愁了吗?
生:好像没看出来自己对边塞生活遥遥无期的忧愁。
师:让我们来朗读诗歌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
屏幕显示:雪之情——情感体悟
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送别场面。
生: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在辕门外面,地面已经积了很厚的雪。诗人和朋友都牵出自己的马,开始了送别之旅。抬头看见,阴沉沉的天空中,迎着凛冽的寒风,红旗竟然一动不动,原来被寒冷冻住了,再也飘舞不动。诗人陪着朋友依依不舍,走啊走,直到轮台东门,不得不停下脚步,道一声珍重。眼看着朋友骑着马冒雪向着天山的方向远去,身后洒着漫天雪花。这一路上朋友大概会遇到不少考验,雪花遮盖了路面,应该行走艰难而又危险。可是担心又有什么用呢?只见朋友的身影随着山路拐弯,再也看不到了,只剩下山路上一道深深的马蹄印。
师:太精彩了!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诗歌意境,才能得到美的享受。现在用屏幕上的句式说话。
雪之情
【屏幕显示】
朗读送别场面,我感觉诗人充满了对武判官归京的________
生:我感觉诗人充满了对武判官归京的羡慕。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响着内心的欢乐,对友人的境遇的向往。
生:我感觉诗人充满了对武判官归京的不舍,“轮台东门送君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去了,诗人的心也空了,就像空荡荡的沙漠,凝结不动的流云。
生:我感觉诗人充满了对武判官归京的祝福那祝福就像“铺满天
山的雪花”祝福友人一路平安抵京。
生:我感觉诗人充满了对武判官归京的深沉思索,来自“雪上空留马行处”,人生就像一片雪花,如何出发怎样抵达,似乎都不由自主,了无痕迹。
师:武判官归京了,留下来的将士们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归京呢?
生:他们会想,武判官还会回来吗?
生:他们会想,边疆一定要有人守护,我要坚持保卫边疆,不受敌人的侵犯。
雪之神

【屏幕显示】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师:了解了创作背景后,你认为诗人对武判官的情感又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诗人主动到边疆驻守的,他不会羡慕武判官归京。相反,他会对自己充满期待,期望自己也能守护好边疆,为国家出力,建功立业。
生:我觉得诗人不止不会羡慕武判官归京,而且也不会过于留恋武判官的离去。他是来接替武判官驻守的,武判官不走,他怎么接替职责呢?
师:哈哈。前任不走,后任如何上任呢?所以,诗歌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充满了依依不舍和苦寒的忧愁。而是充满了什么?
生:充满了对自己的信心。
生: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生:充满了对边疆战士前赴后继的感慨。
师:下面听一首歌,结合歌词,你觉得尚雯婕对诗歌情感的诠释对不对呢?符不符合诗人真实的心境?
播放尚雯婕《白雪歌》体会表达的情感。(雪域送别不舍之情)
【屏幕显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起
鸣羌笛
覆千里
雪满地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前路坎坷道险峻
酒轻情重一饮尽
帐篷外雪落不停
刺骨寒风吹酒醒
轮台东门送君去
不知何日再见君
满山红叶无踪迹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起
鸣羌笛
覆千里
雪满地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前路坎坷道险峻
酒轻情重一饮尽
帐篷外雪落不停
刺骨寒风吹酒醒
轮台东门送君去
不知何日再见君
看边关雪景
狂风侵战衣
风中目送你
直至不见影
前方雪无尽
路漫漫兮
天山路多崎岖
此去多留心
看边关雪景
狂风侵战衣
风中目送你
直至不见影
山回 路转
雪障目 覆山岭
漫天 一色纯
难分 雪或云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前路坎坷道险峻
酒轻情重一饮尽
帐篷外雪落不停
刺骨寒风吹酒醒
轮台东门送君去
不知何日再见君
山回 路转
你已 远去
(知己难寻)
日照 白雪
寒光 如银
(已无踪影)
雪之神
生:我觉得尚雯婕演绎的不对。她表达只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意,没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生:我也觉得尚雯婕演绎的不恰当,她流露出的是忧伤之情,而根据背景我们知道诗人此时心情也许有不舍,但绝没有忧伤。没有儿女情长。
师:多么贴切的表达哟!是啊,如果不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即使名人艺术家也未见的能精准把握诗歌的意旨。所以,武判官归京了,留下来的将士们也许会这么想,读——
【屏幕显示】
我们将继续拥抱边疆苦寒的生活,为保卫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我们就像一片片渺小的雪花,而漫天雪花也像我们,或自主选择,或被命运安排,与这漫天大雪同守边疆,与这无人瀚海地久天长,与这万里愁云共命运,与这坚冰暮雪同呼吸。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我们的年华都在苦寒中绽放出千树万树梨花!为个体赢得生存价值,为国家换来春风和安宁。
因为人生,只有欣赏过满天飞舞雪花的壮美,才能迎来春天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秀美。
生齐读。
【屏幕显示】
寒冷的夜,一场梨花雪静静飘落心底,不是冷寂,不是悲凄,是对你的珍藏和回忆。

【屏幕显示】
解放军战士守卫边疆的照片
解放军战士守卫首都的照片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冰雕连
【屏幕显示】
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屏幕显示】
岑参辕门雪地送别友人的照片
师:面对边疆的苦寒生活,诗人有一种什么精神?
生:大无畏的精神。
师: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回答。
生:雪花精神。
师:千年以来,有一串深深的马蹄印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上。“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的朋友武判官离开了,岑参继任驻守边疆。边疆安定了,但将士们吃的苦,受的罪,所抵抗过的风雪可曾有人注意到?幸亏岑参不只是一介武夫,还是一位心灵敏感柔软的诗人,他的诗让我们体味了边关将士们的艰辛和超越艰辛保家卫国的纯洁硬朗的精神。让我们再来欣赏两段写雪花的名篇吧!看看他们都写出了雪花的什么精神?
【屏幕显示】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鲁迅《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师:对于这两段文字,同学们都熟悉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表现出雪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生:都表现出雪花乐观顽强的战斗精神。
生:都写出了雪花活跃的生命力。
生:都表现出雪花的壮美意境。
师: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面对使命,勇于承担;面对生活,积极进取;面对宇宙,活出自己的壮美。这就是雪花精神。受岑参的启发,老师也写下了几句歌颂雪花精神的诗,分享给大家。
【屏幕显示】
如梅,
遇寒而绽;
如云,
遇风而舞。
孤寒困苦,
玉汝于成。
灵魂轻盈
却能负重。
家国虽重,
托以冰心。
六出均匀,
不让缤纷,
你是唤醒春天的

——李亚平
生齐读。
【屏幕显示】
冰雪精神,唤醒春天

师:在全球疫情严峻的背景下,2022北京东奥会在我国首都顺利圆满召开,正说明中国人有一种什么精神?
生:冰雪精神。
师:这种坚贞而纯粹的冰雪精神,就是支撑我们民族不惧险阻勇敢前进建功立业的灵魂底片。
【屏幕显示】
背诵写冷的诗句;
背诵写雪美的诗句;
背诵写欢乐的诗句;
背诵全诗。
【屏幕显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师:一代代伟人们,他们从来不是只把雪看作困难的象征,相反,他们对所有的挑战都抱有乐观昂扬的奋进情怀,就像赋予飞雪以迎春的姿态,他们用这种精神赋予自己的人生永远昂扬进取的姿态。这是语言的艺术,这更是精神的境界。
【屏幕显示】
生命是一滴柔情的水,遇冷开成一朵花,于是诞生了雪。
师:孩子们,勇敢地拥抱困难,才能建功立业,人生才能开成一朵美丽的雪花。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