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域差异显著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地域差异显著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4.3地域差异显著
一、单项选择题
1.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地形不同 C.海陆位置 D.降水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地理上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把我国大致分成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②它是我国地理上的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③它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的地理分界线 ④它是1月份平均气温0℃的地理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24届冬李奥林匹克送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回答3一4题
3.下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示意图,从地形对冬奥会选址的影响看,冬奥会举办城市最集中分布在
A.落基山 B.喜马拉雅山 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
4.届时,第24届冬奥会举行期间,下列对各区域景象描述正确的是
A.古老的坎儿井正灌溉着片片绿洲 B.丰饶的湄公河平原忙着收割水稻
C.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正火热举行 D.传统的马赛人逐着水草向南迁移
5.当印度盛行如下图所示的风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华北地区盛行冬季风
B.正是对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
C.中国各河流普遍进入枯水期
D.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盛行夏季风
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计划于2021年7月投产发电。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白鹤滩水电站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D.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7.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难度极大,其原因有
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②地形复杂,地势险峻
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④气候冷,有凌汛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西藏与浙江进行经济交流时,下列农副产品浙江没有是
A.牦牛肉 B.水牛肉 C.黄牛肉 D.奶牛
9.读“中国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西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B.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
C.地面起伏大,地势西高东低
D.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10.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有( )
A.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 B.柴达木盆地和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1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下面哪个主要地理分界线最接近
A.一月均温的0℃等温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叙述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特征的是
A.从农业方面看,具有“南麦北稻”的特征
B.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C.我国经济发展北部高,南部低
D.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稀疏,西部地区密集
13.宁夏的华西村和东部地区相比,拥有的优势是()
A.雄厚的资金 B.先进的技术 C.科学的管理经验 D.丰富的资源
14.我国冬季北方冷、南方热,夏季则是
A.南方冷、北方热,温差很大 B.南方北方都很热,温差小
C.北方冷、南方热,温差很大 D.南方北方都很热,温差很大
15.读下图,导致甲、乙两地油菜花花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季风因素 C.海陆因素 D.纬度因素
16.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10月上旬,山西出现最强秋汛,湖北迅速启动“天使之旅-2021驰援山西水灾”行动。如果驰援队伍从湖北直线到达山西,飞机必须经过一条山脉,其中山脉两侧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如下图所示,由此判断该山脉是
A.昆仑山脉 B.秦岭 C.阴山 D.大别山
1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C.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D.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18.相对珠江三角洲而言,港澳地区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大量的资金②先进的技术设备
③丰富的矿产资源④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同
A.一月0℃等温线一致 B.热带、亚热带分界线一致
C.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一致
20.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两种风分别是( )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
21.下图是我国四大城市的气候资料,这四大城市最有可能都位于
A.南方地区 B.东部沿海 C.西北内陆 D.东北地区
22.下列属于我国夏季风的是( )
①东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④西北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3.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洞庭湖周围地区设计大片蓄洪区的原因是什么?
(3)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
24.下图是我国青藏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位于 (地形区),其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区特有的、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2)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早晚时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袍一天中不同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气温具有 特点。
(3)图中阴影区域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 地区,它是 、 、澜沧江的发源地,我国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D
6.C
7.A
8.A
9.A
10.D
11.A
12.B
13.D
14.B
15.A
16.B
17.D
18.B
19.A
20.A
21.B
22.C
23.(1)洞庭湖湖面面积缩小。原因:一是与周边入湖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积,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有关;二是与人类长期围湖造田有关。
(2)调蓄洪水。
(3)①调蓄洪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补充地下水;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24.(1)青藏高原 高寒 牦牛
(2)日较差大
(3)三江源 长江 黄河(无顺序要求) 生态环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