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合理的是( )
A.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 B.将大面积的草业开垦为耕地
C.利用森林资源,生产“方便筷”,出口创汇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2.下列事例中,能通过食物链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3.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3.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出近700万户居民的新生活。本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在支持增加停车位、加装电梯、扩大绿化,发展养老、保洁等社区服务,完成从“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转变。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A.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缩小群众居住条件差异,实现同步富裕
B.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C.说明了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完成兴国大业
D.说明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在潮州看见美丽中国。”十五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拍引下,潮州安吉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美丽之路,不变的是依旧“看山吃山”,变的是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余村的华丽转身生诠释中了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科技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③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出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利比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但是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地下砂岩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读利比亚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下关于利比亚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B.全境均为热带沙漠气候
C.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 D.利比亚的西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6.对利比亚调水工程的解读,正确的是
A.调水方向应该由北向南 B.调水水源为淡化的海水
C.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在冬季 D.调水方式应以地下暗渠为主
7.1979年至1981年,某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0%,比建国以来到l978年年均增长率高出15.3个百分点。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归结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8.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
单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
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渐减少 B.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
C.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产业结构通过调整逐步得到优化
9.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全国性商贸城市的是( )
A.北京和东京 B.北京和南京 C.长安和南京 D.东京和洛阳
10.我国各地区生产生活场景各具特色,说明了( )
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②发展区域经济要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
④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关于民族与其欢庆的节日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藏族——泼水节 B.傣族——元宵节
C.汉族——雪顿节 D.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12.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水能资源不是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足
D.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 )
A. B.
C. D.
14.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②中国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③实现脱贫攻坚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
④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于( )
A.大都 B.应天 C.北京 D.盛京
16.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
C.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7.《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单位、个人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生活垃圾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这说明浙江省
①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的发展理念②充分发挥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③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垃圾分类投放即将进入强制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明末农民起义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的国号是( )
A.大顺 B.大西 C.张楚 D.大汉
19.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生活中,我们应尽量
①使用一次性制品②骑自行车上学代替汽车接送
③垃圾不分类投放④选用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8年6月底前,我国将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切实加强河湖管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②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③是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有益探索④是完善水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全国人口普查,旨在( )
A.控制人口过快增强的趋势 B.提高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C.解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准确的国情信息
二、非选择题
2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0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建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写出川藏铁路的终点及该地的标志性建筑。
(2)根据材料说明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的自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川藏铁路建成的重要意义。
23.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1)《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列举两例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主要表现。
(3)联系上述材料内容,谈谈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怎样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C
7.D
8.C
9.B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16.B
17.D
18.A
19.C
20.C
21.D
22.(1)拉萨;布达拉宫。
(2)①地形高差显著,沿线地形变化大;②背靠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板块活动强烈;③途经地形区多山,频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④高原山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就难以修复。
(3)①促进西藏和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往来,川藏铁路带动西藏的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西藏的经济发展;②开通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地域和人口之间的交流,也利于人口的融合,这样更便于我国民族的统一和团结;③川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稳定边防的安全和保障我们国家国土的安全。
23.(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2)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3)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