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学习要求 命题考点 评级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会估测和测量长度和时间。 2、会通过参照物的选取知道运动的描述; 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明确v-t图像和s-t图像的物理意义。 4、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长度和时间及其测量 A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A3.速度公式的计算 B4.v-t图像和s-t图像 B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B【知识精讲】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1、符号: L l、S s 等2、单位: ① 国际单位: 米m ② 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等单位换算:3、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4、刻度尺的使用:(1)选:选对 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待测物体。(3)看:读数时,视线要 正对刻度线 。(4)读:既要读出 准确值 ,又要读出 估读值 。(5)记:测量结果记录时要带单位。【特别注意】 ※误差与错误※(1)误差 ①产生原因:仪器不精密;实验方法不完善;读数偏差 等。②是可以避免的。③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等。(2)错误是由于不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读数、记录数据时粗心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5、常见长度的估测:黑板的长度约2.5 m; 篮球直径约24 cm; 手掌宽度约1 dm; 课桌的高度约80 cm ;教室每层楼的高度约3 m ; 中学生的身高约160 cm ; 成年人的步距约为0.6 m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1、符号: t2、单位: ① 国际单位: 秒s ② 常用单位: 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3、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 等。4、常见时间的估测:正常人的脉搏1 min跳动约为70次; 中学生百米测试的成绩约为15 s;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为 50 s 。【注意】 停表的使用方法① 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圈内示数的单位为分,分度值为 0.5 min;大圈内示数的单位为秒,分度值为 0.1 s;② 先确定小圈的示数:小圈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圈的示数;③ 再确定大圈的示数: 若小圈内指针处于前0.5 min内,则大圈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圈内指针处于后0.5 min内,则大圈内示数在30~60 s读数。④读数:停表示数=小圈示数+大圈示数。图中停表的示数为 3 min 38.5 s 。知识点三: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取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注意】 ①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是研究对象本身;参照物一般都是假设不动的。②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默认地面为参照物。【例1】 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例2】 如图所示是穿行在餐厅里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托盘 C.餐桌 D.墙壁【例3】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知识点四: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对路程越 ,物体运动的越快。(2)相同路程比时间: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通过对时间越 ,物体运动的越快。 2、速度(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符号:v单位:① 国际单位: ② 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公式:3、常见的几种运动情况(1)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2)变速直线运动: 。例如:(3)曲线运动: 。例如:知识点五:v-t图象和s-t图象v-t图象 s-t图象图象平直线意义倾斜直线意义交点意义【例4】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 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 1~t 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 1比t 2~t 3运动的路程长 D.0~t 1比t 2~t 3运动的速度大六、有关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 。 其中, ; ; 。变型:① 求路程: ; ② 求时间: ;【例5】 长50 m的一列火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铁桥,铁桥长1 150 m,则这列火车通过该桥要用多长时间?【例6】 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 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 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本章小结】机械运动 课后练习考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甲 乙 2.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为 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 cm,则此记录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物,“2.5”是表示颗粒物直径的数值,该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大小相当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5.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此型号电池高度为( )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6.[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考点2 机械运动7.小明在水面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 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 8.如图所示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 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 10.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车里,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为 3 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 km,则= 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 . 11.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试验线,预计2018年年底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 m、长140 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400 km/h.若测试时,在2.8 s时间140 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 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若列车模型以36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该试验管道,通过时间是 s. 12.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北京南 —— 06:43 0济南西 08:37 08:41 406曲阜东 09:13 09:15 5351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开始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 ,5 s时两车相距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14.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 min行驶20 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A.40 km/h B.1.5 km/min C.15 m/s D.40 m/s15.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16.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 m.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0,则( )A.v甲C.v甲>v乙,s0=36 m D.v甲>v乙,s0=18 m17.如图所示是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运动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18.如图(a),在同一平直高速公路上,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19.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 km/h.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 s,则隧道长度约为( )A.60 m B.600 m C.2 160 m D.7 776 m20.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 s内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内运动的路程为2 mB.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路程是0~1 s内通过路程的2倍C.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 m/sD.物体在1~3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1.小明家离学校2 km,小明以5 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 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立即以1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1)小明父亲经过几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在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了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 考点3 平均速度的测量22.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路程s/cm 45 56 101时间t/s 3.0 2.8 5.8平均速度v/(cm·s-1) 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 运动的.(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__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素养提升】1.成绵乐高铁开通两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2.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几个图像,请分析图像,甲图表示物体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 s末时,两车相距 m. 3.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该图像,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物体在t=1.5 s时的运动速度为 m/s,物体在t=2.01 s时的运动速度为 m/s,物体在0~2.5 s内运动的路程为 m. 4.下列估算不正确的是( )A.拿起一个鸡蛋大约用力0.5 NB.郑州炎热夏天的室外温度约为42 ℃C.演奏一遍我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 sD.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5 Pa5.甲、乙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C.6 s时,甲、乙两车相距2 mD.5 s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 s时已行驶了150 m,速度达到了20 m/s,随后汽车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2 000 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 m/sB.在0~10 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 000 NC.在10~20 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4×105 JD.在10~20 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4×105 W7.小李同学的母亲每天坚持用某运动软件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4月25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步幅等,可以估测出小李的母亲当天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名次:5 步数:6 000夺得4月25日排行榜第5名A.300 m B.3 000 m C.15 000 m D.30 000 m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和小亮测量小亮跑40 m的速度.(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小明和小亮利用__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 m的路程. (3)小明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亮跑完40 m的路程,小明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亮跑40 m所用的时间为 s. (4)小亮跑40 m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1.1.20(1.18~1.22) 140【解析】 圆形物体最左端在8.00 cm位置,最右端在9.20 cm位置,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为9.20 cm-8.00 cm=1.20 cm.秒表分针指在2 min刻度线右侧,秒针指在20 s处,故秒表的读数为2 min 20 s,即140 s.2.0~10 不正确 3.B 2.75(2.73~2.77)【解析】 题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最左侧与9.00 cm 对齐,最右侧大约在11.75 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1.75 cm-9.00 cm=2.75 cm.4.C 【解析】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 m,比PM2.5的直径小得多,米粒、柳絮比PM2.5大得多,只有细菌的大小与PM2.5相当,故选C.5.D 【解析】 型号中的前两位数“14”表示5号电池的直径约为14 mm,根据经验估测电池的高度约为5 cm,则型号中的后三位数“500”表示电池的高度约为50.0 mm,D正确.6.C 【解析】 正常人的脉搏1 min跳动60~90次,故选项C符合题意.7.湖面(合理即可)【解析】 云在水中的像相对于湖面的位置在变化,小明以湖面为参照物看到了“云在水中飘”.8.运动 静止9.客机在1 h内巡航的路程是920 km【解析】 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速度是920 km/h”的物理意义是若飞机以该速度飞行,1 h内的巡航路程是920 km.10.80 平均快慢程度【解析】 ==80 km/h.11.50 1.4 【解析】 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50 m/s;360 km/h=100 m/s,通过管道的时间t'===1.4 s.12.129 214【解析】 由表格可知,济南西到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535 km-406 km=129 km;北京南到曲阜东的行车路程为s=535 km,时间为t=2.5 h,该区间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214 km/h.13.0.2 m/s 0.5 m 西【解析】 由题图可知,当甲车运动1.6 m时,所用的时间为8 s,甲车速度v甲==0.2 m/s;当乙车运动1.2 m时,所用的时间为12 s,乙车速度v乙==0.1 m/s;5 s时甲车运动路程为s甲=v甲t=0.2 m/s×5 s=1 m,乙车运动路程为s乙=v乙t=0.1 m/s×5 s=0.5 m,则甲、乙两车相距s=s甲-s乙=1 m-0.5 m=0.5 m;由于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大,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14.A 【解析】 根据v=,可得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40 km/h= km/min= m/s,故A选项正确.15.A 11【解析】 由题图可知,兔子在t2时刻到达100 m处,乌龟在t3时刻到达100 m处,且t2比t3小,故兔子先到达终点,兔子获胜,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兔子是在t1时刻出发的,比乌龟晚出发,选项B正确;由兔子和乌龟的s-t图线相交三次可知,兔子和乌龟相遇三次,选项C正确;由于乌龟和兔子通过的路程相等,兔子运动的时间短,说明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选项D正确.16.D 12 【解析】 由题图可知v甲==2 m/s,v乙==1 m/s,因此v甲>v乙;因为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 m,即甲距M点12 m,甲运动了12 m,由题图(a)可知,甲用时6 s,由题图(b)可知,乙6 s内通过的路程为6 m,因此M、N间的距离s0=12 m+6 m=18 m.故选D.17.C 13 【解析】 0 s时,一个物体距参考点100 m,一个物体距参考点0 m,所以两物体不从同一地点出发,A错误;在2~10 s间,一个物体距离参考点的距离变大,一个物体距离参考点的距离变小,两物体运动方向不一样,B错误;在t=10 s时,两物体都距参考点 50 m,二者相遇,C正确;逐渐远离参考点的物体在2~10 s的速度为=6.25 m/s,逐渐靠近参考点的物体的速度为=5 m/s,D错误.18.D 14 【解析】 依题意,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两车的距离变小,因此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由题图(b)可知,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的是汽车的速度大小,倾斜程度越大,汽车的速度越大,由于图线Ⅰ的倾斜程度比图线Ⅱ大,故图线Ⅱ表示的是乙车的运动情况,A错;题图(b)中t0时刻表示的是两车此时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B错;因为在t时刻,可能是甲车在前,也可能是乙车在前,故t时刻可能在t0时刻之前,也可能在t0时刻之后,C错,D对.19.B 【解析】 高铁列车的速度为216 km/h=60 m/s,车厢通过隧道用时t=10 s,隧道长:s=vt=60 m/s×10 s=600 m.20.A 【解析】 分析不同时间段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如下表,故选A.时间段 运动状态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 度/(m/s)0~1 s 匀速直线运动 1 1 11~3 s 静止 0 2 03~5 s 匀速直线运动 1 2 0.50~5 s 变速运动 2 5 0.416 (1)小明父亲追上小明时,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s2=v2t两人相遇时,s1=s2,即v1(t0+t)=v2t故t=== h=5 min(2)出发5 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 km/h× h= km设小明父亲经过t'时间与小明相遇,则v1t'+v2t'=s,求得t'== 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 km/h× h≈0.28 km二人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s″=s总-s'2=2 km-0.28 km=1.72 km22.【实验原理】v=【实验器材】刻度尺 停表【实验数据】15.0 20.0【实验分析】(1)变速 (2)减小【解析】 【实验器材】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要测量出物体的运动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物体运动的时间,距离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实验数据】vAB==15.0 cm/s,vBC==20.0 cm/s;【实验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小车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全程是做变速运动的;(2)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斜面的长度一定时,减小斜面的坡度会使小车运动的速度变小,运动时间变长.素养提升1.列车(合理即可) 静止【解析】 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安全员在向后运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2.匀速 路程 0【解析】 题图甲中,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例关系,速度v=,为定值,故物体在做匀速运动;题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vt,即为路程;由题图丙可知,A车20 s内经过的路程为sA=×20 s×10 m/s=100 m,B车20 s内经过的路程为sB=20 s×5 m/s=100 m,且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故20 s末两车刚好相遇,相距0 m.3.10 10 25【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10 m/s;物体在0~2.5 s内运动的路程为s1=vt1=10 m/s×2.5 s=25 m.4.D 【解析】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重力大约为0.5 N,A正确;郑州炎热夏天的室外温度可以达到42 ℃,B正确;演奏一遍我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 s,C正确;一个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00 N,一个中学生脚掌的总面积大约为S=0.05 m2,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p===104 Pa,D错误,符合题意.5.C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6 s时,甲车在10 m处,乙车在12 m处,甲、乙两车相距12 m-10 m=2 m,故C正确.5 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0 m,甲车通过的路程为0 m,故D错误.6.C 【解析】 在0~20 s汽车的平均速度v===17.5 m/s,故A错.在0~10 s内汽车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2 000 N,故B错.在10~20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F=f=2 000 N,牵引力做的功为W=Fs2=2 000 N×200 m=4×105 J,故C对.在10~20 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P===4×104 W,故D错.7.B 【解析】 正常人走路时,步幅一般为0.5 m,故小李母亲走 6 000步通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8.(1)v= (2)卷尺 (3)8 (4)5【解析】 (3)由题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1 min,指针在0 min和1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 s,大盘指针指在8 s位置,因此秒表读数为8 s. (4)小亮跑40 m的速度:v===5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