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九下古诗词专题高效全方位训练本专题从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常见考题、中考体验坊六大方面进行全方位高效讲解与训练,助你轻松穿越题海抵达成功彼岸。13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赏析】作者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自己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这首散曲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实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意蕴深邃,感情沉郁。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的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聚”“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和灵性,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第二层(四至七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是作者对几千年历史所作的概括和评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主题】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写法】①写景境界阔大,气势宏伟;②议论深刻,颇具特色。【常见考题】一、理解型默写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 。 ,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 ,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一)解释下列词语1.聚: 2.怒: 3.踌躇: 4.经行处: 5.兴: 6.亡: (二)填空题7.这首曲的作者是 ①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②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③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8.题目中的“山坡羊”是 ① ,“潼关怀古”是 ② 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分别从 ① 和 ② 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10.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从表面看,似乎是喟叹 ① ,实际上却是哀痛 ② 。(三)简答题11.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 答:1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答:13.中国古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14.“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15.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答:16.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答:17.“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18.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答:(四)选择题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B.“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C.“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D.这首曲借凭吊长安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20.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2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登潼关所见,由近至远,地形与历史巧结合,寓情于景,触景生情。B.“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C.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年。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D.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个性,是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2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B.“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四句写作者经潼关时所见所想。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了作者的感慨并点明主旨。D.这首小令的题目是“潼关怀古”,所以“怀古”是这曲的重点。2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出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B.“怒”字不仅概括黄河波翻浪涌的咆哮的气势,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给读者以想象的天地。C.“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波涛、山河的景象,是他亲眼看见的。D.“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过渡到“望西都”,“望西都”就会令人踌躇满志,激动不已。24.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C.“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万端。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25.从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26.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有远及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B.“聚”和“怒”写出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悲愤伤感之情。C.“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想象,作者主要是表达对历史文化遗产被毁的无比痛心之情。D.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对在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的谴责。27.选出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A.“聚”“怒”二字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B.“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D.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中考体验坊】诗词鉴赏(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古诗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0.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2分) 答:(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 的特点。 (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答:【2018年中考贵州毕节卷】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山坡羊·撞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3.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答: 14.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词默写(2021·安徽中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赋予山河以人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2021·湖北黄冈市】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潼关险要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四川乐山市】3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018·吉林长春】4.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 , ”两句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答案】理解性默写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解释下列词语1.聚拢,包围2.指波涛汹涌3.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4.行程中经过的地方5.指政权稳固6.指朝代的盛衰更替(二)填空题7.①张养浩 ②聚 ③怒8.①曲牌名 ②题目9.①视角 ②听觉10.①历代王朝的兴亡 ②劳动人民的苦难(三)简答题11.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对即可)12.议论。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对历代统治者的愤慨和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13.选择“聚”与“怒”皆可。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14.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1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16.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17.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18.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四)选择题19.B(A“山坡羊”是曲牌名。C没有直接描写战争。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20.A(河,指黄河;山,指华山)21.A(由远及近)22.D(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代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23.D(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24.D 25.A 26.C 27.A【中考体验坊】(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据此可作答。“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表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示例二: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聚”和“怒”的动态描写,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答案:(1)听觉;地势险要。(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2018年中考贵州毕节卷】13.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14.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解析】1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曲词句子的鉴赏,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赏析其艺术手法、表达效果。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比喻写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即曲的主旨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即: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诗词默写(2021·安徽中考)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2021·湖北黄冈市】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2021·四川乐山市】伤心秦汉经行处 【2018·吉林长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