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动物》单元第三课【教材简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本课课题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但是为什么选择了蜗牛呢?第一、蜗牛在我们各省市都有分布,是我们身边常见动物。第二、蜗牛易于饲养,行动缓慢,便于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观察。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方面特征。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比较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从科学认知上,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在科学态度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体。【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 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3.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动手册。教师:放大镜、棉签、白纸、塑料片、棉线、竹棒、PPT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谜语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爬着走。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猜一种动物,知道是什么吗?蜗牛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呢?蜗牛爬行的时候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观察蜗牛,来学习《观察一种动物》(板书)二、探究活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应激反应(一)我们对小动物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做到仔细观察,轻声交流,以免惊扰到它们。并且观察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你们一眼看过去,发现了蜗牛有哪些部分组成呢?(二)接下来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局部细节。并且把观察到蜗牛的身体结构话仔细的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画得真实、完整,越像越好。按照左边的方法,先画壳,再画身体,最后画触角,写上观察今天的日期。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角(两长两短)、眼睛、口、腹足等。展示学生观察记录图,进行评价指导。(四)使用桌面的棉签,选择蜗牛的身体的一个部位轻轻碰触,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反馈,并总结:我们发现,不管触碰蜗牛身体的哪个地方,蜗牛都会收缩,保护自己,这个就是蜗牛的应激反应。三、探究活动:观察蜗牛的爬行我们发现蜗牛没有脚也没有手,却能爬着走。是不是挺厉害的呀?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白纸、塑料片、棉线和树枝,你们觉得蜗牛能在这些物体上爬行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请看实验步骤:1.小组分工合作2.完成《蜗牛爬行的观察记录单》。(ppt出示记录单,一边指一边教学生怎么填)看蜗牛在白纸上能否爬行,能画√,不能画×,靠什么爬行,填写序号,爬行后是否留下印记呢?留下填是,没有留下填否,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记录。3. 思考:蜗牛的爬行本领,与蜗牛的什么有关呢?4、分享实验结论四、小结与延伸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蜗牛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吗?蜗牛爬行的时候用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呢?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都离不开我们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有方法,观察要有顺序,同时思考有关的问题,最后还有认真的记录。2、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老师介绍几位蜗牛的好朋友给同学们认识!看,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蛞蝓、蛤、田螺、蛏。它们与蜗牛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身体很软、大部分有壳~同学们真善于观察,他们身体很软,没有骨头,科学家又叫他们软体动物。3、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老师期待你们有更多的发现。五、板书观察一种动物观察方法: 观察蜗牛的身体:①观察有顺序②思考观察蜗牛的爬行:③记录:真实、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