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记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地2.概况:1882年,由 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 三国同盟 正式形成;20世纪初, 英国 (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2.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因)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 使冲突不断。3.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4.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①对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损失。②对欧洲: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6.特点:战争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危害大、伤亡惨重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2.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 列宁 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实施。2.背景:(1)连年战争导致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经济发展。3.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④ 分配制度: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4.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5.实质:在国家掌握解决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样建设。6、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探索出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说出来的发展。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1.时间:1926年开始。2.概况: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 一 位、世界第 二 位。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4.评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五、农业集体化1.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2.概况: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农业集体化 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政府支持 集体农庄 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等。3.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六、苏联模式1.时间:1936年形成。2.形成:1936年,苏联公布了 新宪法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3.影响: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②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七、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 1~6月。2.概况:战胜的 协约国 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3.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巴黎和会还决定成立 国际联盟 。4.影响: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中国 五四运动 ;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5、《凡尔赛条约》内容:①政治:重划德国疆界, 阿尔萨斯 — 洛林 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 义务兵役制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③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④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具分赃性质的条款)。影响: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 起构成了 凡尔赛体系 。八、华盛顿会议1.时间:1921年 11月 ~1922年。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英、美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3.参会国:美(主导会议)、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4.影响:是 巴黎和会 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东亚和太平洋 地区的关系;为 太平洋 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九、《九国公约》1.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 原则。但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 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2.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发 ”等目的,使 日本 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十.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概况:(1)第一次,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1922年,运动停止;(2)第二次①1930年开始,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②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2.特点:采取和平的、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知识讲解】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①诞生:1848年, 《共产党宣言》 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②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③多国实践:二战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④挫折: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 苏联解体 。⑤发展:1978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新增知识点有(1)埃及华夫托运动(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