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观看视频导入新课欣赏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感受璀璨盛唐文化。2022/3/2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二课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简介:李渊出身北周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祖李渊认证: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V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V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022/3/25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壹贰壹李 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开元盛世”—李 渊李世民2022/3/26(一)唐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黎阳仓兴洛仓(洛口仓)东都(洛阳)长安西安涿郡北京瓦岗扬州杭州余杭江都长白山太原(晋阳)隋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地区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地点隋炀帝被杀地点李渊起兵地点李渊率军攻占长安路线隋唐江都渤海东海河黄江长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原太原镇守李渊在山西晋阳起兵反隋。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①唐朝的建立李渊称帝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笔记:P62022/3/27(一)唐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接着,李渊同他的次子李世民,经过七八年的征战,陆续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并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李 渊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经过长期的斗争,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022/3/29(一)唐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太子李建成李渊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年号庙号①“贞观之治”十八岁率兵伐隋 二十四功成名就二十九继承帝位 三十五天下太平李 渊按正常渠道,唐太宗将与帝位无缘,为了当上皇帝,李世民怎么做了?玄武门之变通过弑兄逼父登上皇帝之位的李世民会是一位好皇帝吗?2022/3/210(一)唐的建立与“贞观之治”读材料,总结唐太宗的统治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丰收) ,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 ——《资治通鉴·唐纪》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笔记:P8第二自然段治国成效2022/3/211(一)唐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23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二年完成全国统一)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治国思想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亦!”(1)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2)正确认识君民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贞观政要·论务农》(3)以民为本,重视发展生产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唐太宗的治国思想(1)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2)正确认识君民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3)以民为本,重视发展生产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④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⑤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⑥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有①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勤政爱民,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③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④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⑤ 文化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房谋杜断·唐太宗的治国措施·魏征敢于直言,进谏200多次。魏征被唐太宗作为“镜子”。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著名的宰相。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有其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干,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用其所长。唐太宗的用人唯贤,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长孙无忌(594年-659年)程咬金(589年-665年)秦叔宝( -638年)李靖(571-649年)以上人物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知识拓展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央官制)唐:完善三省六部制隋:确立三省六部制审核政令执行政令起草政令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漫画说历史: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审核 驳回尚书:执行“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结合材料与课文,说出材料中反映的是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措施?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是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措施?·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④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⑤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是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措施?·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⑥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去奢省费,轻徭薄赋"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是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措施?军事上: 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022/3/224(一)唐的建立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形成原因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重视生产、轻徭薄赋完善制度、减轻刑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小结读下面材料,了解“贞观之治”的盛世之景。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 唐代史学家杜佑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通典》(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2)造成这两种不同社会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对此,你有何感想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材料一 描绘了“贞观之治”初年茫茫千里,既无人烟也无家畜的荒凉萧条的社会景象。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在唐太宗治理下,出现了经济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2)材料一的状况是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的。材料二的状况是由于唐太宗在开明的思想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国良策造成的。(3)感想:要爱护百姓,人民才能拥戴你;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022/3/227(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唐高宗官家女才人尼姑皇后皇太后皇帝一代女皇的传奇人生(628-683年)(624-705年)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2628岁入宫为高宗昭仪32岁封皇后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67岁改唐为周,自立为帝(690年-705在位)曌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690年 改国号为周(zhào)2022/3/228(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都赶出了朝廷……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武则天规定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条件。她下令编成农书颁行天下,指导农业生产。她宣布百姓年满五十者免徭役,还多次减免赋役。打击敌对官僚武则天开创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唐武则天始开殿试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①治国措施阅读材料,分析武则天的治国措施(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3)经济上: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武则天当政期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不断增强 武则天统治的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二、女皇帝武则天相关史事 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的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骆宾王(约638—684)二、女皇帝武则天如何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毛泽东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林语堂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郭沫若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宋庆龄二、女皇帝武则天2022/3/232(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②影 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022/3/233(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乾陵无字碑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毛泽东“无字碑”为何无字,千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乾陵无字碑武则天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衬葬高宗乾陵,立一块石碑,上面不书一字,一生功过,让后人评说。二、女皇帝武则天2022/3/235(三)开元盛世武则天中宗(705)殇帝(710)睿宗(710)玄宗(712)8年时间5次政变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唐玄宗(712~756)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武则天的孙子。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共计29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笔记:p9二自然段唐玄宗开盛世元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712 年~ 756年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后期年号:天宝三、开元盛世2022/3/237(三)开元盛世唐玄宗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表明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措施 唐玄宗政治经济用人影响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姚崇宋璟《资治通鉴》记载: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务;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两人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的贤明宰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们比。治国措施:2022/3/238(三)开元盛世教材P10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了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人多富裕稳定课后活动诗歌赏析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廪lǐn:米仓邑yì:城邑2022/3/239皇帝 内容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政治经济用人形成局面比较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 减轻刑罚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广纳贤才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贞观之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开元盛世”想一想:1.他们的治国措施有何共同之处?2.唐朝的繁盛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启示?(1)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已学习了不少——从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到唐初的“贞观之治”与今天学习的“开元盛世”。请就这四个封建盛世进行类比,以表格的形式归类总结汉唐盛世时代。探究开始分科考试设进士科大大扩充国学规模首创殿试和武举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2)隋朝的科举制度到唐朝时期才逐步完善。隋唐时期为完善科举制度作出贡献的皇帝有哪些呢 各有哪些主要贡献 探究唐高祖(李渊)武则天(第一女皇)建立唐朝(618年)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唐玄宗(李世民)开元盛世鼎 盛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课堂小结1.隋朝末年,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最终建立唐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武则天随堂练习A2.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D3.“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玄宗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4.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DC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C6、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A、①②③ B、③②①C、③①② D、②③①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pptx media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