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国地域辽阔,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 5200 千米,这意味着当灿烂的朝霞洒满祖国最东部 的乌苏里江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可能是(  )
A.夕阳西斜 B.红日当空 C.旭日东升 D.满天星斗
2.(2021八上·椒江期末)读下图回答,与丙区域相比,甲区域(  )
亚洲大陆沿 89°E 地形剖面示意图
A.热量较丰富 B.降水更丰沛
C.夏季昼夜温差较大 D.土壤更肥沃
3.(2021八上·椒江期末)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名片” 。你认为合理的有(  )
①内蒙古草原——海拔最高的牧区
②上海——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③乌鲁木齐——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
④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21八上·椒江期末)以下图示摘自小维同学的笔记,这反映出民国初年____(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5.(2021八上·椒江期末)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变革……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____ (  )
图 1 图 2
①都发生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
②图 1 事件为图 2 事件奠定思想基础
③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
④都促进了思想解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2021八上·椒江期末)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 “1927 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 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我们 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中国共产党____(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领导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7.(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的抗战》 一书写道: “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 ·礼运》 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 ”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北京条约》 的签订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8.(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图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 300 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9.(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部分)。图中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是在____(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争结束后
10.(2021八上·椒江期末)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可知,近代社会 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
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 题,共 34 分)
11.(2021八上·椒江期末)五千年的历程,朝代更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留下了著名的六座历史都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都坐标】中国六大古都分别是北京、洛阳、南京、开封、西安、杭州六座城市。
图1
【古都风貌】以图中的古都① 、②为例。
图2 图3 图4 图5
(1)图 1 中,古都①是   省的行政中心,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古都①属于   地区。古都③所在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是   ,古都②因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现代建筑闻名中外,成为全国的   中心。
(2) 古都①位于关中平原,古都②位于   地形区。古都②所属气候类型可以用材料中的图   表示。
(3) 综合上述材料,成为都城一般要具备哪些自然条件?
12.(2021八上·椒江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 实现自由、 民主的探索史。
【抗争史】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 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于 1851 年 1 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探索史】
材料三: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 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 书籍……1898 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
——冯天瑜(武汉大学教授)
(1) 【屈辱史】
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   ;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材料一中的“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 材料二中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请 列举两次运动失败的共同之处。
(3) 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根 据材料四,列举“辛亥革命”的“破旧”与“立新”举措各一例。
(4) 材料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近代中国人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请从目的角度总结三 场运动的共同之处。
13.(2021八上·椒江期末)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党的一个个重要会议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
材料一:
材料二: 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 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
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三: 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 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人教版)
(1) 根据材料一,此次会议确立了怎样的原则?
(2) 写出材料二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划线部分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3) 材料三中“大会”是指哪一次会议? 大会确立了哪一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东西跨度大,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4个小时左右,当最西部的乌苏里江朝霞日落时,最东端已经进入满天星斗的深夜。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我国疆域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2.【答案】C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可知,丙区域纬度低,甲区域温度高,甲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丙大致处于印度半岛,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较气候的差异,难度略大,综合性强。
3.【答案】B
【知识点】上海;珠江三角洲;乌鲁木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海拔最高的牧区是青藏牧区,故①错误;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故②正确;
乌鲁木齐是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故③不符合题意,
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故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典型区域,难度不大。
4.【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很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等人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等。题干示意图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A项民主进程艰难曲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专制独裁从未改变与题干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军阀割据贯穿始终是在袁世凯去世后,不符合题意;
D项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初年的民主进程。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图1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图2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故②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故④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表述发生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故①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故③错误。
D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从而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随后,各地共产党人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北平沦陷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
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七七事变与题干现象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沟桥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从图表中可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这充分说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ACD三项不能从题干示意图得出,不符合题意;
B项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民族的抗战,要求具备解读示意图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题干“国共两党兵力变化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三大战役进行中。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三大战役进行中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题干材料强调了“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ABC三项都不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内容。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答案】(1)陕西;北方地区;浙;文化
(2)华北平原;4
(3)河流:河湖沿岸,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形:都是平原,区域周围一般有山河险势,易守难攻。气候: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适于生产生活。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都①是西安,是陕西省的行政中心,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图3是杭州,是浙江省行政中心,简称浙;古都②是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位于华北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3)根据城市形成的条件,一般从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角度考虑。
故答案为:(1)陕西、北方地区、浙、文化
(2)华北平原、4
(3) 河流:河湖沿岸,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形:都是平原,区域周围一般有山河险势,易守难攻。气候: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适于生产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难度适中。
12.【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拜上帝会,帝国主义势力,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破旧: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立新: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共同点: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了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因此“宗教组织”指的是拜上帝会。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所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3)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洋务派开设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是“破旧”的表现,“立新”表现在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命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拜上帝会,帝国主义势力,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破旧: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立新: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共同点: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列强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13.【答案】(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1935 年,遵义,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4)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建党建军原则。
(2)根据材料二“刘伯承《回顾长征》 ”可知,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指的是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等。
故答案为:(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1935 年,遵义,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4)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中国七大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中国七大的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国地域辽阔,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 5200 千米,这意味着当灿烂的朝霞洒满祖国最东部 的乌苏里江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可能是(  )
A.夕阳西斜 B.红日当空 C.旭日东升 D.满天星斗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东西跨度大,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4个小时左右,当最西部的乌苏里江朝霞日落时,最东端已经进入满天星斗的深夜。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我国疆域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2.(2021八上·椒江期末)读下图回答,与丙区域相比,甲区域(  )
亚洲大陆沿 89°E 地形剖面示意图
A.热量较丰富 B.降水更丰沛
C.夏季昼夜温差较大 D.土壤更肥沃
【答案】C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可知,丙区域纬度低,甲区域温度高,甲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丙大致处于印度半岛,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较气候的差异,难度略大,综合性强。
3.(2021八上·椒江期末)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名片” 。你认为合理的有(  )
①内蒙古草原——海拔最高的牧区
②上海——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③乌鲁木齐——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
④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上海;珠江三角洲;乌鲁木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海拔最高的牧区是青藏牧区,故①错误;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故②正确;
乌鲁木齐是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故③不符合题意,
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故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典型区域,难度不大。
4.(2021八上·椒江期末)以下图示摘自小维同学的笔记,这反映出民国初年____(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很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等人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等。题干示意图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A项民主进程艰难曲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专制独裁从未改变与题干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军阀割据贯穿始终是在袁世凯去世后,不符合题意;
D项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初年的民主进程。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5.(2021八上·椒江期末)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变革……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____ (  )
图 1 图 2
①都发生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
②图 1 事件为图 2 事件奠定思想基础
③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
④都促进了思想解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图1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图2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故②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故④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表述发生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故①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故③错误。
D项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6.(2021八上·椒江期末)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 “1927 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 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我们 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中国共产党____(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领导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从而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随后,各地共产党人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2021八上·椒江期末)《我的抗战》 一书写道: “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 ·礼运》 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 ”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北京条约》 的签订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北平沦陷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
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七七事变与题干现象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沟桥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图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 300 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从图表中可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这充分说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ACD三项不能从题干示意图得出,不符合题意;
B项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民族的抗战,要求具备解读示意图的能力。
9.(2021八上·椒江期末)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部分)。图中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是在____(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争结束后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题干“国共两党兵力变化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三大战役进行中。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三大战役进行中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
10.(2021八上·椒江期末)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可知,近代社会 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
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题干材料强调了“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ABC三项都不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内容。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 题,共 34 分)
11.(2021八上·椒江期末)五千年的历程,朝代更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留下了著名的六座历史都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都坐标】中国六大古都分别是北京、洛阳、南京、开封、西安、杭州六座城市。
图1
【古都风貌】以图中的古都① 、②为例。
图2 图3 图4 图5
(1)图 1 中,古都①是   省的行政中心,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古都①属于   地区。古都③所在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是   ,古都②因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现代建筑闻名中外,成为全国的   中心。
(2) 古都①位于关中平原,古都②位于   地形区。古都②所属气候类型可以用材料中的图   表示。
(3) 综合上述材料,成为都城一般要具备哪些自然条件?
【答案】(1)陕西;北方地区;浙;文化
(2)华北平原;4
(3)河流:河湖沿岸,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形:都是平原,区域周围一般有山河险势,易守难攻。气候: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适于生产生活。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都①是西安,是陕西省的行政中心,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图3是杭州,是浙江省行政中心,简称浙;古都②是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位于华北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3)根据城市形成的条件,一般从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角度考虑。
故答案为:(1)陕西、北方地区、浙、文化
(2)华北平原、4
(3) 河流:河湖沿岸,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形:都是平原,区域周围一般有山河险势,易守难攻。气候: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适于生产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难度适中。
12.(2021八上·椒江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 实现自由、 民主的探索史。
【抗争史】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 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于 1851 年 1 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探索史】
材料三: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 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 书籍……1898 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
——冯天瑜(武汉大学教授)
(1) 【屈辱史】
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   ;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材料一中的“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 材料二中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请 列举两次运动失败的共同之处。
(3) 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根 据材料四,列举“辛亥革命”的“破旧”与“立新”举措各一例。
(4) 材料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近代中国人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请从目的角度总结三 场运动的共同之处。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拜上帝会,帝国主义势力,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破旧: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立新: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共同点: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了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因此“宗教组织”指的是拜上帝会。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所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3)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洋务派开设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是“破旧”的表现,“立新”表现在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命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拜上帝会,帝国主义势力,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破旧: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立新: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共同点: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列强的侵略和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13.(2021八上·椒江期末)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党的一个个重要会议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
材料一:
材料二: 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 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
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三: 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 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人教版)
(1) 根据材料一,此次会议确立了怎样的原则?
(2) 写出材料二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划线部分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3) 材料三中“大会”是指哪一次会议? 大会确立了哪一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答案】(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1935 年,遵义,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4)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建党建军原则。
(2)根据材料二“刘伯承《回顾长征》 ”可知,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指的是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等。
故答案为:(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1935 年,遵义,四渡赤水。
(3)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4)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中国七大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中国七大的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