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镇海区旅游图 B.浙江省地形图C.中国交通图 D.世界政区图【答案】A【知识点】比例尺;选择合适的地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根据选项可知,选项所示范围A<B<C<D,比例尺大小比较A>B>C>D。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比较比例尺,属于容易题。2.(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0年6月,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的加勒万河谷边境发生激烈冲突,下列图例中能表示中印两国国界的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图例可知,A表示运河,B表示公路,C表示长城,D表示国界。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图例,属于容易题3.(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1年12月,镇海突发疫情。为第一时间排查和控制疫情,镇海区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组成“抗疫志愿队”,组织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并提醒居民安心在家防疫。这是社区在实行(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答案】A【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中“ 组织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可知,社区管理安全防疫工作,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合。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社区的功能,属于容易题。4.(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镇海区部分教师暑期赴贵州支教,这属于区域之间的( )A.经济交流 B.人才交流 C.信息交流 D.物产交流【答案】B【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教师支教”可知,这是区域人才交流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区域联系,属于容易题。(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 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张家口崇礼县是雪上项目主会场,该县境内多中低山脉,近10年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各滑雪场均有完备的人工造雪系统,适于开展国际高端竞技滑雪运动。据此回答问题。5.读上图,关于滑雪场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服务大厅处于山顶位置 B.L4赛道经过山谷C.L3赛道沿着山脊延伸 D.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6.冬奥梦想带动滑雪热潮,对于滑雪初学者应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赛道练习。以下最适合滑雪初学者练习的赛道是( )A.L1赛道 B.L2赛道 C.L3赛道 D.L4赛道【答案】5.D6.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容易题。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B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故D说法正确。服务大厅位于山顶位置,L4赛道经过山谷,L3赛道沿着山脊延伸,故ABC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6.根据题意中,初学者练习,选择坡度较缓的,L2赛道比较适合,因为坡度最缓。故答案为:B。7.(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0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余年,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骨器,木浆等物件,特别是发现了60多件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耜、铲、刀、勺等贝器。以下关于井头山先民说法正确的有(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使用磨制工具③制作和使用陶器④会捕捞或食用海产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根据题意中“加工磨制”可知,是新石器时代。故①说法不符合题意。②③④说法与题意吻合。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早期人类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8.(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1年是甲骨文发现122周年,“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基因永传承”。以下关于甲骨文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②刻在竹简上的文字③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④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故①有误;它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②有误;甲骨文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甲骨文的有关信息,属于容易题。9.(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0年12月,中国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追寻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准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题意中“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思想,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之一。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吻合。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属于容易题。10.(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三国、秦朝 B.商朝、秦朝、三国C.东周、东汉、三国 D.秦朝、商朝、十六国【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中国朝代更替可知,①是商朝,②是秦朝,③是三国。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吻合。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我国朝代更替,属于容易题。11.(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答案】B【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西周的分封制,C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D是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属于容易题。12.(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列表述中史实与史论组合正确的是( )①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③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④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①正确;秦朝时统一了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故②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故③说法有误;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故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能力,属于容易题。13.(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③设置西域都护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在位时期,故③与题意不吻合。汉武帝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属于容易题。14.(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七年级某同学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几次重要战役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打败秦军主力,故①错误;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袁绍主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故②和③说法正确;淝水之战中东晋打败前秦,故④说法有误。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战争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5.(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以下所列的中华文明成就中,正确的是( )①《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疗学基础,是西汉医学家华佗所著②《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③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④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故①有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③有误。《齐民要术》我功过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故②和④正确。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中华文明的基础内容,属于容易题。二、非选择题16.(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历史悠久的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交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演化)合(融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二:材料三: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怎样的历史趋势,并概述这一趋势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2)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交流都可以);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胡汉观念淡逐渐淡薄,民族隔阂趋于消减,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3)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4)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 诸族错(交错)居,接触交通 ”可知,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2)根据材料二中“民族流动”、坐姿的变化可知,民族融合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胡汉观念淡逐渐淡薄,民族隔阂趋于消减,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题意中“ 语言于朝廷 ”、 改姓氏与汉族通婚 ,可知,改革的措施有 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4)根据题意可知, 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的主流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等。故答案为: (1)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2) 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交流都可以);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胡汉观念淡逐渐淡薄,民族隔阂趋于消减,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3) 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4) 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点评】本题考查民族融合和材料分析能力 ,难度略大。17.(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中 国古代农业发展原因”的专题探究,请你参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据《史记·商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材料四: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材料一图中的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秦国富强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政策。(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此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1)都江堰 李冰(2)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耕地面积增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及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共同的努力(任意三点即可)【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国的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2)根据材料可知“ 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秦国富强得益于商鞅变法,主要措施有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 西域物产 ”“ 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 ”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新农作物的传入。丝绸之路的开通,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开辟出了大量湖田 ”说明耕地面积的增加;“ 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 ”说明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共同的努力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 (1) 都江堰 李冰(2)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古达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难度略大。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镇海区旅游图 B.浙江省地形图C.中国交通图 D.世界政区图2.(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0年6月,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的加勒万河谷边境发生激烈冲突,下列图例中能表示中印两国国界的是( )A. B. C. D.3.(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1年12月,镇海突发疫情。为第一时间排查和控制疫情,镇海区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组成“抗疫志愿队”,组织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并提醒居民安心在家防疫。这是社区在实行(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4.(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镇海区部分教师暑期赴贵州支教,这属于区域之间的( )A.经济交流 B.人才交流 C.信息交流 D.物产交流(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 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张家口崇礼县是雪上项目主会场,该县境内多中低山脉,近10年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各滑雪场均有完备的人工造雪系统,适于开展国际高端竞技滑雪运动。据此回答问题。5.读上图,关于滑雪场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服务大厅处于山顶位置 B.L4赛道经过山谷C.L3赛道沿着山脊延伸 D.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6.冬奥梦想带动滑雪热潮,对于滑雪初学者应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赛道练习。以下最适合滑雪初学者练习的赛道是( )A.L1赛道 B.L2赛道 C.L3赛道 D.L4赛道7.(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0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余年,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骨器,木浆等物件,特别是发现了60多件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耜、铲、刀、勺等贝器。以下关于井头山先民说法正确的有(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使用磨制工具③制作和使用陶器④会捕捞或食用海产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1年是甲骨文发现122周年,“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基因永传承”。以下关于甲骨文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②刻在竹简上的文字③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④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2020年12月,中国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追寻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准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10.(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三国、秦朝 B.商朝、秦朝、三国C.东周、东汉、三国 D.秦朝、商朝、十六国11.(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12.(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下列表述中史实与史论组合正确的是( )①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③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④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③设置西域都护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七年级某同学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几次重要战役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以下所列的中华文明成就中,正确的是( )①《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疗学基础,是西汉医学家华佗所著②《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③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④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6.(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历史悠久的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交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演化)合(融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二:材料三: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怎样的历史趋势,并概述这一趋势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7.(2021七上·镇海区期末)[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中 国古代农业发展原因”的专题探究,请你参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据《史记·商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材料四: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材料一图中的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秦国富强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政策。(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此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比例尺;选择合适的地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根据选项可知,选项所示范围A<B<C<D,比例尺大小比较A>B>C>D。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比较比例尺,属于容易题。2.【答案】D【知识点】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图例可知,A表示运河,B表示公路,C表示长城,D表示国界。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图例,属于容易题3.【答案】A【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中“ 组织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可知,社区管理安全防疫工作,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合。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社区的功能,属于容易题。4.【答案】B【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教师支教”可知,这是区域人才交流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区域联系,属于容易题。【答案】5.D6.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容易题。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B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故D说法正确。服务大厅位于山顶位置,L4赛道经过山谷,L3赛道沿着山脊延伸,故ABC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6.根据题意中,初学者练习,选择坡度较缓的,L2赛道比较适合,因为坡度最缓。故答案为:B。7.【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根据题意中“加工磨制”可知,是新石器时代。故①说法不符合题意。②③④说法与题意吻合。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早期人类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8.【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故①有误;它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②有误;甲骨文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我国甲骨文的有关信息,属于容易题。9.【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题意中“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思想,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之一。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吻合。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属于容易题。10.【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中国朝代更替可知,①是商朝,②是秦朝,③是三国。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吻合。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我国朝代更替,属于容易题。11.【答案】B【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西周的分封制,C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D是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属于容易题。12.【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①正确;秦朝时统一了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故②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故③说法有误;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故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能力,属于容易题。13.【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在位时期,故③与题意不吻合。汉武帝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属于容易题。14.【答案】B【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打败秦军主力,故①错误;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袁绍主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故②和③说法正确;淝水之战中东晋打败前秦,故④说法有误。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战争的有关知识,属于容易题。15.【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故①有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③有误。《齐民要术》我功过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故②和④正确。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中华文明的基础内容,属于容易题。16.【答案】(1)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2)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交流都可以);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胡汉观念淡逐渐淡薄,民族隔阂趋于消减,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3)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4)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 诸族错(交错)居,接触交通 ”可知,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2)根据材料二中“民族流动”、坐姿的变化可知,民族融合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胡汉观念淡逐渐淡薄,民族隔阂趋于消减,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题意中“ 语言于朝廷 ”、 改姓氏与汉族通婚 ,可知,改革的措施有 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4)根据题意可知, 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的主流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等。故答案为: (1)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2) 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交流都可以);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胡汉观念淡逐渐淡薄,民族隔阂趋于消减,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3) 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4) 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点评】本题考查民族融合和材料分析能力 ,难度略大。17.【答案】(1)都江堰 李冰(2)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耕地面积增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及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共同的努力(任意三点即可)【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国的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2)根据材料可知“ 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秦国富强得益于商鞅变法,主要措施有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 西域物产 ”“ 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 ”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新农作物的传入。丝绸之路的开通,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开辟出了大量湖田 ”说明耕地面积的增加;“ 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 ”说明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共同的努力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 (1) 都江堰 李冰(2)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古达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难度略大。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