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4张PPT)人教版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道德与法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 七年级下册合作探究知识导图合作探究新知讲解中考考点导读|知识构建合作探究考点导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重要性)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4、什么是法治?5、法治的重要性?(重要性)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重要性)7、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点(联系)是什么?8、法律的特征有哪些?(重要性)9、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重要性)10、法律的作用有哪些?(重要性)合作探究考点导读第十课 法律办我们成长1、什么是未成年人?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重要性)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利?(重要性)7、什么是法治意识?8、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重要性)9、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10、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11、怎样学会依法办事?(重要性)合作探究新知讲解中考核心观点|一句话必背合作探究核心观点◇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作用)◇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合作探究核心观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法办事要求我们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合作探究新知讲解中考考点知识|记忆重点合作探究记忆重点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考点一:生活需要法律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法 律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 治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我国法治进程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1954年第一部宪法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1999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合作探究记忆重点4、什么是法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5、★法治的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考点一:生活需要法律合作探究课堂练习1.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对此,你认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B.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C.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C合作探究课堂练习2.建设法治中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未成年人应该(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②举报违法犯罪行为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④参与制定法律法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合作探究记忆重点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点(联系)是什么?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考点二:法律保障生活合作探究重点理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当中赋予在社会上早已存在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国家制定法律国家认可法律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我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我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无论是谁触犯了,都会后悔的!合作探究记忆重点3、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述)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考点二:法律保障生活合作探究课堂练习(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旨在( )①推动国家立法工作与时俱进 ②削减青少年超越法律的特权③增强刑法的警示和威慑功能 ④更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旨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刑法的警示和威慑功能,更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③④说法正确;①:推动国家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并不是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的目的,是体现出的观点,应排除;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错误;故本题选D。合作探究课堂练习(2021·江苏泰州市·中考真题)下列能够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国家公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仪式B.民警帮助居民注册防诈骗小程序C.李某因为故意伤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D.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主要特征。C:李某因为故意伤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体现法律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C说法符合题意;A:国家公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仪式,体现增强宪法意识,故A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民警行为是普及法律知识表现,故B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故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合作探究记忆重点1、什么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考点三 :法律为我们护航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①自身原因社会发展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容易受到不法侵害②事关人类未来③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合作探究记忆重点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考点三 :法律为我们护航合作探究记忆重点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共同作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1)家庭保护含义: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2)学校保护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合作探究重点理解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反面事例:虐待儿童遗弃儿童不接受义务教育合作探究重点理解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反面事例:校园欺凌体罚学生危害学生健康合作探究重点理解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反面事例:引导未成年人吸烟、酗酒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合作探究重点理解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反面事例:散播犯罪儿童信息合作探究记忆重点(3)社会保护含义: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网络保护含义: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考点三 :法律为我们护航合作探究记忆重点(5)政府保护含义: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6)司法保护含义: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考点三 :法律为我们护航合作探究记忆重点1、什么是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考点四 :我们与法律同行合作探究记忆重点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提示:①有利于树立法律信仰;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合作探究记忆重点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①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考点四 :我们与法律同行合作探究重点理解如何做到依法办事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我想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呢?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探究:如何做到依法办事材料: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破产,多年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思考:你认为小宇的爸爸的行为是否违法?小宇应该怎么做?忍气吞声以暴制暴依法维权助长嚣张气焰受害者变成违法者惩治违法者伸张正义提示:小宇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权。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1、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最近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出现了一种画风清奇的静音广场舞。在安亭镇红梅小区旁的小花园里,十几名舞者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舞者们都佩戴了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思考:你如何看待“静音广场舞”现象?提示:这种行为值得提倡,既保障了跳舞的权利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启示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探究:如何做到依法办事2、依法办事,还要在实现自身权利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合作探究重点理解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他们呢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他们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并警告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你认为晓程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合作探究重点理解还是认倒霉吧,不能告诉老师,万一他们生气了在报复我怎么办,唉!没过多久,那两名男生见小成软弱好欺负,又来找小成要钱......哼,居然敢抢我的钱,我也不是好惹的,等我叫上我的兄弟们在找他俩算账。由于下手不知轻重,致对方重伤,自己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惩罚。晓程尽量避开欺凌者,最好和他人一起行动,及时向老师、家长及警察求助。那两名男生受到了应有的教育惩罚,小成的生活又回归到了正轨。ABC3、依法行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的捍卫者。合作探究记忆重点5、★怎样学会依法办事?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即:树立法律意识。)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考点四 :我们与法律同行合作探究课堂练习1. “我都告诉你了!行车一步就算酒驾!”面对酒后驾驶的父亲,6岁儿子的话堪称教科书式的劝告。父亲最终因酒后驾驶被处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酒驾父亲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要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③我国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比成年人强④儿子没有做到尊重父亲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C合作探究课堂练习2.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②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③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D合作探究真题练习中考真题演练|身临其境合作探究真题练习1.(2021年四川自贡)针对“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新增加“冒名顶替”犯罪。这一修订告诉我们①要杜绝公民教育侵权行为发生②珍视自由,必须谨遵法律要求③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④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合作探究真题练习【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②③:题干中刑法修正案的修改体现了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打击”冒名顶替“的行为,旨在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告诉我们,要珍视自由,就必须遵守法律,违反了法律,可能要失去自由,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①错误;④: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说法绝对,④说法错误;合作探究真题练习2.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下列事件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A.某校开展“与法同行”知识竞赛B.仇某在网上侮辱戍边英雄被刑事拘留C.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要求出门遭狗要系绳D.新修改的国旗法、国徽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答案】B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B: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仇某被刑事拘留,体现了这一特征,故B正确;A:开展“与法同行”知识竞赛,与法律特征无关,故排除A;CD:选项体现的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排除CD;合作探究真题练习3.(2021年黑龙江绥化)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具有普遍约束力【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C:在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其中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故C正确;ABD: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本题选C。合作探究真题练习4.(2021年黑龙江大庆)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A.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B.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C.郭某传播疫情防控虚假信息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D.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的认识和把握。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这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AB:这都不属于法律的范畴,故说法错误;D:这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合作探究真题练习5.(2021年江苏连云港)网络小说被抄袭,得到的赔偿会不会不够支付维权成本?创作短视频产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吗?……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这使得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问题有了最新的法律依据。这表明①法律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③著作权法是处理著作权矛盾和纠纷的标尺④著作权保护问题从此有了判断是非的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合作探究真题练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与生活的认识。①②③:题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出台使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问题有了新的法律依据,表明法律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著作权法是处理著作权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著作权法的出台为保护著作权提供法律依据,不是判断是非的依据,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合作探究真题练习1. (2021年湖南常德)毒品是万恶之源,是人类社会的公害。下列“行为”有助于青少年远离毒品的是①自觉做到遵纪守法②养成健康生活习惯③谨慎出入娱乐场所④“三观”正确,品德高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合作探究真题练习【答案】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抵制不良诱惑方面的知识。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抵制不良诱惑,就要做到“三观”正确,品德高尚;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未成年人不能进入娱乐场所,所以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合作探究真题练习2.(2021年山东潍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原来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大保护”发展为“六大保护”,单设“政府保护”“网络保护”,进一步织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网。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B.“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C.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了最高法律效力D.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合作探究真题练习【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特殊保护。AB: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出作为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A错误,B说法正确;C:错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D:错误,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并不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本题选B。合作探究真题练习3.(2021年湖北随州)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揭开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新篇章。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是因为①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特权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④未成年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合作探究真题练习【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①说法错误;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故②③④说法正确;新知导入真题练习4.(2021年江苏盐城)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规定:售烟(包含电子烟)给未成年人不仅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还将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相关许可证。上述材料说明A.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B.商家售烟给未成年人属于违反了刑法的行为C.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D.未成年人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新知导入真题练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该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故A说法正确;B:商家售烟给未成年人并不属于违反了刑法的行为,不属于犯罪,故B说法错误;C:材料表明了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故C说法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故D与题不符;故本题选A。新知导入真题练习5.(2021年江苏苏州)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政府保护B.家庭保护C.司法保护D.网络保护新知导入真题练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和把握。A:根据题文,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教育部是政府的下属行政机关,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故A说法正确;BCD:家庭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在题文中均未涉及,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新知导入真题练习6.(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②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③未成年人将来都是祖国的栋梁之材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①②④: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故①②④正确;③:都是,说法绝对,故排除③;故本题选B。新知导入真题练习7.(2021·江苏泰州市·中考真题)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全体学生收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学校保护的认识。ABCD:题干中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行为主体是“各中小学”,因此是学校保护,A符合题意;BCD的行为主体与题干不符,应排除;故本题选A。新知导入真题练习8.(2021·浙江中考真题)某区妇联、团委根据《贫困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帮扶办法》,将贫困新居民了女纳入日常关爱工作中。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A:未成年人年龄小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题干中某区妇联、团委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属于社会保护,故A正确;BCD:题干未涉及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司法保护,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新知导入真题练习(2021年湖南张家界)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本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章,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等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力度。据此,某校九年级(一)班召开了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刘洋同学提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观点。张笑同学提出“既然未成年人受到了法律的特殊保护,那么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观点。对于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班上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联系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你的理由。新知导入真题练习【答案】刘洋同学的观点错误。因为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的“平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恰恰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张笑同学的观点错误。①虽然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权利,但未成年人因为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原因,仍需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②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③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新知导入真题练习(2021年山东临沂)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明确了监护人对来成年人的看护责任和具体要求;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明确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增设了发现来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关义务;明确了学校、幼儿园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等等。(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要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完善多项规定?(2)此次修订新增的两项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什么?(3)班级拟开展“感受关爱与法同行”主题班会,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新知导入真题练习【答案】(1)①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为了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③为了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2)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3)①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新知导入真题练习(2021年安徽)(关注睡眠健康成长)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一涉及的政府举措,关注到未成年人守护生命哪一方面的要求?(2)结合漫画一,对漫画二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评析。新知导入真题练习【答案】(1)要关注自己的身体。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2)针对缺觉情况: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家长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③学生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④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校外违法的辅导机构,网吧等检查力度⑤社会营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新知导入真题练习(法治短讯)2020年,十三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或修改了21部法律、法规,内容涉及退役军人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审议45件法律案。 (法律小聚会)刑法修正案:将刑责年龄下调,帮助未成年人认清犯罪危害,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是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你们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也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份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我也能给。(2021·浙江金华市·中考真题)走进法治天地,感受法律关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法治短讯),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行使的职权,并写出该短讯内容体现出的法律特征。(2)特殊的关爱给特殊的你,参照刑法修正案的自述,指出另外两部法律的“特殊关爱”体现在何处。(3)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新知导入真题练习【答案】(1)①职权:立法权;②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能够有效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②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3)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的制定与修改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②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学会依法办事;④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分钟 纵览我国法治进程.mp4 精品课件上七下道法第四单元复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