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备课无忧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唐907亡北宋960兴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北宋建立的背景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板书课题1.了解北宋的建立。2. 掌握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和影响。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历史影响。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自主学习【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基本史实。自学识记北宋的建立---- 草根篡位的套路0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守内虚外的妄想重文轻武的时代-- 武皇忌武的绝唱0302目 录王安石变法-- 超越时代的悲歌04壹北宋的建立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新知讲解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东京(汴梁)时间:事件:建立者:都城: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北宋的建立——草根篡位的套路01(一)、北宋的统一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史实链接黄袍加身石碑陈桥兵变遗址看图学史从这两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北宋的统一有什么特点?北宋消除南方割据政权,但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二)、北宋的统一看图学史宋(1)方针:"先南后北"(2)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消除南方割据政权看图学史看图学史没有完成统一。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贰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观看视频:杯酒释兵权,说一说赵匡胤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雪夜访普图太祖-赵匡胤丞相-赵普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材料研读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加强中央集权目标导学二、强化中央集权措施02强化中央集权措施——守内虚外的妄想观看视频:宋太祖加强军权措施,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调换将领,军队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图说历史(2)行政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二府三司制度支盐铁户部同平章事枢密院(三衙)(财政 机构)(行政 机构)(军事 机构)三司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皇 帝六部三省(虚职)思维导学(3)行政上: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②三年一换,频繁调动;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VS唐朝武将宋代文臣合作探究汉唐时期宋规 范 礼 制史实链接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皇 帝中央集权削弱相权总体方法:分化事权具体措施2、由 政事堂、枢密院 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1、设 参知政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强化君权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合作探究利让权利互相制衡监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管控地方财政,消除割据经济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弊官僚机构庞杂——冗官、冗费地方财政空虚——积贫探究:归纳宋太祖为强化集权,在政治上的措施,有什么利弊。合作探究叁重文轻武的时代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重文轻武的时代——武皇忌武的绝唱03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新知讲解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曹翰《退将诗》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阅读右边材料,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2.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的地位低于文官。重文轻武的政策合作探究观看视频:重文轻武政策,说一说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及影响(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赵匡胤(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宋太宗赵光义(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视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表现:合作探究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知识拓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材料一: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材料二: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图说历史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糊名、誊录宋朝四大书院图说历史91万126万北宋禁军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116万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图说历史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1万1. 7万2. 4万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图说历史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4、影响: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材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合作探究: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找找,哪些政策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多重机构 削弱相权禁军将领定期换防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设通判,牵制知州重文轻武地方财政困难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小试牛刀著名历史学家、《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先生就曾经惋惜地说道:如果( ?)变法成功,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无独有偶,美国罗斯福新政参照了( ?)变法,大获成功,使美国摆脱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变法吗?教学过渡肆王安石变法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观看视频:王安石变法,说一说王安石变法的概况阅读课文P31-32,结合视频,思考下列问题并做好标记: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时间?目的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作用?结果 募役法——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清账土地纳税,打击官僚地主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保甲法——兵农合一,有利于生产和战斗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宋史》北宋熙宁年间,在王安石支持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 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目标导学四、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超越时代的悲歌04新知讲解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4.作用: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阶段小结王安石变法史实链接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北宋王朝建立结束了唐末藩镇割据、职权分立状态。为防止武将擅权,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强化皇权,削弱相权,并逐步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同时发展了科举制,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但过度了提高文官地位,形成文官统兵的格局,武将受到多方牵制,导致北宋军队战斗力的严重削弱。课堂总结第6课 北宋的政治板书设计图说历史【我眼中的北宋】政治:北宋实行文人治国。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宋朝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起义不断,但从未出现过地方割据的内乱,在历史上延续了300多年。经济:北宋经济发展迅猛,无论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北宋政府国库异常空虚,到后期甚至入不敷出,只能加强剥削。文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中国历史很多重大发明都出现在北宋。文学艺术方面,北宋更是名人辈出,登峰造极。军事:北宋时期军队数量为历朝之最,最高时突破百万。但与少数民族对抗过程中,北宋长期处于劣势,不断求和、缴纳岁币。【我眼中的北宋】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镜头四拓展提升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学完了本课,你会如何评价北宋的政治?拓展提升课堂检测1.(2021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政权的是A.朱温 B.赵国胤 C.元昊 D.赵构2.(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BC3.(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 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D课堂检测4.(2021年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据《宋史 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A.文官政治 B.君主专制 C.分化事权 D.中央集权5.(2021年成都中考真题)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宋建立的背景.mp4 宋太祖重文轻武政策.mp4 教学视频:宋太祖加强军权措施.mp4 教学视频:杯酒释兵权.mp4 王安石变法.mp4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精品课件与视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