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布及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云南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布及分析

资源简介

云南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布简析
-----七—九年级语文试题知识结构与答题技巧分析
---
试卷满分120分,共四个大题。分别是:一、基础知识与积累20分;二、语言综合运用与表达10分;三、阅读40分;四、作文50分。整份试卷用0.5及以上碳素笔填写,认真填写考生相关信息并且核对相关信息;禁止填涂考生缺考标记;不能弄皱、弄污、弄破答题卡;禁止使用涂改液、改字胶带等涂改工具;禁用两色笔答题;禁止答题超出规定的范围;答案与答题序号必须一一对应;禁止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20分
1、拼音选择题2分:在每一篇课文的注释处都有拼音,课文中也有老师强调的重点拼音。解题原则:平时积累+排除法。积累时要注意形近字读音、重点字的拼音、声调、前后鼻音、鼻边音、同一字在不同情况下的读音(多音字)
2、错别字辨析2分:每一篇课文下面注释处都有比较重点的字词,最关键的还是课文后面的词语表,老师都会强调,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写小字的方法去训练,既记住了字,也练了自己的书写。当然老师是不会专门天天都提醒你练字或者背诵字词,因为基础知识本身就不是这样去积累的,只有靠自己自觉了。解题原则:平时只记住对的字词,不要去关心它会错成什么,把对的记住了,错的自然就没有立身之处了。排除法,排除时要把错的直接标出来,那样回来检查时自然不会轻易的更改了,从而保证答题的质量。
3、成语运用2分:平时对于课文下面的成语注释,多去看它几眼,关键时会救了你。解题原则:只要句子意思和成语意思(包括感彩)完全吻合就是对的了。不过具体的讲解还是比较细致的,但都可以不要理会。
4、病句识别2分:这是初中唯一一题语法题目。解题原则:你只需要把《初中生识别病句的十一种办法》多看几遍,一般应付这个题目还是比较轻松的。实在都没有办法,你只需认真阅读,语句不通顺不符合常理的就是错的。只要是选择题排除法都是要用上的,这题也不例外。
5、此题句序整理、选词填空、标点符号三选一施考。解题原则:(1)句序整理的原则:先判断原有的句子属于三大顺序中哪一个,也就是时间、空间、逻辑(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然后依照各个顺序的要求理清错乱的句子,基本上就可以了。(2)选词填空则要注意仔细辨析同义词,平时在课文的下面也是有相关词语的意思的,多看它们几眼,对你有好处。老师也会时不时的对课文中的近义词进行辨析,多积累就行了。(3)标点符号在文中也有特殊用法的例子,老师会提醒,自己多关注,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则较为简单。
6、作家作品知识2分:此题在平时上课时,重点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老师都做重点强调,多记多了解。解题原则:每个选项只要作者、作品、国籍、年代、体裁、内容、思想、人物、主题都吻合,就是对的了。
7、古诗文默写8分:古诗文名句,此题主要是加强古诗文识记、理解赏析,易错字要特别注意,一字错误,满盘皆输。一般四句直接性默写,两句理解赏析性默写,两句开放性默写。解题原则:主要在于背诵,记牢古诗文语句的每一个字,不写错字、别字,不误写成其他语句,不多字不少字。
二、语言综合运用与表达10分
(一)两个题目共5分,均选自于教材中的各个专题。
考查内容及答题套路:
①阅读材料归纳与解读:读懂材料,洞察时事热点,根据题目要求简单、明了、准确地概括出要点。若有字数要求,或者附加条件,不能掉以轻心。
②图表阅读分析:根据材料与图表标题,抓住核心主题,理清数据间对比增减变化,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谢绝数据的出现,主要体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格式:XX相对于XX呈递增(减少)趋势等等。
③开场白与结束语:开场白格式:对象(称谓)+问候语+内容(主题明确,推波助澜,表达寄托与希望)。
④设计校刊、班刊:刊名要简单精要,涵义丰富,富有色彩;专栏名称,主题明确,色彩鲜明,简洁大方。
⑤设计活动项目:学生类的一般有主题班会,主题校会,主题文艺晚会,诗朗诵,作文比赛,专刊(黑板报),调查报告等等。
⑥做一回小记者:一般考察采访人物,注意采访时对对象的称呼与问候语,设计问题要结合时事,简单明了地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能代表大众的诉求或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⑦填写读书文摘卡:仔细阅读材料,根据题卡要求认真填写,不漏填误填。
⑧劝告:对象称呼问候语+紧扣主题内容的劝说,注意身份,语言委婉,说理透彻,让人易于接受。
⑨广告:解读(赏析),从修辞与深刻的涵义(创意)去解读;写广告语:独出心裁,角度新颖,别开生面(语言多反其道而行之),简洁明了。
⑩对联:讲究词性、字数、平仄,内容丰满,涵义深刻,有创意。
⑾标语:主题明确,简单明了,注意与宣传语的区别。
⑿扩缩仿写句子:注意参照例句格式,内容丰满,骨架不变。
⒀看图写话:仔细观察,全面解读,突出主题。
⒁向别人推荐自己:对象称呼问候语,委婉而不失体面的介绍,你的魅力让人难以拒绝。
……
(二)名著推荐与阅读3分,名著相关知识,人物形象分析。
熟读初中教材要求掌握的六本名著,主要考点:人物形象,主题归纳,精彩情节,作家作品,内容理解与分析等。
(三)书写题2分;要求:正楷、干净整洁、没有错误、不涂改、大小适中、结构恰当、符合田字格书写要求。解题原则:最好是先用铅笔写好后再用碳素笔书写,然后檫掉铅笔印痕,有标点符号的,要注意写法。
三、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与赏析4分
1、整首诗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某句诗句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或者某部分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解题原则:虚实原则:实+虚(内容概括+思想感情)
2、名句赏析。解题原则:根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是题目规定的角度进行赏析,公式 :点+内容概括+思想感情(对象+作者),要符合虚实原则。若是没有规定角度,可从炼字、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按虚实原则进行就行。近年来还常考画面描述,其实就是内容概括,只不过是语言表达较为丰富一些罢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1、实(虚)词解释2分,主要牢记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实词,累计120字,最多只考4字;
2、经典语句翻译4分,名篇中的经典句子,2句4分;
3、句段分析与理解3分,翻译成现代汉语后,与现代汉语赏析一样;
4、拓展性试题3分,表达得体,主题明确,言之有理。
(三)、说明文/议论文阅读10分
1、说明文考点:
(1)说明文题目的作用分析:;
(2)说明文的结构;
(3)说明文的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点+内容概括+作用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科学性、严谨性),一般有三种形式出现:a、概词、略词能不能删掉:①解释词语;②句子意思解释;③删除该词语后句子意思,已经过于绝对;④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c、某个词语能不能更换为另一个词语。
(6)说明对象(特征、性质等)概括: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找全。
(7)指示代词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确定。
(8)信息概括题;
(9)文段的作用分析;
(10)补写语句/找中心句子;
(11)拓展性题目:根据时事,言之有理。
2、议论文考点:
(1)概括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开头/中间过渡句/结尾/自己总结。
(2)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3)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内容概括+论证了XX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XX的中心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类型:并列式、总分总式、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
(6)议论文句段的作用;
(7)作者论证思路分析;
(8)拓展性试题
(四)、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14分
答题原则:虚实相应法(什么是虚实相应法?黄保余老师将文章中内容和中心分别定义为 “实”和“虚”,“实”包括事实、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虚”包括思想情感(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他以文章“虚实“为基础,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以相互映衬为原则,进行关联性的理解分析的方法,为“虚实相应法”。)
模板:点+内容概括+对象思想感情+作者思想感情+社会情感分析。
1、文章题目的作用、含义、好处分析。
答题思路:文章题目的考核,按文章结构中的"开头、结尾、线索、照应"的知识点来答。
2、记叙顺序作用分析;
3、段落(结构上+内容上)的作用分析:在开头①答题结构:(点出知识点)介绍背景+概括句段内容(说明介绍了什么背景)+作用;在文中②答题结构:(1)点明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答出他承接了上文的什么,或者是由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的什么情节;在文尾③答题结构:点明作用+(文章结尾内容)具体分析+思想情感
4、字、词、句赏析:首选修辞,可从思想、内容、手法、炼字等方面进行。
5、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及作用:
⑴描写的作用是:
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环境描写--答题模板: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了...的特点。(首段中出现了环境描写或是天气,要答出这个作用。)
②渲染了...的气氛。
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④衬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经常体现这个作用)
⑥揭示出...的主题。(小说文体常答这点,初中很少考查)
⑵叙述的作用是: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⑶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
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⑷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⑸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6、修辞手法及作用: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写作手法及作用分析;
8、文段内容概括;
9、主题概括;
10、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格式:可按总分式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人物特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还可以按并列分点式来回答,即分几点来概括人物复杂的形象,每一点先概括,后结合语言进行分析。
备注:第一步,审清题干,看分答题。本题题干包括概括人物形象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所以学生要分两点答题。 第二步,梳理情节。第三步,标清序号,条理明确。细节虽小,但必须重视,有些学生不重视细节,以至于白白失分。
如语文中考第17小题最终的答案示例为:①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2分),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值、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2分)。
11、拓展性试题(联系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思路:
总原则:联系生活谈谈对主题理解,所有的联系生活其实是联系三点,第一点是概文章主要内容,第二点是一句话叙述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第三个是再谈这篇文章的中心。
第一点是这篇文章讲述什么内容,用一句话去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通常占 1 分。
第二点是写出相应的在生活中相应的事情,就是我在遇上与这篇文章里面相近情况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
第三点是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侧重于从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谈这篇文章的中心。
四、作文50分
应试作文三大硬件:字数十足,前后点题,书写工整。
解题原则:
作文黄金五步法:
1、 开头第一段,要求切题,也就是开头第一段中,要与文章题目相应,简单来说,也就是在开头第一段中要有题目中的关键词。力求能做到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
2、文章的第二部分,要求简洁地引出文章中的人、事物或观点。
3、第三部分,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事件,进行具体描写
4、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中的人或事物,形成对比、衬托、铺垫关系,或是对重点部分进行渲染。
5、独立成段,用来点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