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加强宪法监督课件 (26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加强宪法监督课件 (26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D C C
6. (1) 某校对全体学生做了关于“宪法知多少”的社会调查,下列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宪法与自己有关,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只有一多半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遵守宪法,说明学生的宪法意识和观念淡薄,宪法尚未深入人心。
(2)为使宪法深入学生心中,请你提出几条宪法校园宣传活动建议。
①组织学习宪法知识的主题班会
②举行有关宪法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比赛
③印发普及宪法知识的宣传材料/小册子
④举办宪法知识讲座,等等。
6. (3)青少年学生该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①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总
②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P29 知
③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P30 情
④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P31-1 行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
法日的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
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的12月4日,国
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 (1)某校对全体学生做了关于“宪法知多少”的社会调查,下列调查结果说明了
什么?
调查对象
结果/%
调查内容
知道
不知道
七年级学生
是否了解宪法与自己有关
20
80
八年级学生
是否知道在生活中如何遵守宪法
60
40
是否知道在生活中如何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
九年级学生
30
70
法尊严(共26张PPT)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什么?谁来监督?
为什么监督?如何监督?
1
宪法监督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课本,找出宪法监督的内容。
问 题
知识归纳
1、宪法监督的内容 P27 相关链接
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
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法律”)
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审查“行为”)
探究活动一:谁监督—主体
案例一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2018年6月,安徽农民方某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写了一封信,对此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因计算标准不一致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有关精神不一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国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将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的差异也应当随之取消。全国人大常委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沟通,建议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修改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选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有改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本例中谁在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本例中监督的对象是什么?
问 题
监督法律规范的合宪性
探究活动一:谁监督—主体
案例二
沈阳市十二届人大召开五次会议,审议沈阳中级人民法院整改工作报告。 509名代表中有474名代表出席,结果,只有218人对该法院的报告投了赞成票,支持率不到一半,因此,报告未获通过。而且,在表决结果出来后,会场还响起掌声!这种事情前所未有,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是第一次。
原来在人大会议之前,在耗资1.8亿元兴建的气派的沈阳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大楼里,接连有三名院领导因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在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法院系统都属罕见。
——摘自《沈阳日报》2001年2月14日
地方人大
◎是谁在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
◎本例中监督的对象是什么?
问 题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宪行为
①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宪法监督的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中央)
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地方)
知识归纳
2、宪法监督的主体和体系(谁来实施) P26-2
提升拓展
案例三
2015年10月,杭州市民潘洪斌的一辆电动自行车被杭州交警依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48条第1款扣留。潘洪斌认为,《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上位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违反道路通行给予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拒不接受处罚才能扣车。但是该条例直接规定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行政强制手段,涉嫌违反上位法。.....
收到审查建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及时与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大常委会沟通了解情况,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
◎请将本例中几部法律在法律体系金字塔找到位置?猜一猜什么叫“上位法”、“下位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本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宪法监督的职权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问 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
《杭州市道路……》
2
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探究活动二:为什么要监督
案例一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2018年6月,安徽农民方某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写了一封信,对此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因计算标准不一致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有关精神不一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国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将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的差异也应当随之取消。全国人大常委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沟通,建议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修改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选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有改动
案例二
沈阳市十二届人大召开五次会议,审议沈阳中级人民法院整改工作报告。 509名代表中有474名代表出席,结果,只有218人对该法院的报告投了赞成票,支持率不到一半,因此,报告未获通过。而且,在表决结果出来后,会场还响起掌声!这种事情前所未有,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是第一次。
原来在人大会议之前,在耗资1.8亿元兴建的气派的沈阳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大楼里,接连有三名院领导因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在沈阳市、辽宁省乃至全国法院系统都属罕见。
——摘自《沈阳日报》2001年2月14日
案例三
2015年10月,杭州市民潘洪斌的一辆电动自行车被杭州交警依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48条第1款扣留。潘洪斌认为,《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上位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违反道路通行给予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拒不接受处罚才能扣车。但是该条例直接规定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行政强制手段,涉嫌违反上位法。.....
收到审查建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及时与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大常委会沟通了解情况,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
◎分别说说这三个案例中的监督意义。
问 题
知识归纳
3、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原因)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P26-1
②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P26-1
③宪法监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P27-1 (补充)
3
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探究活动三:如何监督(国家层面)
2021年工作安排
一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合宪性审查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二是全面贯彻实施《工作办法》。按照《工作办法》规定的机制、方式、流程、标准全方位推进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三是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四是加强备案审查理论研究,推动构建以备案审查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理论体系,推动备案审查学科建设。
五是加强对地方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指导,推动地方普遍建立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
六是做好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备案审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和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得到正确实施。
——选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根据材料,说说我国要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问 题
知识归纳
4、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P27-1
①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②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③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探究活动三:如何监督(个人层面)
一年来,我们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5146件,其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范围的有3378件。没有收到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审查要求。我们对审查建议逐一进行了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向审查建议人作了反馈。对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范围的,依照规定分别移送有权审查的机关研究处理。
——第二段选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结合视频和材料传递的信息,说说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问 题
国家公职人员
普通公民
探究活动三:如何监督(个人层面)
设立国家宪法日
建立国家宪法宣誓制度
◎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问 题
探究活动三:如何监督(个人层面)
参加“学宪法、讲宪法”比赛
读宪法
积极宣传宪法
参观宪法资料陈列馆
学习宪法
探究活动三:如何监督(个人层面)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
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
说说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比如:
1、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查,我表示反对。
2、我把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发到“县长信箱”里……
◎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问 题
知识归纳
5、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总
②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P29 知
③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P30 情
④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P31-1 行



本课小结
内容:
主体:
体系:
加强
宪法监督
what
why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合“规范”、合“行为”
学习
认同
践行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推进合宪性审查
追究和制止违宪行为
增强宪法意识
how
中央—地方
保障权力正确行使
基础性意义
依法治国要求
国家:
公民:
1、“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批示),笔头不如口头(命令)”这是人们讽刺社会上某些权大于法、违法行政和以权压法的政治现象。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失去监督的权力易滋生腐败
②和谐社会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③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④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只需要法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达标反馈
2.习近平在2016年12月4日即第3个国家宪法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我们(  )
①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学习宪法
②把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
③时时宣传宪法,事事遵循宪法
④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定。
A .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C
达标反馈
知识拓展
“人大释法”:
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
对香港特区因为法律知识不足和其他
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作出
立法解释。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第一款列明,
本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香港回归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5次释法:
【1999年】内地出生子女居港权释法
【2004年】普选问题释法
【2005年】新行政长官任期释法
【2011年】国家豁免权问题释法
【2016年】就职宣誓制度的释法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者根据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所作的说明。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拓展
备案审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宪法监督制度。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应当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纠正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司法解释,有权在征询其所属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后,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的特别行政区法律予以发回,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第二段选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知识拓展
四年来首次公布“不合宪”案例:合宪性审查“小步快跑”
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17年开始听取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并公开报告。
过去“回避”宪法字眼。2018年,在多位学者、律师的接连呼吁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了对收容教育有关问题的研究。一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废止收容教育制度。2020年4月,国务院废止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但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提及“宪法”,更没有“不合宪”之类的表述。
2021年1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报告显示,有些地方立法规定民族学校用民族语言教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认为,前述规定与宪法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的规定不一致,也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不一致,已要求制定机关修改。这是报告首次将“合宪、涉宪性问题”单列,并披露了“不合宪”案例。
如果说过去还只是探索,2020年的合宪性审查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知识拓展
国家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订,新誓词共75个字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新的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知识拓展
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对公民: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对社会: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国家: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
对法律:有利于突出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地位、法律效力2.2 加强宪法监督
1、宪法监督的内容 P27 相关链接
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
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规范”)
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审查“行为”)
2、宪法监督的主体和体系(谁来实施) P26-2
①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宪法监督的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中央)
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地方)
3、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原因)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P26-1
②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P26-1
③宪法监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P27-1 (补充)
4、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P27-1
①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②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③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5、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总
②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P29 知
③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P30 情
④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P31-1 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