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5张PPT。“幡在动!”“风在动!”一日,风吹幡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认为是什么在动?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散步,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便问:“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前我没有感知它的存在,还有别的人感知它的存在。即使人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还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精神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在。”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哲学史上最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 心外无物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休谟康德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庄子·秋水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就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支持谁的观点?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推论下去,我们能够认识世界的事物吗?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教师::农民: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农民种植什么?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思 维客观情况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请领导指示一律抓紧抗旱!主 观 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从实际出发 从主观出发客 观脱离符合 人们的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对个人来说,他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 维A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B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C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B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A 9、美国某教会建造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一位工程师设计避雷针。工程师揶揄地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完全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也是上帝的旨意。”这个材料说明A、科学和神学的对立正在逐渐消失B、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学的阵地正在日益缩小C、神学已经向科学投降D、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其宗教势力就越小B简答题“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述两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 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教后感 这节课理论知识比较强,学生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节课教学,我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