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浙教版 八年级下第23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一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a]1.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 2.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由呼吸运动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依靠 和 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 如图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1)从甲到乙,膈肌 ,胸腔体积增大,使肺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人就吸气了。(2)从乙到甲,膈肌 ,胸腔体积增大,使肺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人就呼气了。3.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即从浓度 的地方扩散到浓度 的地方。(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通过 层上皮细胞。(2) 肺泡内的 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 扩散进入肺。(3)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 。呼吸道肺膈肌肋间肌扩散高低收缩小于舒张大于二氧气二氧化碳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考点梳理考点二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a] 3.人体细胞通过 ,将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为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提供 ,同时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用来维持人体 的恒定。 呼吸作用化学能体温1.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 反应。2.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氧化葡萄糖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酶能量考点梳理考点三 描述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意义[a]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动物需要呼吸: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 。实验时,不应该用手握紧试管。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 。A组红色液滴移动向左移动的距离比B组 。气密性同种死昆虫大考点梳理(2)种子的呼吸作用“已浸水”的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消毒”的目的是; “已煮熟”意味着种子 。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组澄清石灰水 ,B组的 。实验结论是 。要验证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的操作是 。充足的水分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扰没有生命力变浑浊不变浑浊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拔下塞子,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内,熄灭考点梳理(3)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把吸干外表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用夹子夹住橡皮管,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实验用豆芽并放置在暗处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的变化是 ;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火焰 。实验结论: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产生 ,同时释放 。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变浑浊升高熄灭氧气CO2能量考点梳理2.呼吸作用:生物体的 利用氧气将 氧化分解,生成 ,同时释放 ,供生命活动所需。3.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4.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 。5.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1)温度: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 。(2)氧气的浓度:在氧气充足时,呼吸作用会随氧气的浓度的增大而 。活细胞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能量酶能量增强增强能量考点四 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a]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产物之一淀粉(1)实验步骤: 、 、、 、 、、 、观察。(2)检验淀粉的方法是 。(3)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4)酒精的作用是 ;经酒精脱色后,叶片颜色是 。(4)实验现象:绿叶遮光部分遇碘 ,照光部分遇碘 。(5)实验结论: 。暗处理光处理脱色漂洗滴碘液不变蓝变蓝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遮光处理漂洗滴加碘液变蓝使植物叶片中原有淀粉消耗完溶解叶绿素黄白色考点梳理2.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氧气(1)实验材料:金鱼藻;实验条件: 。(2)实验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3)实验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点燃的卫生香 。3.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变量是 。(3)实验现象:有CO2的塑料袋中的绿叶遇碘 ,没有CO2的塑料袋中的绿叶遇碘 。光照排水法燃烧得更剧烈吸收CO2CO2变蓝不变蓝考点梳理4.探究光合作用需要H2O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可以发现呈蓝色的是叶片的________部,由此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上水5.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一株银边天竺葵在黑暗环境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可以发现呈蓝色的是叶片的________部分,由此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绿色叶绿体6. 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考点梳理考点五 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b]1.能量转化是 。2.物质转化 。3.反应式 。4.代谢属于 作用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化5. 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满足自身 、 、 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 的相对平衡。 生长发育繁殖二氧化碳和氧食物和氧气考点梳理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 场所条件原料产物物质转变能量转变联系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部分原料( ) 叶绿体活细胞光有光、无光均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有机物和氧气能量二氧化碳、水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考点梳理考点六 说明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b]1.有机物的累积= 产生的有机物 - 消耗的有机物。(1)图中A点植物只进行 ;(2)B点时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3)AB段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4)BC段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5)光照为M时,光合作用需要的CO2的量等于 g。光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等于小于大于a+b考点梳理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大棚种植时,增大昼夜温差,抑制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使用一定功率的白炽灯延长光照时间,促进 ,提高作物产量。 (2)合理密植,有助于植物吸收 和充分利用 ,最大化地提高作物产量。 (3)储存水果时降低储存室的温度,储存花卉的种子时,通过晒种减少种子中的水分,都能降低呼吸作用速率,减少 的消耗。 (4)种子播种前,需要浸种,提高种子的含水量,利于种子萌发时通过旺盛的 提供足够的能量。 (5)在植物生长时进行适量的中耕松土,促进根的 ,使植物生长更茂盛。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光能有机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考点梳理考点七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a]1.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分解燃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考点梳理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不断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得大气中氧气含量保持。相对恒定2.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3.在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 ,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 平衡。相对恒定碳—氧考点梳理重点一 人体的呼吸考题精讲例1 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C.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肺泡内产生了CO2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要求呼气和吸气时,气体都能进入澄清石灰水,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因此C试管中通过的是人呼出的气体,A错误。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胸廓体积小,使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B错误。C.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CO2,C错误;D.由于组织细胞产生了CO2,所以 D正确。D训练1 如图是模拟呼吸时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问题。(1)图Ⅰ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号③模拟人体的 。(2)图Ⅱ模拟的是人体在 气的过程,此时由于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处于(填“扩大”或“缩小”)状态,这时肺会扩张,肺内气压 。(3)图Ⅰ,图Ⅱ可以初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 实现的。④肺吸收缩扩大下降呼吸运动对点训练例2 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 。 (2)请说明出现图①现象的原因是: 。(3)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利用这盆植物不适合完成下列哪项实验 。 A. 观察叶片结构 B.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 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数目②→⑦→③→⑥→⑤→④→⑤→①遮光部分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遇碘液不会变蓝,见光的部分相反C【解析】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操作顺序依次是:对叶片进行暗处理、遮光处理、光照、脱色、漂洗、滴碘液、漂洗、观察。重点二 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考题精讲训练2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1)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该实验的目的是 。叶绿体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对点训练训练2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3)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4)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填“能”或“不能”)。 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不能对点训练例6 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气密对照不正确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重点三 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考题精讲【解析】(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乙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乙装置起到对照作用。(2)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3)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考题精讲训练3 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1)选择下列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实验需要比较的数据是 。不同温度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对点训练训练3 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对点训练例4 如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的有机物的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C. 在0 ℃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D. 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解析】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不是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故A错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故B正确;在0 ℃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C错误;图中没有表示植物生长快慢的温度,所以不能判断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故D错误。重点四 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图像考题精讲B训练4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15 ℃恒温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图中BC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 (3)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 。 等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多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点训练例5 农技人员设计并建造了日光温室大棚,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1)沼气池中微生物发酵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生成的CO2是植物 的原料,植物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 (2)农技人员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乙所示曲线。图中面积S1、S2、S3、S4可表示某部分有机物的量。当温度从T1上升到T3期间,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 。 根【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当温度从T1上升到T3期间,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是S1+S2+S4,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的量是S2+S3+S4,则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为S1+S2+S4-(S2+S3+S4)=S1-S3。重点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考题精讲光合作用S1-S3训练5 大棚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农民会给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来提高产量与质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材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会释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②吊袋内CO2气肥释放量会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过低时CO2气肥释放量较少;③使用时,将气肥悬挂在农作物枝叶上方位置比放在农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④施用气肥不可离农作物太近。请你用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信息,解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的原因。[答案]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大棚内植物上方悬挂“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能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导致大棚作物的产量增多。对点训练课时训练1.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当手向上推时,人体的呼吸状况应该是( )A.膈肌收缩 B.胸廓体积增大C.呼气状态 D.肺内气压减小2.[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所示)。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AC3. 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储存的淀粉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C课时训练4.如图是关于绿色植物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C.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黑色塑料袋可以用无色塑料袋代替D.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C课时训练5.如图是植物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B.③是水,④是无机物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课时训练6.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D课时训练7.为帮助农户提高某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a、b、c分别表示该经济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______(填“a”“b”或“c”)生理活动。(2)图甲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 (3)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Ⅰ”或“Ⅱ”),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a”“b”或“c”)相对应。(4)图乙中曲线Ⅱ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较高。 (5)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的时间段是________ _。b叶绿体Ⅱa温度6~18时课时训练8.如图是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景图。(1)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 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法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 ,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 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酶密度比空气大呼吸作用课时训练9.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尽可能多课时训练9.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课时训练10.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叶在29 ℃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毫克。(2)图乙是29 ℃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温度由29 ℃改为27 ℃,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方。29 ℃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上9课时训练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3讲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在大棚里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植物( )A.增强光合作用 B.增强蒸腾作用 C.增强呼吸作用 D.降低蒸腾作用2.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B.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C.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3.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2过程表示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C.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D.绿色植物通过2过程,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5.20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图的实验。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A、B培养皿,第三份除去叶绿体后放入C培养皿。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培养皿接受光照,B培养皿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6.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燃料燃烧 B.动物的呼吸作用C.植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7.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8.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二、填空题9.图甲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 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当肺容量如bc段变化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是 ,肺完成 过程。(2)图乙中1代表的物质是 , 经过 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变化是 。10.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 24 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填“N点前”、“N点”或“N点后”);温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点的点是 点。11.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所示为一株叶面积为10 dm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mg/(dm2·h)]。请回答下列问题:(1)B点表示的意义是 。(2)当白天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请说明理由: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 h,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mg。(4)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h,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m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D 4.C 5.B 6.D 7.B 8.D二、填空题9.(1)收缩 吸气 (2)CO2 2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0.N点前 P11.(1)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2)不能;因白天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量相等,但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有机物的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3)600;(4)409.09毫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3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梳理考点一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a]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 2.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由呼吸运动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依靠 和 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 如图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1)从甲到乙,膈肌 ,胸腔体积增大,使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人就吸气了。(2)从乙到甲,膈肌 ,胸腔体积增大,使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人就呼气了。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即从浓度 的地方扩散到浓度 的地方。(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通过 层上皮细胞。(2)肺泡内的 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 扩散进入肺。(3)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 。考点二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a]1.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 反应。2.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3.人体细胞通过 ,将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为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提供 ,同时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用来维持人体 的恒定。考点三 描述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意义[a]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动物需要呼吸:①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 。②实验时,不应该用手握紧试管。③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 。④A组红色液滴移动向左移动的距离比B组 。(2)种子的呼吸作用①“已浸水”的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消毒”的目的是 ; “已煮熟”意味着种子 。②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组澄清石灰水 ,B组的 。③实验结论是 。④要验证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的操作是 。(3)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把吸干外表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用夹子夹住橡皮管,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①实验用豆芽并放置在暗处的目的是 。②实验现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的变化是 ;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火焰 。③实验结论: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产生 ,同时释放 。2.呼吸作用:生物体的 利用氧气将 氧化分解,生成 ,同时释放 ,供生命活动所需。3.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4.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 。5.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1)温度: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 。(2)氧气的浓度:在氧气充足时,呼吸作用会随氧气的浓度的增大而 。考点四 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a]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产物之一淀粉(1)实验步骤: 、 、、 、 、、 、观察。(2)检验淀粉的方法是 。(3)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4)酒精的作用是 ;经酒精脱色后,叶片颜色是 。(4)实验现象:绿叶遮光部分遇碘 ,照光部分遇碘 。(5)实验结论: 。2.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氧气(1)实验材料:金鱼藻;实验条件: 。(2)实验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3)实验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点燃的卫生香 。3.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变量是 。(3)实验现象:有CO2的塑料袋中的绿叶遇碘 ,没有CO2的塑料袋中的绿叶遇碘 。4.探究光合作用需要H2O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可以发现呈蓝色的是叶片的________部,由此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5.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一株银边天竺葵在黑暗环境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可以发现呈蓝色的是叶片的________部分,由此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6. 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考点五 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b]1.能量转化是 。2.物质转化 。3.反应式 。4.代谢属于 作用 。5. 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满足自身 、 、 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 的相对平衡。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 场所条件原料产物物质转变能量转变联系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部分原料( ) 考点六 说明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b]1.有机物的累积= 产生的有机物 - 消耗的有机物。(1)图中A点植物只进行 ;(2)B点时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3)AB段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4)BC段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5)光照为M时,光合作用需要的CO2的量等于g。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大棚种植时,增大昼夜温差,抑制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使用一定功率的白炽灯延长光照时间,促进 ,提高作物产量。 (2)合理密植,有助于植物吸收 和充分利用 ,最大化地提高作物产量。(3)储存水果时降低储存室的温度,储存花卉的种子时,通过晒种减少种子中的水分,都能降低呼吸作用速率,减少 的消耗。 (4)种子播种前,需要浸种,提高种子的含水量,利于种子萌发时通过旺盛的 提供足够的能量。 (5)在植物生长时进行适量的中耕松土,促进根的 ,使植物生长更茂盛。 考点七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a]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不断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得大气中氧气含量保持 。3.在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 ,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 平衡。*考题精讲重点一 人体的呼吸例1 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C.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肺泡内产生了CO2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对点训练训练1 如图是模拟呼吸时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问题。(1)图Ⅰ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号③模拟人体的 。(2)图Ⅱ模拟的是人体在 气的过程,此时由于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处于 (填“扩大”或“缩小”)状态,这时肺会扩张,肺内气压 。(3)图Ⅰ,图Ⅱ可以初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 实现的。*考题精讲重点二 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例2 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 。(2)请说明出现图①现象的原因是: 。(3)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利用这盆植物不适合完成下列哪项实验 。 A. 观察叶片结构B.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 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数目*对点训练训练2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1)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该实验的目的是 。(3)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4)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填“能”或“不能”)。 *考题精讲重点三 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例6 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对点训练训练3 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1)选择下列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实验需要比较的数据是 。(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考题精讲重点四 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图像例4 如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的有机物的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C.在0 ℃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D.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对点训练训练4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15 ℃恒温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图中BC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 (3)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 。 *考题精讲重点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例5 农技人员设计并建造了日光温室大棚,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1)沼气池中微生物发酵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生成的CO2是植物 的原料,植物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 (2)农技人员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乙所示曲线。图中面积S1、S2、S3、S4可表示某部分有机物的量。当温度从T1上升到T3期间,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 。 *对点训练训练5 大棚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农民会给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来提高产量与质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材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会释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②吊袋内CO2气肥释放量会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过低时CO2气肥释放量较少;③使用时,将气肥悬挂在农作物枝叶上方位置比放在农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④施用气肥不可离农作物太近。请你用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信息,解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的原因。*课时训练1.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当手向上推时,人体的呼吸状况应该是( )A.膈肌收缩 B.胸廓体积增大C.呼气状态 D.肺内气压减小2.[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所示)。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3.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储存的淀粉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4.如图是关于绿色植物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C.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黑色塑料袋可以用无色塑料袋代替D.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5.如图是植物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B.③是水,④是无机物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6.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7.为帮助农户提高某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a、b、c分别表示该经济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______(填“a”“b”或“c”)生理活动。(2)图甲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 (3)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Ⅰ”或“Ⅱ”),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a”“b”或“c”)相对应。(4)图乙中曲线Ⅱ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较高。 (5)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的时间段是 。8.如图是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景图。(1)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 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法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 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9.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_(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10.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叶在29 ℃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毫克。(2)图乙是29 ℃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温度由29 ℃改为27 ℃,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复习·分册】第23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ptx 第23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学案.docx 第23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每讲一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