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练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部编版班级 姓名 成绩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 木筏(fá) 野蛮(mán) 侵袭(xí) 叛乱(bàn) B.空地(kònɡ) 不禁(jīn) 摇曳(yè) 哄堂大笑(hōnɡ)C.模样(mú) 茅草(máo) 偏僻(bì) 截然不同(zài) D正月(zhēnɡ) 通宵(xiāo) 奇葩(pā) 迎风引吭(kēnɡ) 二、看拼音,写词语。1、腊八这天要泡là bā suàn( );腊月二十三,biān pào( )声一响,便有了年的味道。除夕夜守岁,大年初一人们之间要bǐ cǐ( )hè nián( ),正月十五吃yuán xiāo( ),年的味道fèn wài( )浓厚。 2、春天到了,mài miáo( )返青了, 绿得像fěi cuì( )一样。三、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是错误的,请选出来。(4分) 1.A.书藉 B.栅栏 C.恼怒 D.寂寞 2.A.远眺 B.手段 C.知足 D.覆盖 3.A.凄凉 B.绝望 C.妨御 D.挑剔 4.A.宴会 B.聊天 C.荒唐 D.倒莓 四、以下是“待”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待”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画。“待”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①对待。②招待。③等待。④需要。⑤要;打算。 下面句子中的“待”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请选择。 1.小明在待人接物方面很有礼貌,受到大家的喜欢。( ) 2.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 ( )3.他这个人待客十分热情。 ( )4.这些疑难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解决。( ) 五、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重见天日)姑且用来安慰自己。(聊以自慰)C.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头疼眼花) D.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乌合之众) 六、选词填空。 漫游 环游 一艘英国船已经( ) 了 印度洋,肆无忌惮地劫掠了葡萄牙人的商业. 2.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要( ) 全世界;假如我有一对鱼绪,我要探索海底世界。 磨蹭 磨灭小华起床后老是( ) ,所以经常迟到。 4.鲁滨孙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够勇于面对,仿佛所有一切都不能( )他坚强的意志。 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光景、光阴、时光”这三个词的意思相近 B.新建的商店开始营业、商店等一天中的第一次成交都可以说是“开张”C.“熬”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灬”说明这个字与火有关D.“骆驼、嘟囔、预备、热闹”四个词中加粗的字都读轻声 八、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不可开(____) 约定俗(____) 戛然而(____) 波涛(____)涌 画龙点(____) 笔走龙(____) (____)笔生花 (____)夺天工1.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___________。 2.这处古迹的很多建筑都_______,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自古以来________的。 4.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________。 九、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 菖蒲随风摇摆,在对岸与人相望,似乎在说:“终于想起我了吧!” ①犹记儿时端午节这天,母亲清早背上背篓,拿把镰刀往山上走去。②途中,碰见三三两两的人都是趁早上凉快去山里割艾草的。③母亲从山上回来,径直往村前走去。④家乡村前有一小河,在淤泥冲积而成的河滩上,生长着一丛丛碧绿的菖蒲。⑤早上的河水有些凉,村人不怕,脱下鞋蹚水而过,弯下腰拔菖蒲,菖蒲的清香顿时从手中往鼻子里钻。⑥回到家,母亲选出两根修长粗壮的菖蒲和艾草郑重地挂在大门的两侧上。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十、课文直通车。1、《腊八粥》一文中,作者对八儿等粥的过程的描写,可分为迫不及待地______、妙不可言地______和充满惊讶地______。全文以比灶台矮了许多的八儿的视角,写出了腊八粥的__________________。全文多用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2、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少外国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其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课外,还阅读了其他外国文学作品,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3.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丽丽取得了好成绩,便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人了,老师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一直进步。”(2分)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十一、按要求完成句子。(3题4分,其他2分,共10分)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 (改为陈述句)2.明明不爱读书,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请你写一句名言警句(或诗句)劝告他。3.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鲁滨逊把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的直接原因是这表明了鲁滨逊对的重视,这在文中的很多地方也都有所体现。请你找出一处,概括写出来:4.“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十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8分)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是深度阔读。 【材料二】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年度 图书阅读率 报纸阅读率 期刊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综合阅读率2018 59.1% 37.6% 25.3% 73.0% 80.3%2019 59.0% 35.1% 23.4% 76.2% 80.8% [注]数字化阔读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阔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什么是碎片化阅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出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4分)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觉得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阅读 写一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内阅读。(10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中的一句谚语是___________,这句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作者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下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熬粥用的都是农产品。B.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和粥的用料之多。 C.因为这粥是在农业展览会上卖的。 3.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零七八碎儿”在文中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起过渡作用的是( )(2分)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C.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D.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十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已经航行了两个小时,他一直在休息,时不时从大鱼身上撕下一块肉放进嘴里咀嚼(jiáo jué)。他在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着准备。 当那两条鲨鱼中的第一条出现时, 他叫了声。那叫声不免带着一些惊慌和愤恨。那是两条铲鼻鲨——他叫它们“加拉诺鲨”。这两条鲨鱼闻到血的气味,正在兴奋地向小船冲来。 铲鼻鲨和灰鲭鲨不同,它们对吃的东西来者不拒,哪怕是腐烂的死鱼,又或者是身上并没有血(xuè xiě)腥味的人。现在一条铲鼻鲨狡猾地在小船下面钻来钻去,趁机用嘴撕扯大鱼的肉。另一条则在水面上径直向大鱼发起了攻击。 老人举起绑了刀子的桨,朝水面上那条鲨鱼戳去。他先是把刀扎(zhā zhá)进鲨鱼的头部,接着是黄色的眼睛。鲨鱼因为突如其来的死亡而松开咬住大鱼的嘴,滑入海里。 那条船底下的鲨鱼把小船弄得摇摇晃晃。老人把脚从帆脚索上挪开,小船转过来,这样他就能看见那条鲨鱼了。他拿桨去戳它,但只在鱼皮上刺了一个口子。鲨鱼浮上海面,老人迅速地用桨上的刀扎了它两下。这两下又准又狠,可鲨鱼却死死咬住鱼。老人再次把刀刺进它的左眼和脑子,连头上的软骨都扎断了。 鲨鱼还是没有松开那条鱼。老人用力撬开它的嘴,鲨鱼的嘴张开了,身体溜进海里。“去吧,你这条加拉诺鲨,”老人说道,“去海里找你的那位朋友吧。” 1.给文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突如其来”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3.选文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名言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 第三部分 写作天地十五、(30分)中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在这些节日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选择一种你了解的风俗写一写。要求:题目自拟,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你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4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B【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A项中的叛乱(pàn),C项中“偏僻”的“僻”字读pì,“截然不同”的“截”读jié。 D项中“迎风引吭”的“吭”读 hánɡ二、1、腊八蒜 鞭炮 彼此 贺年 元宵 分外 2.麦苗 翡翠 三、1.A 2.A 3.C 4.D 四、彳 6 1.① 2.⑤ 3.② 4.③ 五、C六、1、漫游 2、环游 3、 磨蹭4、 磨灭 七、D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综合练习。A项中,三个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的称谓。时间的称谓有很多,如时光、光阴、光景、岁月、年华等。B项中,结合《北京的春节》中“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或联系生活实际可知是正确的。C项中,部首“。、”有两种含义,一是与火有关,如煮、蒸、煎、熬等;二是表示尾巴,如燕等。D项中,“预备”的“备”读“bèi”,其他三个词语中的加粗字均读轻声。解析:本题选D。八、交 成 止 汹 睛 蛇 妙 巧 笔走龙蛇 巧夺天工 约定俗成 妙笔生花 九、C十、1、盼 猜 看 浓香可口 拟人 语言 心理 动作鲁滨逊 坚强、勇敢、聪明 海底两万里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3、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十一、1. 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是很热悉。2.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他救下野人那天是星期五时间他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记录日期。4.示例: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很有积极意义。十二、1.碎片化阅读指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 2.①获取信息范围广;②获取速度快;③成本低。 ①知识来源随意性和不可靠性;②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3.示例:①加强自身阅读能力,多读书,深度读书;②学习其他国家的阅读模式和热情,培养读书的兴趣。 十三、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B 3.(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和年画。 4.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 5.D 十四、 1. jué xuè zhā 2.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示例:从天而降 不出所料 3.老人和两条鲨鱼搏斗 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灾难面前,他首先是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