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青春要张扬,但张扬要有度,青春需要坚守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青春需要格调,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青春有格”这个话题。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3.2 青春有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能力目标:
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知识目标:
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自主学习
1、什么是“行己有耻”?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什么是“止于至善”?
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直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格”指规格或方式。这句意思是我希望上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格”指品格。这句意思是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
“格”指格调。这句意思是人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
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
01
行己有耻
一、行己有耻
品圣贤智慧
以上圣贤的处世智慧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人要有羞耻心,要知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几位国内游客在泰国普吉岛情人沙滩看中一块供观赏的木头,不顾导游阻拦想要带走,更声称自己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看中什么都能带回中国,被一北京大姐旁敲侧击挤兑一顿后放弃,事后大姐录了一段视频,痛斥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
看中一块供观赏的木头,不顾导游阻拦想要带走
拓展:
知耻
自尊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我们经常说:太伤自尊了。
那么自尊和知耻有什么关系呢?
2、为什么要做到“行己有耻”?(原因)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探原因:
1、没有廉耻之心,不懂荣辱
2、辨“耻”能力不强
3、没有规则、底线意识
4、不能拒绝诱惑
5、自控力不强
6、法律意识淡薄
……
明要求:
有知耻之心
提高辨耻能力
树立底线意识
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树立法制观念
……
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作弊是羞耻的
考试之前
考试之中
考试之后
我不能作弊
我作弊了吗
我没有作弊
审查愿望
监督调节
反思效果影响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3.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②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道德底线
法律底线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新课探究
一、行己有耻
3.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③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加强自我监控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方法)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P28-29
02
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
止于至善
1、含义: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P29
让座
陪伴和分享
我来帮你搬
我们能做什么?
2.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材料: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情境探究
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少 年 中 国 说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你怎样,你的国家就怎样!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的最好证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P32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本课小结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①知耻心
②底线意识
③自控力
止于至善
内涵: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要求:
①从小事做起
②见贤思齐
③自我省察
④修身为本
青春有格
课堂练习
1.2021年2月14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一辆洒水车经过路口执勤交警身边时提前关闭了朝向交警一侧的洒水口,驶过后才重新洒水,交警反应过来后向洒水车敬礼致谢。有网友评论,“都是温暖的人!”洒水车司机和交警的“温暖”在于( )
①行己有耻 ②尊重他人
③以礼待人 ④诚实守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对以下观点的认识正确的一组是( )
①学习就是接受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②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因而网络交友一点都不靠谱
③青春有格,我们既要做到“行己有耻”,又要做到“止于至善”
④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3.青春有格,这里的“格”主要指的是( )
①行己有耻
②标新立异
③止于至善
④无所畏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4. 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青春是美好的,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青春是易逝的,要有知耻之心,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不做
③青春存在缺憾,是不完美的,我们没办法超越自己,改变人生
④“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5.“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国内不少大学的校训中都有“止于至善”。下列对该词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精神追求,没什么实际意义
B.这需要我们向身边优秀的人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C.这要求我们努力做一个完美的人
D.这是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我们初中生无关
课堂练习
B
6.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思考并交流:
(1)杨震身上体现了哪种优秀品质?
(2)走进生活,三省吾身,谈谈你打算怎样做?
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仍能严守道德准则。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