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 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5.4 青藏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岭——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重要的地理界线,与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
A.一月的0℃等温线 B.1600毫米年等降水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D.我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的共同点( )
A.西北地区的农业为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农业为灌溉农业
C.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D.两地制约农业的因素都是水源
预计2030年前后建成通车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读“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地形略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川藏铁路成为公认的“最具挑战的铁路工程”,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 ②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③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④高寒缺氧,建设工程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沿着川藏铁路,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观有( )
①成片的稻田,农业发达,稻花飘香 ②地势崎岖,石林广布
③牧民赶着成群牦牛,白色蒙古包 ④藏民在朝山转湖,念经祈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牦牛为特有畜种
6.在学习了中国的地形后,同学们议论纷纷。以下同学的议论正确的是( )
乐乐:三山夹两盆是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婷婷: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且同一种地形景观差异也很大
琪琪:三大平原都在地势第一级阶梯,四大高原都在地势第二级阶梯
朵朵: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导致大江大河都注入东海
A.乐乐 B.婷婷 C.琪琪 D.朵朵
《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对全国各地独特美食的介绍,让观众从饮食文化方面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7.第二集《转化的灵感》中的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该镜头拍摄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8.第六集《五味的调和》通过介绍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鲁菜、粤菜的发源地分别是( )
A.山东省、福建省 B.山西省、广东省
C.山东省、广东省 D.山西省、福建省
9.为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行走大江南北,途中不仅体验到了各地美食,而且体会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从海陆位置来看,下列国家与中国具有一样特征的是( )
A.日本 B.美国 C.蒙古 D.印度尼西亚
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据此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0.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有(  )
①地域广,土地辽阔 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 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⑤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11.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 B.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
C.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 D.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
12.下列关于拉萨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②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都是民族自治区首府 ④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门户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
A.扎什伦布寺 B.白马寺 C.大昭寺 D.林隐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14.我国少数民族个数最多,同时也是白族、景颇族等民族集中居住的省级行政区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B.②——我们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
C.③——我们在草原赛马、摔跤
D.④——我们打着腰鼓唱着信天游
16.上图中,唯一一个属于北方地区的省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舌尖上的美昧∶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据此判断,扎西一家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壮族
18.青藏地区的牧草营养成分高是因为( )
①海拔高 ②昼夜温差大 ③高寒气候条件 ④太阳紫外线强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 回答以下各题。
19.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片①代表的省区,物产有
A.石油、天然气 B.哈密瓜、香蕉 C.三河牛、三河马 D.长绒棉、牦牛
21.对图④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 B.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22.主要生活在牧区的一组少数民族是
A.高山族、朝鲜族 B.维吾尔族、苗族 C.满族、壮族 D.藏族、蒙古族
读我国某地区域图,完成以下各题。
23.该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分区中的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24.阅读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析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C.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D.大致从西向东递增
25.导致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河流 D.地形
26.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B.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棉花等 D.是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2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
①吐鲁番盆地果农喜获丰收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
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2018年10月,位于青海省德令哈的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97°E,37°N)正式投入运行。在青海省建设光热电站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B.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C.海拔较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D.高校云集,科学技术水平高
29.某中学地理小组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解释某地形区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影响。据此回答,图中序号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A.①海拔低,一马平川 B.②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C.③冬暖夏热,日温差小 D.④湖泊星罗棋布,沟壑纵横
30.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读沿89°E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31.图中④地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云贵高原
32.对图中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
B.②地山脉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④地是“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D.③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发展绿洲农业
二、非选择题
33.下图为中国气候资源类型等级图(每个地区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数为水分,中间一位数为热量,右边一位数字为光照,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文信息,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完成下表。
(2)东北地区北部与青藏高原质量等级相同的气候资源类型是________,但两地该类气候资源同级的原因不同,东北地区北部受________因素影响,青藏地区受________因素影响。
(3)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水分都相对比较充足,为什么?
34.
(1)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______阶梯。
(2)据图描述该地区城镇分布的规律,并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原因。
(3)西藏地区人民生活特色显著,试举一例并说明其形成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B
7.A
8.C
9.B
10.C
11.D
12.B
13.C
14.B
15.C
16.D
17.C
18.D
19.B
20.A
21.B
22.D
23.A
24.A
25.D
26.D
27.D
28.C
29.B
30.C
31.B
32.D
33.(1)①光照,②水分,③水分
(2)热量 纬度(高纬度) 地形(高海拔)
(3)我国东部地区临近海洋,而且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东部地区水分比较充足。
34.(1)一
(2)城镇主要沿河流分布;靠近河流,有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或有充足的水源);河流附近地势平坦;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候较温和(写出一点即可)
(3)例1:藏族人民的藏袍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例2:藏族人饮食以牛羊肉为主,是由于主要发展高寒牧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