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惯性的定义,会用惯性解释有关问题;(2)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4)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理解和掌握惯性;(2)通过实例和实验探究,掌握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受力实验。【教学难点】做好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实验。【教学准备】小铁球、磁体、斜面、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 提问:(1)什么叫力的平衡?(2)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有什么特点?(3)二力平衡的条件?(4)若物体受到一个力或一组不平衡力,它的运动状态将怎样呢? 回答问题。 复习、引入。(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完成课本图8-3-2实验。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相现象?2.力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1)火车由于受到了阻力,从而改变了运动的状态使火车停下来。(2)箭由于受到弦的力从而由静止到运动。 学生完成实验。生:a.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开始下滑,由于重力作用而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b.运动的小球由于受到磁力而使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学生阅读课本,理解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探究。3.力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强调: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只要受到的力不平衡,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学生观察图8-3-4理解力改变物体方向的现象。 理解、观察。(三)小结 1.物体受到不平衡力,它的运动状态就将改变。2.阅读课本知识要点。 总结。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