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回顾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有放热现象无吸热放热现象有吸热现象学习目标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NaCl,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加入5 g NaCl,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氯化的溶解●探究活动一】探究在室温下,溶质溶解质量随溶剂质量变化情况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 g NaCl,搅拌再加5 gNaCl,搅拌再加入15mL水,搅拌●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能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硝酸钿与析出实验探究【结论)溶液的饱和状态受溶剂的量和温度的影响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概念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思考讨论1、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限定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这样的条件?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可以变成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和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思考讨论2、用什么方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有未溶解的溶质,且固体溶质不再溶解。②没有未溶解的溶质时,再加少量的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是饱和溶液。冷却后③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即为什么必须指明溶质是什么?)说明:加入少量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高锰酸钾还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硝酸钾饱和溶液【结论】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定温度下,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请判断溶液的状态。(a)(b)(c)(d)t(时间)由c、b知,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由d、c知,c中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mp4 海水晒盐.mp4 硝酸钾的溶解和析出.mp4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