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课题:7.3 弹力 弹簧测力计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读数方法。3.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乐于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播放蹦极的视频场景,引入弹性的概念。(二)教学活动1、弹力介绍:蹦床,蹦极,射箭 等运动…【思考】:蹦床、 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学生实验】: 找一名学生演示用弹簧将粉笔头弹出去。【思考】:用准备好的弹簧,怎样把粉笔头弹出去?当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动画演示】:演示先用较小的力,再用较大的力拉弹簧,观察发生形变的变化。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引出弹性限度概念。【归纳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实验小结】: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物体互相接触。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力。2、测力计及其使用1、认识测力计:多媒体展示多种形式的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学生用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制作原理。【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构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认识弹簧测力计。 找出弹簧测力计由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使用:让学生自己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心得。思考: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学生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交流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要先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挂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他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与分度值。(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3)测量:a.不能超过量程;b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c.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4)读数:数值+单位。五、课时小结学生自主完成,互助补充。六、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 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七、板书设计7.3弹力 弹簧测力计弹力定义: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力。产生条件: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弹簧测力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制作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