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课内+课外阅读拓展训练姓名: 练习时间: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1. 选文描写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主要经历之一,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 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再说说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这个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选文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1.联系全文可知,“受尽折磨的处境”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2分)A.孤身一人,流落荒岛。B.没有衣服穿,没有任何防御力量或者手段来抵抗人或野兽的侵袭。C.“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D.没有人可以同“我”说话,或者宽慰“我”。2.“我”认为“值得宽慰的东西”有哪些?在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4分)(1)“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 )(2)“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 ( )(3)这里环境极其安静,而且“我”有足够的时间干活。 ( )(4)没衣服穿也没关系,因为“我”正好身处热带。 ( )3.下列对选段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也不足以宽慰自己失落的心。B.因为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加坚强,所以坏事经历得越多越好。C.在困境中,再坏的事情最终都能变成好事,总会给人带来安慰。D.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能使自己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使内心得到宽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材料一: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材料二:六年级“图书漂流”活动INCLUDEPICTURE"c2+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秋刀鱼\\Desktop\\c2+学.TIF" \* MERGEFORMATINET活动安排:3月10日—3月15日:投放图书地点:学校阅览室3月18日—6月30日:漂流注意:1.图书要求:非教材、教辅类,内容健康。2.漂流要求:①每本书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周;②爱护图书;③认真阅读,填写漂流卡。1.从材料一中选出恰当的内容来当作“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并填在材料二的方框中。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图书漂流”主题。(3分)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图书漂流是一种好书共享的方式。 ( )(2)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是六年级师生,每本书停留时间不限。( )3.读了这两则材料,对于图书漂流,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外阅读拓展。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①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无所事事,她开始感到厌倦。有时候她偷偷瞟一眼姐姐看的书,可是书里既没有画,又没有对白。她就想:“一本书里既没有画,又没有对白,那还有什么意思呢?”②天气很闷热,她感到非常困,甚至有点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很认真地盘算着,是否值得花点儿力气站起来采些雏菊花做个花环?就在这时,突然有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③看到一只粉红眼睛的兔子,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甚至听到兔子自言自语地说:“哦,天哪,哦,天哪,我要迟到了。”爱丽丝也没感到有什么离奇的。但是,那只兔子竟然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只表,还看了看,然后又匆匆跑了。这时,爱丽丝一下子跳了起来,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从来没见过兔子穿着有口袋的背心,而且还能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表来。她忍不住好奇,紧紧跟着兔子穿过一片田野,刚好赶上看见兔子跳进了灌木丛下的一个大洞里。④不管三七二十一,爱丽丝也紧跟着跳了进去,她想都没想怎么出来。⑤这个兔子洞开始像走廊,笔直向前,后来就突然向下了。拐得那么急,向下落得又那么快,爱丽丝还没有来得及站住,就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深井里。⑥也许是井太深了,也许是她下落得太慢。为什么呢?因为一边往下掉着一边还有足够的时间东张西望,考虑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开始,她使劲往下看,想知道会掉到什么地方。但是底下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随后,她看四周的井壁,只见井壁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她顺手从架子上拿了一个罐头,罐头上写着“橘子酱”。令她大失所望的是,里面是空的,她不敢把空罐头扔下去,怕砸着下面的人。因此,在继续往下掉的时候,她想办法把空罐头放到另一个碗橱里去了。⑦“好啊,”爱丽丝想,“我摔过了这么一大跤,以后再从楼梯上滚下来那可就不算回事啦!家里人肯定都会说我胆子变大了,哼,哪怕我从屋顶上掉下来,我也会一声不吭!”⑧掉啊,掉啊,掉啊,这一跤怎么一直掉不到底呢?爱丽丝大声说:“我不知道掉了多深,算算看,已经掉了大约四千里了,我想肯定有了——”“没错,大概就是这个距离——但是,不知道在什么经纬度呢?”(爱丽丝既不明白什么是经度,也不明白什么是纬度,可她认为这是挺时髦的字眼,说出来怪好听的。)⑨掉啊,掉啊,掉啊,除此之外,她没别的事可做,所以又自己嘀嘀咕咕地说起话来。“猫吃蝙蝠吗?猫吃蝙蝠吗?”有时说乱了,“蝙蝠吃猫吗?”你看,这两个问题她哪个也回答不出来,所以,她怎么问都无所谓了。她睡着了,开始做起梦来。她梦见自己正和黛娜(黛娜是她的猫)手拉着手散步,她很认真地问猫:“现在,黛娜,告诉我实话,你到底吃过蝙蝠没有?”正说着,忽然“砰”的一声,她掉到了一堆枯枝败叶上,总算掉到底了! (有改动)细读选文,补充情节图。(2分)eq \a\vs4\al\co1(2.) 结合选文,联系整本书,你觉得爱丽丝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并且一直掉啊掉啊,早就已经吓破了胆,在胡言乱语了。B. 爱丽丝用一连串的“自言自语”,嘲讽了当时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制度。C. 爱丽丝只是个小女孩,掌握的词汇还不多,她往往会把词语说错,使故事更加有趣。结合选文,再细读书籍结尾,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3分)这时候,全副纸牌飞到空中,又纷纷扬扬地落到她身上。她叫了一声,或许是由于惊吓,也或许是由于愤怒,她试图把它们打掉,却发现自己躺在河岸上,头枕在姐姐的怀里,她姐姐正轻轻地拂去从树上飘落到她脸上的一些枯叶。“醒醒,亲爱的爱丽丝!”她姐姐说,“你这一觉睡得是真够长的!”……(1)小说直到最后才将谜底揭晓,告诉我们这原来是爱丽丝的一个梦,让人感到意外。 ( )(2)结尾呼应开头,写法独特,使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为严谨,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 )(3)梦境虽然美妙,但梦终究是梦,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一切都会成为乏味的现实。 (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句子的翻译,你更喜欢哪一句?选一选,并写一写喜欢的理由。(4分)A. 爱丽丝既不明白什么是经度,也不明白什么是纬度,可她认为这是挺时髦的字眼,说出来怪好听的。(译者:穆紫)B. 爱丽丝对经度和纬度毫无概念,但她说这些词时,嘴角会轻轻上扬,特神气。(译者:王永年)C. 爱丽丝对经纬度是怎么回事一点儿也不明白,不过她觉得这些字眼儿像音符一样又大又好听。(译者:黄健人)我更喜欢__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深夜,那盏灯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的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整天除了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课本。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地拾起来,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cǎn)黪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shàn shān)窗户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写作,才17岁,就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里的灯光,我脸红了。“弟弟,拿出勇气来呀!”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zhuànɡ dònɡ)楼,轻轻地叩响了门。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这时,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了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那叮咛的声音:“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 ”1.请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2分)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着那扇窗子里的灯光,我脸红了。”“我”脸红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要吩咐房东老太太那样做?(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 建房定居2.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作者举了“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布置好小小的住所的例子来说明中心。3. 一方面可以详尽地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有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二、1.C 2.(1)√ (2)√ (4)√ 3.D 三、1.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或:漂流书香)2.(1)√ (2)×3.示例:我觉得“图书漂流”活动特别好,既让更多的人读到了很多好书,又节约了资源,还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关爱。四、1. 跟着兔子跳进了兔子洞 掉到了一堆枯枝败叶上2. 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充满同情心与爱心。3. B 4. (1)√ (2)√ (3)×5. 示例:A 用“既……也……”这组关联词,写出了爱丽丝对经度和纬度这些并不了解,语言通俗,符合爱丽丝的心理。五、1.shàn√ zhuànɡ√2.“我”的双腿被轧断后,整天躺在床上以泪洗面。后来“我”被对面那栋楼里一个全身瘫痪但仍坚持写作的姑娘所打动,重新振作起来。不幸的是,姐姐因救人而牺牲,“我”也才知道,原来那间房是空的,那一切都是姐姐编造的美好的谎言。3.因为“我”得知那位姑娘全身瘫痪,仍然不放弃,一边写作一边工作,想到自己一直躺在床上自怨自艾,感到很不好意思。4.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我”的姐姐。她为了让“我”鼓起勇气重新生活,编造了一个激励“我”的故事,让“我”相信每晚故事里的姑娘都在坚持写作。5.【示例】“我”可能在想:姐姐,你对我的付出令我终生难忘!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我会好好生活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