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例1-1.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症状如下表患者 身高 智力 生殖器官甲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乙 70cm 低下 发育不全甲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B )A. 甲状腺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例1-2.(2018·绍兴)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_______形成的。(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分化(2)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3)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4)调节血糖浓度例1-3. (2019·嘉舟)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I 、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2)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II、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注: 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 发现数据关系为 ,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或(n4-n2)>(n1-n2)+(n3-n2)【考点】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解答】(1) a .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记录是数据的实验鼠的体长,因此该实验是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对鼠的体长的影响;b. 成年老鼠的身长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了,因此无论甲状腺激素对老鼠体长有无影响,得出的结果都是几乎无生长;(2) 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个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丙组注射 生长激素,则丁组要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则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的实验组增加量要比不注射激素的增加量快,同时注射两种激素的老鼠体长增长最快,所以其数据满足关系是: n4>n1+n3-n2或(n4-n2)>(n1-n2)+(n3-n2) ;故答案为:(1) 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2)n4>n1+n3-n2或(n4-n2)>(n1-n2)+(n3-n2) . 1.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 C )选项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A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C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2.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B.曲线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C.曲线b代表正常人D.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80-120mg/dL,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从曲线看出,a曲线应该表示正常人的,b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的,AC错误;正常人饭后1-2小时,由于大量吸收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可合成糖原,转化成氨基酸等非糖物质,B正确;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糖,D错误。答案:B3.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螂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鲜各15只分别放入1-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玻璃缸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1 甲状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现后肢 02 甲状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现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后肢3 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后肢4 不加任何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后肢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姗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________;(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________;(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 (1)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2)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3)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考点】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解答】(1)该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而蝌蚪随着发育的进行会长大及出现前后肢,所以以此来判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2)由1和2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剂量过高时会导致蝌蚪死亡;对比2和4可知,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3)3号玻璃缸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时,添加了甲状腺抑制剂,所以3号玻璃缸中的蝌蚪无法产生甲状腺激素,导致蝌蚪无法发育成青蛙;故答案为:(1) 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2) 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3) 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例2-1.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B.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C.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解析:据分析可见: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D正确。答案:B例2-2.(2020 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A【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根据题中信息“ 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 ”,说明非条件反射能完成,以脊髓为神经中枢的反射弧结构是正常的,所以乙、丙、丁结构正常。感是大脑形成的,应该是图示中脊髓中的上行传导索甲出现了损伤,刺激无法传到大脑估不能形成感觉,A选项正确。例2-3.如图所示,若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则当④处受损时会导致( C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例2-4.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1)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 (填“感到痛”或“缩回手)。(2)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效应器的是 (填序号)。(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 (填字母)。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C.无感觉、不能伸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4)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解析:(1)人体产生痛觉,形成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的路径较长,需要时间的较长.因此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我们的反应是先缩回手,后感到痛。(2)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传出神经受损断开,反射弧不完整,因此缩手反射不能发生,但是神经冲动还能通过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还能感受到疼痛,故选D。(4)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他能控制脊髓中较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缩手反射、排便反射等。答案:(1)缩回手 (2)① (3)D (4)脊髓1.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2.(2020 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④ D.⑤【答案】A【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 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 ①对应,A选项正确。3.(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A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例3-1.(2020 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答案】 B【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A、效应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可使散热增加,判断正确,A错误;B、效应②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利于散热,但不可使产热减少,判断错误,B正确;C、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C错误;D、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人体产热,激素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D错误。例3-2.(2020 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答案】 A【考点】器官和系统,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A、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叙述错误,A正确;例3-3.小明前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1.(2020 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 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答案】A 【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根据体温调节的知识可知,流汗可带走热量,主要是维持人体的体积平衡,A选项正确。B、C、D错误。2.(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答案】 B 【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所以B汗液分泌增加正确,B选项正确,A、C、D错误。3.(2018·温州)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例4-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 ①能初步消化糖类B. ②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 ③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D. ④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例4-2.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液①为 唾液 ,消化产物c是 甘油、脂肪酸 。(2)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③ (填序号),它是由 肝脏 器官分泌的。(3)若⑤为肠液,则④为 胰液 。X器官是 小肠 。例4-3.(2020 杭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C.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答案】 B【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解析】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 ,说法正确,A错误;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主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不是有利于物质的消化,说法错误,B正确;C、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使肺泡有弹性有利于换气,说法正确,C错误;D、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 ,说法正确,D错误。例4-4.疫情期间宅出“面点热”,烤蛋糕、做面包花样百出,制作蛋糕、面包所用面粉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如图为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的部分示意图,蛋白质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在________(选填“a”、“b”或”c”)处;消化为氨基酸的量将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答案】 c;下降【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解析】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器官是胃,最终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小肠,即c;肾脏主要的功能是排泄人体多余水和无机盐及含氮废物,所以消化的氨基酸经过肾脏后会明显降低。1.(2020 金华 丽水)2019年5月,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中小学生午餐供应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学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膳食纤维 C.蛋白质 D.脂肪【答案】 C【考点】食物与营养【解析】由分析可知,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C选项正确;A、B、D错误。2.(2020 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答案】 C【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符合胃中含有胃蛋白酶能消化蛋白质,理解正确,A错误;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理解正确,B错误;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理解不正确,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只能对淀粉有消化分解作用,C正确;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中,理解正确,D错误。3.(2018·嘉兴)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__系统。(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 ____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______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1 )消化 (2)胰岛素 (3)甲(4)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合理即可)4.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营养素/含量/食物 A(%) B(%) C(%) D(%)马铃薯 75.9 20.1 1.7 0.1牛肉 68.9 0 20.1 10.2鲤鱼 76.5 0.5 17.6 4.1(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________才能被吸收到血液。(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________。【答案】 (1)葡萄糖(2)蛋白质【考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1) 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液;(2)三种食物中均是含水分最多,所以A表示水分。其次马铃薯主要含淀粉较多,所以B是淀粉,牛肉与鲤鱼主要含蛋白质较多,所以C是蛋白质,D是脂肪,所以填蛋白质。例5-1.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①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答案】 A【考点】酶的催化作用【解析】【分析】进行科学探究时,为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使这两种环境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强弱与温度有关。【解答】A、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没有了,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B、题目中的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故B错误;C、题目中的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故C错误;D、题目中的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故D错误;故选A。例5-2.人体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1)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防。这体现酶具有________性。(2)人体的胃液呈酸性,而唾液的pH约为7。某同学对唾液进人胃后,睡液淀粉酶还能否继续分解淀粉产生疑间,于是对液淀酶的活性是否会受酸性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仪器和试剂】可调温的水浴锅、试管若干支,量筒、滴管、已稀释的人体新鲜睡液、稀盐酸、蒸馏水、1%淀粉溶液、0.4%的碘酒溶液。【实验步骤】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已稀释的人体新鲜唾液1毫升。请补充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他步骤(可配图说明).【答案】(1)专一(2)②分别往①中两个试管加人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蒸馏水。③另取两支试管各加人相同体积1%淀粉溶液,与①中的两支试管一同置于37℃水浴锅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④将两份淀粉溶液分别与步骤②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并充分振荡后,置于37℃水浴锅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⑤取出水浴锅中的2支试管,分别滴加1~2滴0.4%的碘酒溶液,观察比较溶液颜色变化。⑥多次重复实验。【考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1)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由题干可知,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步骤要体现唯一变量原则,同时由于酶具有高效性,所以要先让两支试管体现不同的酸碱性的环境中,然后在37℃的水浴环境中一段时间,最后分别加入碘液进行验证;为了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则需要重复多次实验;例5-3..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________→⑤(序号可重复);(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________组。【答案】(1)温度(2)④②④③(3)二【考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1)本实验中三组实验控制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探究的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实验中需要将淀粉溶液的温度和唾液淀粉酶溶液的温度控制到达处理温度再进行混合,所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①④②④③⑤;(3)第一组温度控制 0℃,第二组温度控制 70℃,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应该是37℃。所以第一组、第三组催化效果差淀粉未被完全分解。第二组温度保持在37℃ 是酶活性最强所以淀粉被完全分解,滴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1.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 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组别 pH5 7 9 11温度 (℃) 10 A1 B1 C1 D120 A2 B2 C2 D230 A3 B3 C3 D340 A4 B4 C4 D4【实验设计】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 2%,pH分别为5、7、9、11的H2O2 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________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 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实验结果】 同学们通过实验, 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得出结论】 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 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________。【拓展提高】 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 H2O2溶液分成________份, 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答案】 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pH 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pH 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合理即可);先增大后减小;16【考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实验设计】 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 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时间。根据表格可知,溶液的pH是被探究的一个因素,所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 pH 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pH 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得出结论】 根据图像可知,随着溶液pH值的不断增多大,记录的时间先变小后变大,那么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先变大后变小;【拓展提高】 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 H2O2溶液分成16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2.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________;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答案】(1)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2)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用记号笔编为1号和2号②用量简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蒸馏水加入1号试管中,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5%HCl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③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分别用量简量取2mL1%淀粉溶液加入1号和2号试管中,然后将上述2支试管放入烧杯中,37℃恒温水浴5分钟④待溶液冷却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3)2号(加5%HC溶液)试管中溶液变蓝色,1号(加蒸馏水)试管中溶液不变蓝【考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原理是①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2)根据题中信息“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可知,实验设计中要控制一个实验组中性一个实验组酸性,其他条件都控制相同。并且由于酶在温度37℃时催化效果最佳所以实验需控制温度在37℃,据此设计实验如下: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用记号笔编为1号和2号②用量简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蒸馏水加入1号试管中,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5%HCl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③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分别用量简量取2mL1%淀粉溶液加入1号和2号试管中,然后将上述2支试管放入烧杯中,37℃恒温水浴5分钟④待溶液冷却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3)根据原本唾液淀粉酶所在环境口腔的环境是中性的,预期实验的结果是:2号(加5%HC溶液)试管中的由于溶液成酸性不利用酶的催化,所以淀粉未被酶催化溶液变蓝色,1号(加蒸馏水)试管中溶液由于淀粉被淀粉酶催化分解所以溶液不变蓝。例5-1.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字母表示心腔,数字表示血管,试回答:(1)写名称:D 左心房 ,B 右心室 ;③ 主动脉 ,① 下腔静脉 。(2)填字母:肺循环的起点是 B ,体循环的终点是 C 。(3)含动脉血的心腔是 D、A 。(4)小明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该成分的消化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先后经过心腔的顺序是 CBDA 。(5)④为 肺动脉 血管,内含 静脉 血。(6)心肌壁最厚的心腔是 A ,这与它 将血液泵送至全身各处 的功能相适应。例5-2. (2019·绍兴)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B )A B C D例5-3.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2)在正常、完整的循环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________ (填序号)。【答案】(1)左心室(2)④【考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1)图中 ③ 心脏处的肌肉厚挤压有力,是左心室;(2)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使血液与肺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升高,由体循环回来的血液含氧量较低,在图中 ①②③④结构中,④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是含氧量最低的,所以填④。1.(2017 杭州)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2.(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 O型血的模型图是( A )3.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________。(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________,血液含氧量升高。(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________。【答案】(1)右心房(2)气体交换(3)为骨骼肌输送更多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考点】血液循环,细胞呼吸【解析】(1)人体肌肉分泌产生的物质会进入肌肉处的毛细血管参与到体循环中,再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2)在肺循环中血液中的氧气能得到补充,主要是因为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气体与肺泡中的气体能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含氧量升高;(3)血液循环给人体的各部分运输有机物和氧气,使各部分组织能进行呼吸作用得到能量。人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此时血液大量流经骨骼肌给肌肉提供充足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4.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2)ECMO 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________所示模式, 判断依据是________。(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 5L/min,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 33℃提高到 37℃,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Q吸=cm(t-t0),血液的比热容为 0.85×103J/(kg·℃),密度为1.05×103kg/m3)【答案】(1)肺(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 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3)每分钟流入交换器的血量为: V=1min×5L/min=5L=5×10-3m3流入血液的质量为: m=ρV=1.05×103kg/m3×5×10-3m3=5.25kg血液温度从 33℃提高到 37℃ 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t0)=0.85×103J/(kg×℃)×5.25kg×(37℃-33℃)=17850J答: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中吸收17850J热量。【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热量的计算【解析】(1)ECMO技术从甲、乙两分析可知,主要是来替代完成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和替代心脏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的。肺循环主要是来完成血液中氧气的补充的,主要结构是肺。ECMO技术中的氧合器是血液经过时给血液补充氧气的,所以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的肺;(2)心肺功能衰竭病人 的心脏不能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肺不能完成氧气的交换。所以ECMO同时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从ECMO出来的血液可以直接进入主动脉中,所以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乙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 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每分钟流入交换器的血量为: V=1min×5L/min=5L=5×10-3m3流入血液的质量为: m=ρV=1.05×103kg/m3×5×10-3m3=5.25kg血液温度从 33℃提高到 37℃ 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t0)=0.85×103J/(kg×℃)×5.25kg×(37℃-33℃)=17850J例6-1.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肾单位是由图中[2]_肾小球 、[4] 肾小点囊 和[5] 肾小管 三部分构成。(2)写出生理过程的名称:P 重吸收作用 、Q 滤过作用 。(3)④中的液体称为 原尿 ,①③⑥中属于动脉血的是 ①③ 。(4)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有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②(填序号)。例6-2.下表是某正常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浓度比较。请分析此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甲 0.0 0.0 20 0.5 16乙 85 1.0 0.3 0.02 7.5丙 1.2 1.0 0.3 0.02 7.5A.甲是原尿,丙为血浆B.甲的尿素含量明显比乙高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若摄入较多的水分、糖类,则正常尿液中所含的水分、葡萄糖量也较多D.若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了病变例6-3.如图为与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 二氧化碳 气体。(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B是 肾脏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中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④] 肾小管 的重吸收作用。(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 汗液 能排出部分废物。(4)上述甲、乙、丙三图中能排出体产生的尿素的是 乙、丙 图。(5)在通过 胸廓 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呼吸运动的同时,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A后通过2 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进行运输。(6)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若要在乙中被利用,则通过心脏心腔的先后顺序是 C 。A.┄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B.┄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C.┄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D.┄右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1.(2017·衢州)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① 的作用是重吸收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C、③的作用是滤过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2.(2018·金华)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3.(2018·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_______血。(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1)动脉 (2)大分子蛋白质4.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胃B. 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 C过程只表示气体交换D. 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5.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为 消化 系统,D为 泌尿 系统。(2)可以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器官属于图中的 B (填字母)系统。(3)①的名称为 吸收 ,②的名称为 呼吸(呼气、吸气) 。(4)为C系统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心脏 。(5)图中属于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几条? ③⑤⑥ (填数字序号)。2例1-1.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症状如下表患者 身高 智力 生殖器官甲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乙 70cm 低下 发育不全甲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A. 甲状腺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例1-2.(2018·绍兴)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_______形成的。(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例1-3. (2019·嘉舟)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I 、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2)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II、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注: 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 发现数据关系为 ,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1.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 )选项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A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C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2.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B.曲线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C.曲线b代表正常人D.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3.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螂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鲜各15只分别放入1-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玻璃缸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1 甲状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现后肢 02 甲状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现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后肢3 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后肢4 不加任何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后肢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姗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1.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B.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C.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例2-2.(2020 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例2-3.如图所示,若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则当④处受损时会导致(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例2-4.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1)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 (填“感到痛”或“缩回手)。(2)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效应器的是 (填序号)。(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 (填字母)。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C.无感觉、不能伸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4)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1.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2.(2020 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④ D.⑤3.(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例3-1.(2020 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例3-2.(2020 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例3-3.小明前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1.(2020 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 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2.(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3.(2018·温州)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例4-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能初步消化糖类B. ②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 ③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D. ④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例4-2.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液①为 ,消化产物c是 。(2)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填序号),它是由 器官分泌的。(3)若⑤为肠液,则④为 。X器官是 。例4-3.(2020 杭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C.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例4-4.疫情期间宅出“面点热”,烤蛋糕、做面包花样百出,制作蛋糕、面包所用面粉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如图为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的部分示意图,蛋白质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在________(选填“a”、“b”或”c”)处;消化为氨基酸的量将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1.(2020 金华 丽水)2019年5月,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中小学生午餐供应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学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膳食纤维 C.蛋白质 D.脂肪2.(2020 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3.(2018·嘉兴)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__系统。(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 ____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______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4.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营养素/含量/食物 A(%) B(%) C(%) D(%)马铃薯 75.9 20.1 1.7 0.1牛肉 68.9 0 20.1 10.2鲤鱼 76.5 0.5 17.6 4.1(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被吸收到血液。(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1.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①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例5-2.人体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1)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防。这体现酶具有________性。(2)人体的胃液呈酸性,而唾液的pH约为7。某同学对唾液进人胃后,睡液淀粉酶还能否继续分解淀粉产生疑间,于是对液淀酶的活性是否会受酸性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仪器和试剂】可调温的水浴锅、试管若干支,量筒、滴管、已稀释的人体新鲜睡液、稀盐酸、蒸馏水、1%淀粉溶液、0.4%的碘酒溶液。【实验步骤】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已稀释的人体新鲜唾液1毫升。请补充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他步骤(可配图说明).例5-3..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①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③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④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⑤ 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序号可重复);(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________组。1.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 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组别 pH5 7 9 11温度 (℃) 10 A1 B1 C1 D120 A2 B2 C2 D230 A3 B3 C3 D340 A4 B4 C4 D4【实验设计】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 2%,pH分别为5、7、9、11的H2O2 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________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 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实验结果】 同学们通过实验, 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得出结论】 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 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________。【拓展提高】 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 H2O2溶液分成________份, 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pH 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pH 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合理即可);先增大后减小;16酶及其催化作用【实验设计】 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 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时间。根据表格可知,溶液的pH是被探究的一个因素,所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 pH 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pH 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得出结论】 根据图像可知,随着溶液pH值的不断增多大,记录的时间先变小后变大,那么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先变大后变小;【拓展提高】 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 H2O2溶液分成16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2.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________;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例5-1.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字母表示心腔,数字表示血管,试回答:(1)写名称:D ,B ;③ ,① 。(2)填字母:肺循环的起点是 ,体循环的终点是 。(3)含动脉血的心腔是 。(4)小明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该成分的消化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先后经过心腔的顺序是 。(5)④为 血管,内含 血。(6)心肌壁最厚的心腔是 ,这与它 的功能相适应。例5-2. (2019·绍兴)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A B C D例5-3.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2)在正常、完整的循环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________ (填序号)。1.(2017 杭州)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2.(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 O型血的模型图是( )3.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________。(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________,血液含氧量升高。(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________。4.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2)ECMO 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________所示模式, 判断依据是________。(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 5L/min,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 33℃提高到 37℃,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Q吸=cm(t-t0),血液的比热容为 0.85×103J/(kg·℃),密度为1.05×103kg/m3)例6-1.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肾单位是由图中[2]_ 、[4] 和[5] 三部分构成。(2)写出生理过程的名称:P 、Q 。(3)④中的液体称为 ,①③⑥中属于动脉血的是 。(4)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有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填序号)。例6-2.下表是某正常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浓度比较。请分析此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甲 0.0 0.0 20 0.5 16乙 85 1.0 0.3 0.02 7.5丙 1.2 1.0 0.3 0.02 7.5A.甲是原尿,丙为血浆B.甲的尿素含量明显比乙高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若摄入较多的水分、糖类,则正常尿液中所含的水分、葡萄糖量也较多D.若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了病变例6-3.如图为与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 气体。(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B是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中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④] 的重吸收作用。(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 能排出部分废物。(4)上述甲、乙、丙三图中能排出体产生的尿素的是 图。(5)在通过 胸廓 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呼吸运动的同时,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A后通过 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 进行运输。(6)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若要在乙中被利用,则通过心脏心腔的先后顺序是 。A.┄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B.┄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C.┄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D.┄右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1.(2017·衢州)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 的作用是重吸收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C、③的作用是滤过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2.(2018·金华)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3.(2018·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_______血。(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4.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胃B. 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 C过程只表示气体交换D. 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5.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为 系统,D为 系统。(2)可以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器官属于图中的 (填字母)系统。(3)①的名称为 ,②的名称为 。(4)为C系统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5)图中属于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几条? (填数字序号)。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生版-童科学-中考护航计划-人的生命活动.docx 教师版-童科学-中考护航计划-人的生命活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