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下学期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三年级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授课时数: 36课时
授课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材简析:
《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课程目标:
1.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 .在 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 、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有责任感的品质 。
3、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初步具有开放的意识。
4、了解家乡的节日,风俗,学会感恩,在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
6、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1、我是独特的 2课时
2、不一样的你我他 2课时
3、我很诚实 2课时
4、同学相伴 2课时
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5、我的家在这里 2课时
6、我家的好邻居 2课时
7、请到我的家乡来 2课时
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8、大家的朋友 2课时
9、生活离不开规则 2课时
10、爱心的传递者 2课时
第四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2课时
12、慧眼看交通 2课时
13、万里一线牵 2课时
课程实施:
1、教学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2)网络视频
2、实施手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善于跳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4)、充实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吧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在教材呈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引导。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同时,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并可组织一些活动,或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价: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进步。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评价。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