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牟县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开卷考试。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相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下列生活技能中,明显增强了人适应自然的能力的是( )
A、制作工具 B、缝制衣服 C、学会用火 D、采集狩猎
2、下面是某部著作的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可以判断,这部著作的名称可能是( )
A、《东方之祖——元谋人》 B、《打制石器的探索》
C、《北京周口店——祖先遗迹》 D、《农耕文明的辉煌》
3、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 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 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良渚遗址 D、北京人遗址
4、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
B、史实是人类历史的真实写照,传说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
C、传说不是历史,但包含某些历史的成分
D、传说就是史实,但比史实更精彩一些
5、《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6、“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7、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右图所示
绝世青铜精品。它采用的制造方法是( )
A、高温锻打法 B、泥范铸造法
C、人工合成法 D、蒸煮法
8、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铭文
9、春秋时期,社会风云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期。春秋末年,长江流域北上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 )
A、晋国、楚国 B、吴国、越国 C、齐国、晋国 D、楚国、秦国
10、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如下表,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国( )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次数 58次 3次 4次
A、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赐地 D、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11、“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工程(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灵渠
12、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3、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14、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统一国家的巩固
D、民族交融的发展
15、绘制时间轴是梳理历史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的时间轴梳理的历史知识是( )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秦巩固边疆
C、秦建立中央集权制 D、秦推行变法
16、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禅让制
17、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阐述( )
A、主观臆断 B、认识片面
C、不符史实 D、客观辩证
18、“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分封诸侯 B、实施“推恩令”
C、广设郡县 D、实行盐铁专卖
19、右图的霍去病墓是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的战功修建的,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去病的主要功绩( )
A、镇压诸侯叛乱 B、击败了匈奴
C、治理黄河泛滥 D、推翻了秦朝
20、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汉朝)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神农”有哪些贡献 (2分)
(2)与材料二图中所涉及的三位部族联盟首领有关的推举制度是什么 这一制度推举的依据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图三的人物是怎么治理黄河水患的?从他的事迹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22、(9分)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了一派新气象,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经济新气象
材料二政治新面貌
材料三思想新动态
(1)材料一中的史料说明了什么?从材料一的探究可知,我们研究历史的途径有哪些?(3分)
(2)请观察材料二示意图,结合一实例指出封建制度主要通过什么途径确立的?(2分)
(3)材料三中的言论一和二,分别代表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是什么?(3分)
(4)根据以上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说明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分)
2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视各地遇到的麻烦:
麻烦一 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了以前的韩国地界,路边设有很多路障,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只得临时清除这些障碍。
麻烦二 秦始皇的一位亲近卫兵在原秦国做了一条长裙。到达齐地后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裙子,但是当取货时他发现,竟然是“超短裙”。
麻烦三 到了原是楚国的地方,秦始皇一行进城后发现,不仅当地话难听懂,就是当地人写的字也不认识。
(1)观察材料一两幅图片,说明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分别实行什么制度?秦朝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针对材料二中的三个“麻烦”,秦始皇分别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3分)
(3)综上所述各项措施,分析统治者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1分)
24、(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没有可盖、可藏之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景帝颁布了诏令“今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汉高祖为改变这一状况,实行了什么政策?(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文帝、汉景帝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4分)
(3)通过对汉初统治者治国政策的探究,可以总结出哪些值得后世借鉴的地方?(1分)
河姆渡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图一尧庙 图二舜王坪 图三大禹渡
春秋之期,民用铁器耕作。
——《管子》
考古发掘的春秋时期的铁农具
言论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言论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言论三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言论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图一西周形势图 图二秦朝形势图
PAGE中牟县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5CDBCA 6——10CBABC 11——15ADDBA 16——20CDBBC
2、非选择题(共四题,30分)
21、(6分)(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制作末耜);教人们通商交换。(2分)
(2)禅让制。(1分)具有贤能的品质。(1分)
(3)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1分) 勇于创新、大公无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等。(1分)
22、(9分)(1)说明春秋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工具进行耕作。(1分) 途径:文献记载;考古发现。(2分)
(2)改革(变法)。(1分) 实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1分)
(3)言论一,墨家,言论二,法家。(2分) 焦点:治国方略。(1分)
(4)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1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7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2分)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
(2)麻烦一: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麻烦二:统一度量衡;麻烦三:统一文字。(3分)
(3)巩固统治。(1分)
24、(8分)(1)土地荒芜,经济萧条;人民得不到温饱,人口锐减;国家贫困,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2分,回答出两个角度) 休养生息。(1分)
(2)措施: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 (3分) 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1分)
(3)要重视农业发展;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倡导节俭,以身作则。(1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