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课 题 】八上第四单元 第3课 工业的分布(第1课时) 【 课 型 】 新授课【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知道工业的基本分类。3.运用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4.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5.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学习重点】1.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2.知道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并学会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图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请观察餐桌和书桌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餐桌上大多是农业产品,而书桌上都是工业产品。其实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法学习,也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工业产品远不止这些!那么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又是怎样生产的呢?学生观看图片餐桌和书桌:初步感知工业产品并且注意和农业产品的区别! 学生在教室(“展览室”)寻找工业产品?并思索工业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演示与记录新授:(板书)一、工业与我们(教师讲述)服装和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我们就以服装和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学生读P79页图4.7上面的文字说出工业的定义,分析以下问题。1. 服装和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而进行的)3.棉花和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农业产品和自然界)生产服装和汽车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通过学生的阅读,找出工业的定义,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对比运用头脑分析,用图示法来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非的能力。 师生共同观看服装和汽车的生产流程图:(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上游企业主要是采集资源,中游企业主要是生产加工材料,下游企业主要是生产面向生产、生活的具体产品。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比如汽车生产不仅需要钢材,还需要轮胎、玻璃)【教师总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工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业产品。[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参照P80页的活动1思考面包是怎样生产的?教师多媒体展示:汽车的“追根寻源”[教师承转]从工业生产的流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多媒体列表展示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较[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生产主要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品,部分用于生产。教师多媒体展示练习题A、煤炭工业 B、食品工业 C、钢铁工业D、纺织工业 E、化学工业 F、造船工业G、电器工业H、 飞机制造工业I、汽车制造工业 J、 机械制造工业K、石油加工工业 L、玩具制造工业 哪些是重工业,哪些是轻工业?①机床 ②棉布 ③汽油 ④煤炭 ⑤钢材 ⑥面包 ⑦电视 ⑧汽车 ⑨纸张 ⑩饮料 哪些属重工业产品,哪些属轻工业产品?[小组活动]1. 观察并依照活动1 “文具用品的生产流程联系图”做面包的生产联系图。2.学生阅读活动2的内容,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定义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 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分特点耗用原料较多 原料庞大而笨重产品较笨重厂房占地面积大耗用原料较少 原料细小而轻巧产品较轻巧厂房占地面积小主要部门钢铁、采矿、机械、电力、化学、建筑材料、航天等钟表、食品、纺织、皮革、造纸、家用电器、化学药品等[学生讨论交流轻重工业的比较](学生练习) 重工业:A、C、E、F、H、I、J、K;轻工业:B、D、G、L。重工业产品: ①、③、④、⑤、⑧轻工业产品:②、⑥、⑦、⑨、⑩衔接与过渡(过渡与转折)教师由工业的重要性过渡到我们国家的工业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呢?观察与发现二、主要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读图“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找出四大工业基地;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看图找出我国东部沿海、长江沿岸、黄河沿岸、京广铁路沿线、京沪铁路沿线的主要工业城市。沿海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东部沿海: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海口长江沿岸:重庆、武汉南京黄河沿岸:兰州、包头京广铁路沿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京沪铁路沿线:济南、徐州、南京【教师讲述】:沿海地区集中了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个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区。请同学们仔细查找这四大工业基地的各自的工业中心分别是哪些?A.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是: 、 B.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是: 、 、 C.沪宁杭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是: 、 、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是: 、 、 3.通过观察和查找请同学们说说我国工业分布的东西差异参照多媒体图片上的标示:1.学生在课本图4.7中划出四个工业密集的地区标注上A、B、C、D加以区分并记住四个工业基地。自北向南的四大工业基地:A B C D 2.学生找出我国东部沿海、长江沿岸、黄河沿岸、京广铁路沿线、京沪铁路沿线的主要工业城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查找、标注、识记。 (小组互动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查找、标注、识记。 (小组互动式) 学生回答:东部工业密集,西部稀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交流讨论运用所学旧知识,培养学生记忆的能力。结合课本P81页文本培养学生以文查图以及图文对照的能力。并且能够练习学生的记忆力。总结与过渡[教师总结] 我国工业分布不均。从整体上看,呈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两大工业地带。沿海工业地带集中了我国四个最发达的工业基地。有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构建与梳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方法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并留点时间记忆。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新课结束与知识迁移(课下作业)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的描绘和填注。记住四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课堂延伸: 下课后结合课本的辽中南和沪宁杭地区为例,看一看区域发展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描绘和填注升华所学内容,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当堂达标】1.下列不属于工业产品的是 ( )A.食盐 B.自行车 C.计算机 D.蔬菜2.下列属于轻工业的是 ( )A.钢铁工业 B.造船工业 C.石油工业 D.食品工业3.下列工业中心,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是 ( )A.广州 B.武汉市 C.成都市 D.兰州4.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 ( )A.北京 B.广州 C.天津市 D.上海5.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 ) 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B.京沪、兰新铁路沿线 C.京广、京沪铁路沿线 D.宝成、浙赣铁路沿线6. 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部门的是( )①纺织工业②钢铁工业③煤炭工业④钟表工业⑤食品工业⑥化学工业 A.①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7.读图4.5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① __ __② __ __ ③ ___ _ ④ __ __⑤ __ __⑥ __ __⑦ __ __⑧ __ _⑨ __(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工业基地名称。A__ __工业基地;B__ __工业基地;C__ __工业基地;D__ __工业基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工业生产流程图的演示,能够从学生自己熟知的身边事物出发,切合学生的实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精美的图片使学生喜欢,热衷于去学习,效果好。2.本课的出发点贯彻“以学为主”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练习与巩固,及时地让学生熟知本课的所学,应用所学去判断主要的工业产品以及分类。针对本课的不足或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要重视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在工业的分布上,力求在对比中让学生掌握各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在处理很多的知识点的时候,如何更为合理化去记忆所学,省时省力。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转化,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