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深圳卷)1(考试时间:50分 钟满分:70分)第Ⅰ卷(选择题 46分)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2.“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材料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买卖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3.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某个宗教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请问此宗教应该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4.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5.乾隆时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增加了新疆地区并加入了经过精确测绘的青海、西藏、新疆地区地图。而《嘉庆重修一统志》以京师为首,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 )A.体现皇家权威 B.发掘地方文化 C.确立行省制度 D.巩固国家统一6.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来往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吴淞之战 C.金田起义 D.黄海大战7.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 )A.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的统治8.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B.反映了中国想走向世界的决心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9.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形势示意图,关于该事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军C.南京临时政府统一全国D.主要斗争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1.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此文发表的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皖南事变爆发后12.据记载,到1948年底,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下列哪一土地政策的实施?(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3.如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14.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15.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6.近来印度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王属于婆罗门,掌控一切 B.原王子释迦牟尼属于刹帝利C.一吠舍男子迎娶婆罗门女子 D.“不可接触者”属于首陀罗17.欧洲历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图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欧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b ca.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劫掠,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和祸害的根源。图为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活动。 b.为了减轻凡尔登法军所受压力,英法联军在索姆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次进攻中,英国军队首次把坦克投入战场。c.大量失地的欧洲农奴纷纷逃离封建领主控制的城堡庄园,来到没有人身管制的城市。A.abc B.bca C.cab D.bac1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是( )A.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 B.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C.颁布了《民法典》 D.推翻了欧洲封建统治19.人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信手段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20.右侧漫画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农奴制度改革 D.非军事化改革21.下列选项中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A.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B.达尔文——《物种起源》C.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22.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的是(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23.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的决定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严重违反了( )A.《联合国宪章》 B.万隆精神C.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D.《欧盟宪法条约》第Ⅱ卷 (非选择题 24分)本卷共2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24分。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9年,17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亲自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18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创办俄国科学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纸等;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彼得一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改革前后持续了26年,促进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以上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处。(4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历史事件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1924年—1927年 国民革命1927年—1937年 国共对峙1937年—1945年 全民族抗战1946年—1949年 解放战争1949年 开国大典(1)根据材料,举出一个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人物。(4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深圳卷)1(考试时间:50分 钟满分:70分)第Ⅰ卷(选择题 46分)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选:A。夏商周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奴隶制社会,与题不符。排除B、D项;孔子和孟子不是部落首领,排除C项。2.“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材料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买卖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据“商鞅变法”“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可知,变法强调以法治国。“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强调奖励耕织,“尚军功以树国威”强调奖励军功,综合可知其改革措施主要是奖励耕战,故选A项;经济上的“允许土地买卖”与军事上的“尚军功以树国威”不符,排除B项;政治上的“推行县制”与军事上的“尚军功以树国威”不符,排除C项;经济上的“统一度量衡”与军事上的“尚军功以树国威”不符,排除D项。3.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某个宗教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请问此宗教应该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答案】C【解析】本题的题干所给,“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这里的的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故答案为C。4.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诗句意思是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川流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因此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主要影响是“至今千里赖通波”,即促进南北交流和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不是消极作用,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凿没有奠定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排除D项。5.乾隆时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增加了新疆地区并加入了经过精确测绘的青海、西藏、新疆地区地图。而《嘉庆重修一统志》以京师为首,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 )A.体现皇家权威 B.发掘地方文化 C.确立行省制度 D.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本题的的关键词为“乾隆时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增加了新疆地区并加入了经过精确测绘的青海、西藏、新疆地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体现皇帝权威无关,A项错误,排除;发掘地方文化并非官方编修地理志的主要目的,B项错误,排除;行省制度早在元代就已产生,也非国家编写地理志的重点内容,C项错误,排除。清朝编修地理志时,重视新疆、青海、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编撰和精确测绘,主要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 6.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来往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吴淞之战 C.金田起义 D.黄海大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折断的烟枪”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所以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故选A项;吴淞之战是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与陈化成有关,排除B项;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海战,排除D项。7.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 )A.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答案为D;A选项,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洋务运动最终为了服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选项;实现自强求富不是洋务运动的实质问题,排除B、C。8.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B.反映了中国想走向世界的决心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答案】C【解析】分析图片跟题干所给信息可知,“一只猿猴(独裁者)手持民国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结合所知可知,漫画讽刺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然当时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但是想要从独裁者的手中转变社会的形态跟政治的转型及其困难,故C符合题意;继承传统文人画基本风格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A;中国人走向世界决心与漫画主题不符,排除B;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与漫画信息无关,排除D。9.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据“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可知,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故选D项。10.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形势示意图,关于该事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军C.南京临时政府统一全国D.主要斗争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答案】D【解析】由地图可推断该战役是1926年北伐战争,发动北伐战争主要是为了消灭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势力,统一全国,故选D项;1935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排除B项;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告南京临时政府从名义上完成了全国统一,排除C项。11.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此文发表的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皖南事变爆发后【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民国二十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材料中“民国二十年”是指1931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指日本发动侵华事件。故A符合题意;B选项是1936年;C选项是1937年;D选项是1938年。故排除B、C、D。12.据记载,到1948年底,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下列哪一土地政策的实施?(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规定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因此出现题干中山东解放区许多农民获得土地的现象,C项正确。13.如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可知,民国初年轻工业发展远远超过重工业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以轻工业部门为主,故选C项;资金少并且技术差,地区布局很不合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项;官僚资本主义形成是在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后,因此D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14.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 1957—1961 年农村经济发展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看到的是农村经济中的糖料、油料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棉花产量下降趋缓,整体上看由于1958 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左倾错误,到1961年农村经济还未走出发展低谷。故答案为B。15.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C【解析】“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反映了左倾错误严重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这应是指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毛泽东对形势错误判断,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发展的恶果。故选C项。16.近来印度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王属于婆罗门,掌控一切 B.原王子释迦牟尼属于刹帝利C.一吠舍男子迎娶婆罗门女子 D.“不可接触者”属于首陀罗【答案】B【解析】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可知,原王子释迦牟尼是古印度中期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属于印度刹帝利种姓,故选B项;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排除A项;古代印度种姓间不通婚,排除C项;“不可接触者”是贱民,排除D项。17.欧洲历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图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欧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b ca.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劫掠,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和祸害的根源。图为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活动。 b.为了减轻凡尔登法军所受压力,英法联军在索姆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次进攻中,英国军队首次把坦克投入战场。c.大量失地的欧洲农奴纷纷逃离封建领主控制的城堡庄园,来到没有人身管制的城市。A.abc B.bca C.cab D.bac【答案】C【解析】据“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可知,其主要和15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有关;据“为了减轻凡尔登法军所受压力,英法联军在索姆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可知,其主要和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有关;据“欧洲农奴纷纷逃离封建领主控制的城堡庄园”可知,其主要和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庄园和城市有关,按照时间顺序是cab,故选C项。1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是( )A.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 B.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C.颁布了《民法典》 D.推翻了欧洲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所给,1799年政变夺权,1804年建立帝国,并且颁布法典,最后远征失败,被赶下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叙述人物为拿破仑,材料中所叙述,“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是”。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故答案为C。A选项,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故排除。B选项,英国内战中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故排除。D选项,推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是拿破仑,与材料中的影响深远不符合,故排除。19.人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信手段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机器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答案是A,排除B、C、D项。20.右侧漫画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农奴制度改革 D.非军事化改革【答案】B【解析】漫画当中给出了几个关键的信息,清跟日本同病相怜,被后边的列强所驱使着。然后清王朝跟日本发生了变化而且很明显能看出来清王朝失败了,而日本成功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本上著名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答案为B。A选项大化改新时间不符合,这一时期没有跟中国一起,排除。C选项,农奴制改革为俄国,排除。D选项,表述有误,排除。21.下列选项中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A.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B.达尔文——《物种起源》C.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故答案为A22.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的是(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意大利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3.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的决定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严重违反了( )A.《联合国宪章》 B.万隆精神C.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D.《欧盟宪法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战、关税战,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贸易自由化的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故选C项;联合国的宗旨是侧重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题干涉及的是国际贸易秩序,排除A项;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上形成“求同存异”的精神,排除B项。欧盟是欧洲地区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而题干涉及的是中美关系,排除D项。第Ⅱ卷 (非选择题 24分)本卷共2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24分。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9年,17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亲自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18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创办俄国科学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纸等;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彼得一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改革前后持续了26年,促进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以上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处。(4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分)【答案】(1)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2)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或 改革前都出现∕面临严重统治危机);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沙皇统治(或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统治;都是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③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或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④改革措施相同,都涉及国家机构、军事改革;⑤影响相同,都促进∕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答出1点即可,其他合理的可酌情给分)最大不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2分)(3)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根据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改革。(2)根据材料一“1689年,……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材料二“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可得出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为了摆脱内外交困;根据材料一“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和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可得出改革的内容都涉及政治、军事改革;根据材料一“改革前后持续了26年,促进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和材料二“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可得出两次改革的相同点: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1861年俄国改革和材料一反映的彼得一世改革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农奴制。彼得一世改革是强化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废除农奴制。(3)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等。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历史事件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1924年—1927年 国民革命1927年—1937年 国共对峙1937年—1945年 全民族抗战1946年—1949年 解放战争1949年 开国大典(1)根据材料,举出一个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人物。(4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毛泽东/董必武(4 分)(2)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 分)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吸取失败经验,创建人民军队,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斗争, 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综上所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6 分)观点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观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任选一个即可。(2)根据材料可知自从中共共产党诞生以后,经历国共革命的失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中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得出一个观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 分)论述:1921 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吸取失败经验,创建人民军队,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斗争, 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综上所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观点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观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深圳卷)1(原卷版).docx 【2022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深圳卷)1(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