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的 杠杆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如果遇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PPT演示撬重物)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 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思考: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杠杆的三个点。 辨别: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它们是杠杆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辨别。 (2)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1.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1)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 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②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③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演示1栏填表。 分组实验(表中2~6栏)。 ②汇报实验结果。(填出演示记录表)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实验1、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3、4: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5、6: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实验3、4:重物(力)<拉力(费力) 实验5、6:重物(力)>拉力(省力) 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讨论后填写思考题。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学生活动:比一比 谁是“大力士”) 男生女生各找三名同学上台参加比赛,共三轮,可由石头剪刀布决定优先选择工具的权利。 (1)剪断铁丝。(徒手和用钳子) (2)夹豆子(长筷子和短筷子)(3)剪牙签(手术剪刀和理发剪刀)(三)学以致用 黄晓明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和杜海涛一起玩跷跷板,结果遭到了海涛的戏耍,让黄晓明很苦恼。 思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黄晓明吗?①黄晓明往后坐②杜海涛往前坐③黄晓明多找几个人坐在自己身后(四)课堂小结请同学来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五)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