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沉与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2.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2.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4.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重难点】1.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鸡蛋、水杯、盐水、注射器、试管、胶塞、胶管、玻璃管、铁丝、水、轻纸带、胶带、酒精、棉花、火柴等。【教学过程】(一)物体的沉浮条件1.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2.观察:鸡蛋的沉浮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1)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2)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A.盐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B.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3)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A.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B.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C.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D.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E.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F.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G.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3.总结鸡蛋所处的三种状态:下沉: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悬浮:浮力=重力(平衡)4.生活中的下沉与上浮我们来看一看鱼是怎样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1)鱼是通过鱼鳔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2)鱼鳔较小时,鱼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鱼下沉;(3)鱼鳔较大时,鱼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鱼上浮;(4)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鱼将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动。(二)控制沉与浮1.潜艇(1)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另一个仿生学的例子——潜水艇(潜水艇的水舱相当于鱼鳔)。(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A.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B.人工向水舱中压入水,直到重力大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下沉;C.人工从水舱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于浮力的时候,潜艇上浮;D.当重力与浮力相等时,潜艇悬浮。分析比较:(3)提问:鸡蛋、鱼和潜水艇都会在液体中下沉、上浮和悬浮,那么它们都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处于这三种状态的吗?(4)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总结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动手做:做一个潜艇按图10-4-6自制一个潜艇模型。把模型浸在水中,从管中抽气,模型将怎样运动?向试管中打气,模型又会怎样?2.热气球介绍热气球,加图片;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解释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吊篮的热气球,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动手做:做一个热气球。3.浮船打捞介绍我国古代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的故事。简单介绍中山舰——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名舰,1938年在长江被日军击中,沉入19m深的长江;中山舰排水量达780吨,长62.48m,宽8.99m。讨论交流:打捞中山舰让学生自己设计打捞中山舰的方案。(三)课堂小结1.了解三种状态:下沉、上浮和悬浮。2.三种状态产生的条件:下沉:重力大于浮力;上浮:重力小于浮力;悬浮:重力等于浮力。3.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鱼、潜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作业布置】实践活动:制作自制潜水艇,制作热气球,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飞艇的资料。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