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星光灿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纸浮雕的成形原理,能熟练识图。2、能力目标: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星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脑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微课程教学,让学生养成精心制作、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养成热爱星空、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学情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范畴里的简易立体构成练习,将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手段,实现浮雕艺术的效果。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本阶段的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范畴里的简易立体构成练习,将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手段,实现浮雕艺术的效果。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对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都有所掌握。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较为成熟的层次。喜欢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喜欢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对于学习折纸有一些经验有一定的知识。对于凸折线和凹折线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折纸时还是有一点困难。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意在让他们领悟制作纸浮雕的形成原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图认识凸线和凹线,并掌握其折法,能运用这种方法折出有立体感的星星。【教学难点】动脑创新,制作出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浮雕星星。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1、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的浮雕作品,感受浮雕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引出浮雕。师: 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图片有什么不同,引出“浮雕”(讲解:浮雕作品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有的是刻在石头上,有的用泥做成,还有的用木头雕刻而成,它们有一共同点:就是形象都突出于底面。2、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让同学摸一摸说说感受师:同学们,这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凸起的。师:对,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像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3、出示“基本星“拉平,让学生发现制作方法。大家猜猜立体的纸星星如何做成的 学生回答:折叠。师小结:折叠是制作浮雕星星最基本的方法,折叠的方向不同就形成立体的星星了。师:那我们今天就学习制作纸浮雕星星板书:星光灿烂(纸浮雕)——揭示课题二、【发展阶段】发现方法,自主探究1、提前将折好的十字星放置桌面,让同学们拉一拉十字星,大家仔细观察,它是如何产生浮雕效果的 (慢慢将浮雕星星拉平直至恢复成一张平面的纸)反复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浮雕效果的奥秘在于折叠。(书:折叠)2、师生交流小结:折叠纸星运用了两种折叠的方法,凸折(朝上折)凹折(朝下折)。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折叠的方法有几种 方向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朝上折,一种朝下折。师:朝上折我们叫它凸折(板书:),朝下折我们叫凹折(板书:凹折)。三、【深入阶段】识图,掌握规律1、识图小训练师:同学们掌握了凸折和凹折的折叠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能看着图示准确地进行折叠,请看图示。师:图示中共有几种颜色的线 3种师:大家说红色代表什么 凸折(板书)。蓝色呢 凹折(板书)。那黑色呢 生:裁切线(按着黑色进行剪开)。3、教育示范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老师折叠一个四角星。好,请仔细观看老师的折叠步骤。(师示范,生观察,师边讲解步骤。4、学生练习,老师巡辅。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示范,你看会了吗 自己动手做一做,好不好 四、创析探索,自主表现1、师:引导思考探讨,教材上折叠纸星共出现了四种变化 你还能产生新的变化吗 师:实际上它们的变化都来自于裁切的不同,不同的裁切方法产生的形状不同,像第四种大家看老师变化。(示范)2、(裁切不用产生的形状就不同)大家还可以在凸折的地方加上一种裁切方式,产生的形状也不同。(师示范)3、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折叠出三角星、五角星、六角星等等。4、准备一个摘星评比台和夜空图,将同学分成六组,以组为单位,每个组粘贴的星星多而精可以加速摘到星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创作过程进行调控)要求:1、用折纸折叠出1——2浮雕星星。2、比赛鼓励提倡创新。3、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注意用剪刀安全。师:巡视了解情况,提示大家用剪刀安全,注意时间。五、评价小结1、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共同选出最有新意最精致并且制作最快的星星粘贴到“夜空中”。2、同学们自评、互评,相互学习。六、拓展延伸 能够折出漂亮的星星还不能完成我们的星夜图,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将我们星夜图的月亮和花草也变成立体的,下节课来告诉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