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西北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西北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5.3 西北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这里“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这个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根据下图沿89°E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各题。
2.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准噶尔盆地 B.②—柴达木盆地 C.③—云贵高原 D.④—阴山山脉
3.到②地边缘地带旅游最有可能看到的地理景观是( )
A.平原上河网密布 B.高原上沟壑纵横 C.绿洲上瓜果飘香 D.林区中红松挺拔
4.以下关于新亚欧大陆桥起讫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法国巴黎 B.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
C.东起中国天津港,西至荷兰鹿特丹 D.东起中国上海港,西至德国柏林
5.下图为小西同学针对环境问题梳理的知识框架,“……”处内容应该是( )
①建设人工林场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盆地中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湖泊水和山地降水 B.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C.湖泊水和地下水 D.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7.该地区铁路沿盆地边缘伸展,主要原因是( )
A.水源条件较好,人口和城市集中 B.距离较短,运输成本低
C.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 D.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葡萄瓜果甜又甜……”根据歌词,回答以下各题。
8.“天山南北好牧场”指的是(  )
A.高寒牧场 B.山地牧场 C.温带草原牧场 D.绿洲牧场
9.“葡萄瓜果甜又甜”的原因是(  )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0.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是因为( )
①昼夜温差大,瓜果含糖量高 ②土质特殊
③灌溉的水源特别 ④日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早春皮袄午穿纱——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
B.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有关
C.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受海陆位置影响
D.天涯海角隆冬暖——受纬度位置影响
12.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大,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纬度高 C.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 D.多盆地
当归是中国特有的中药材。读中国当归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13.我国当归的主要产区是( )
A.四川省 B.甘肃省
C.湖北省 D.云南省
14.甲地当归种植户的居住环境最可能是 ( )
A. B.
C. D.
1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地势高 B.纬度高 C.沙漠广 D.深居内陆
16.每年秋天,大量的河南农民奔赴新疆去采摘棉花,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昼夜温差大 B.空气湿度小 C.灌溉水源足 D.劳动力充足
17.新疆“葡萄瓜果甜又甜“的原因是( )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8.如下图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图,它位于(  )
A.乌兰巴托 B.伊斯兰堡 C.乌鲁木齐 D.喀什
19.2019年9月26日,新疆送安徽特高压工程投运。这项工程西起新疆昌吉,途经6省(区)东到安徽宣城,送电距离3324公里,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优化了我国电力资源的时空配置,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说明
A.人们在区域之间进行文化、信息、人才的联系和交流
B.不同区域有共同需求
C.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区域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塬、梁、茆、川等不同的地貌景观。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图”,思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另一方面采取修梯田、挡土坝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B.图中的缓坡地种植优质山杏、牧草、修梯田
C.图中的陡坡应该发展种植业,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D.图中的坡脚应修挡土坝、护坡坝
21.下列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原住民传统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B.七八月间召开那达慕大会
C.喜食米饭和面食 D.住在便于拆装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22.吐鲁番有一怪:“干旱盼太阳”,天气越干旱,这里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气温越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B.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灌溉水源就越充足
C.天气干旱,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
D.天气越干旱,太阳能越丰富
23.新疆的绿洲农业很有特色,主要农作物有( )
A.大豆、棉花 B.小麦、玉米
C.小麦、棉花 D.水稻、小麦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4.上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
A.阴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25.为了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该区域绿洲上居住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坎儿井 D.大运河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它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它通过地下通道将很 远地方的的雪水引下山,灌溉农田。
(1)上图所示的是哪一种水利设施?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哪个省区?
(2)这种水利设施有何优点?当地发展了何种特色的农业?
(3)请简要说明这一水利设施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塞罕坝地理位置示意图
(1)根据图中所示位置,塞罕坝属于 (温度带),冬季气温在 ,其地形单元属于 。塞罕坝与北京相距约450公里,请问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
材料二:塞罕坝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到解放初期,塞罕坝是一片不毛之地,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55年后的今天在三代造林工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里真正成为了“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创业者的战场”,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的荣誉。
(2)结合图和文字材料,说说造成塞罕坝“山川秀美、林壑幽深”不复存在的原因。塞罕坝建设者为什么能获得“地球卫士奖”的荣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B
6.D
7.A
8.B
9.D
10.D
11.C
12.C
13.B
14.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C
22.B
23.C
24.C
25.C
26.(1)坎儿井。新疆。
(2)利用水渠将水引到农田,免去运水之劳;它是暗渠,又减少了水的蒸发。
绿洲农业。
(3)当地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沙漠广布,而绿洲地区水源有限;当地人民创造出“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可以减少蒸发,节约珍贵的冰雪融水。
27.(1)北温带 0度以下 内蒙古高原 0.8厘米
(2)自然:地处我国北方,降水少。人为: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围垦造田和过度砍伐。
获得“地球卫士奖”的荣誉原因: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只要回答出其中任何1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