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山川秀美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中山脉既属于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下图方框中所示地形区的判断,错误的是A.①为准噶尔盆地 B.②为东北平原 C.③为四川盆地 D.④为华北平原3.下列属于山区发展优势的是( )A.农业多种经营 B.交通便利 C.基础设施好 D.技术力量雄厚4.史学家们发现,郑和七下西洋(印度洋)大多从江苏刘家港出发,选择出航的季节都在冬季。从自然因素的角度看,下列对郑和选择冬季出航的理由分析最合理的是( )A.皇帝诏命,郑和只是依诏行事 B.冬季降水较少,海上风平浪静C.冬季昼短夜长,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D.冬季盛行偏北风,顺风而下节省人力5.万里长江,壮丽富饶;黄河惊涛,滚滚东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赞誉长江流域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B.黄河流域的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C.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黄金水道”D.长江、黄河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集中,如长江三峡、三门峡、小浪底工程等。6.读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图中的甲地形区是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7.我国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偏北,主要原因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C.地形多种多样 D.夏季风的影响2018年4月5日14点,国内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从宁波舟山港起航,经由东海入长江,溯江而上到达马鞍山港,充分发挥了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据此完成以下各题。8.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主要得益于长江下游( )①江阔水深 ②水能丰富 ③无结冰期 ④水流平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江海直达1”号途经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杭州 D.武汉读“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回答以下小题。10.图中甲高原为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1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兴安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约800米B.甲地海拔不足400米,年降水量约600mmC.东北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上D.大兴安岭海拔不超过1000米,年降水量不超过400mm12.“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首歌描绘的河流用“健美的臂膀”挽起我国的(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华北平原豆豆和丫丫是一对网友,读他们在微信上的一段对话,完成以下各题。13.豆豆生活在(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东北高原 D.青藏高原14.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西柏坡位于( )A.太行山脉 B.武夷山脉 C.天山山脉 D.台湾山脉15.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述景色常见于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16.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下列河流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澜沧江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7.图中一年中最高气温大约是( )A.25℃ B.20℃ C.28℃ D.15℃18.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A.8月 B.7月 C.12月 D.5月19.下列城市中与图中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北京 B.兰州 C.哈尔滨 D.武汉20.下列自然景观描述与其对应地形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崎岖不平——黄土高原 B.千沟万壑——青藏高原C.冰川广布——云贵高原 D.开阔坦荡——内蒙古草原21.长江中游的湖泊对长江水量有着天然的调节作用。如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 B.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C.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D.三峡蓄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增加2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B.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的称号,建有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中下游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C.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D.黄河和长江发源于不同的山脉,不同的省份23.我国气候有“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特点,这是因为( )A.夏季风的进退造成的 B.地形的阻挡C.海陆位置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24.我国气候类型和地形都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下列地形区与其气候类型的连线中,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B.华北平原—热带季风气候C.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云贵高原—高原山地气候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25.下列描述符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所在河段特征的是A.河床抬高,有“地上河”景观 B.峡谷众多,旅游资源异常丰富C.江阔水深,被称为“黄金水道” D.河道弯曲,容易引发洪涝灾害26.来自A省的小明,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下列图片中可选用的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杭州日报》报道,眼前最“热门”的高铁——杭黄高铁在春运期间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4站共发送旅客39.9万人次,千岛湖站“最受欢迎”。春运期间,千岛湖站发送旅客数量超过12万人次,日均客发送量为3 200人左右。春运选择坐高铁来这里旅游的人不少。这条高铁也被网友誉为“最美高铁”。(1)根据材料说明杭黄高铁开通对杭州西部人民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千岛湖引水工程于2016年动工,2019年6月底前工程将建成通水,来自千岛湖的一湖清水将被源源不断地引入杭城。(2)千岛湖引水工程线路大致为____走向,从河流的流向分析杭州地区的地势是____,由此我们可推测千岛湖引水工程____(填“能”或“不能”)做到自流。(3)“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我们耳熟能详。农夫山泉的原水就来自千岛湖。现在千岛湖水即将直接流入杭城百姓的厨房。请为“千岛湖水流入杭城家庭”设计一句广告词。28.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利: 。不利: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如何治理长江?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2.A3.A4.D5.D6.B7.D8.C9.B10.C11.C12.C13.B14.A15.C16.A17.C18.B19.D20.D21.B22.C23.A24.C25.C26.D27.(1)①杭黄高铁为杭州西部的建德、淳安地区人民增加一种出行方式;②提高沿线人民的出行效率;③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带动建德、淳安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④方便各地游客到千岛湖旅游。(2)西南—东北,西高东低,能。(3)开放性题目,只要能围绕“千岛湖好水”作答即可.28.(1)3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3)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4)有利: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不利: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5)为实现长江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上游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减少长江泥沙含量;中游地区进一步退耕还湖还湿,实现江湖连通,加强长江水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全流域禁捕,下游地区加强水污染治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