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 青藏地区一、单项选择题1.“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的共同点( )A.西北地区的农业为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农业为灌溉农业C.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D.两地制约农业的因素都是水源读我国某地区域图,完成以下各题。3.阅读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析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东南向西北递增C.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D.大致从西向东递增4.导致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河流 D.地形5.小明在查找有关旅游景点的过程中,被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所吸引,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 D.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6.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A.扎什伦布寺 B.白马寺 C.大昭寺 D.林隐寺7.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朝鲜族、藏族等B.川藏铁路穿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C.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D.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地形崎岖、千沟万壑的景观8.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湿热 B.高寒 C.干旱 D.高热9.下列宗教习俗或传统节日与拉萨无关的是( )A. B.C. D.10.下列有关拉萨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拉萨市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南岸B.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C.拉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5 000小时以上,被称为“日光城”D.拉萨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丰沛11.藏族的传统服饰是不对称的“藏袍”,形成这一服饰文化的自然条件是当地( )A.降水稀少 B.昼夜温差大 C.气压低 D.地形崎岖12.央视推出大型旅游纪实节目《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不可能拍摄到的画面是A.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奔跑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B.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捧出香甜的奶茶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C.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绿油油的稻田里,农民辛勤地劳作着D.四川盆地的自然保护区里,大熊猫悠闲地吃着竹子13.秦岭——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重要的地理界线,与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A.一月的0℃等温线 B.1600毫米年等降水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D.我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14.舌尖上的美昧∶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据此判断,扎西一家是(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壮族15.阅读中国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小题。与下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A.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 B.上海、乌鲁木齐、北京、拉萨C.上海、拉萨、北京、乌鲁木齐 D.北京、拉萨、乌鲁木齐、上海16.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某旅游拍摄小组来到青藏高原,发现这里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牧业生产, 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7.青藏地区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有①草场面积大②海拔高、阳光强烈,适合牧草生长③耕地面积小④牧草的营养成分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因为它们①耐寒②对牧草的需求不大③能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④能适应低气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读沿北纬32 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各题。19.以下观点描述正确的有( )A.④处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为主B.③处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C.②处以辣闻名的菜系,与当地气候干燥有关D.①处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防洪形势严峻20.⑤地区太阳能比①地区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纬度低,热量充足 b.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光强烈c.降水多,光照充足 d.多晴天,光照时数长A.a、 b B.b 、d C.b、 c D.c、 d放蜂路线是蜂群繁殖、生长经过各个放蜂场地的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上图的中线放蜂路线,先后经过我国的①南方地区②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④22.造成各地放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起伏 B.水文状况 C.气候特点 D.海陆位置23.小明一家准备暑假去拉萨旅游,我们可以推荐他们去看看拉萨的标志性建筑( )A.大昭寺 B.小昭寺 C.布达拉宫 D.国际大巴扎24.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A.干旱 B.高温多雨 C.高寒 D.冷湿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附:茶马古道带示意图)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1)茶马古道途径我国多个省级行政区流经我国众多省级行政区,写出图中①、②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省区③处于________(地形单元),主要生产特色是________(2)省区②出产的茶叶是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的重要来源之一,请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省区②盛产茶叶的有利条件(3)结合材料二,请你为“茶马古道”的再次兴盛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与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材料二:深水稻是水稻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孟加拉国、印度等国。深水稻一般生长在1-6米深的水中,茎可长达5-6米。平均产量为亩产300斤,低于一般水稻。(1)甲地区位于 (地形区),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2)根据乙地气温、降水图,判断其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深水稻是乙地平原地区主要的水稻类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该地适合种植深水稻的自然条件。(3)甲地和乙地两个区域发展不同的农业经济,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启示我们区域经济发展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C3.A4.D5.D6.C7.C8.B9.B10.B11.B12.B13.A14.C15.B16.D17.C18.C19.D20.B21.A22.C23.C24.C25.(1)①:川/蜀;②:云/滇;③:青藏高原;特色:畜牧业。(2)气候温和,降水充足;地势崎岖,多山地丘陵;土质以红壤为主,适宜种植茶树。(3)保护、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26.(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2)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处恒河平原,地势低平,易积水;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易发洪涝灾害。(3)自然因素,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