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1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在答题卡上用2 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1. 2021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以火神命名,“寓意点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位中国神话中的火神是
A. 祝融 B. 尧 C. 舜 D. 禹
2.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使得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A 推行休养生息 B. 实施盐铁专卖 C. 确立正统思想 D. 削弱诸侯实力
3. 《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A. 辽阳. B. 西域 C. 荆楚 D. 江南
4. 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A. 发明改进工具 B. 改良作物品种 C. 顺应天时地利 D. 加工农副产品
6. 分析右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 B. 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
C.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 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
7. 洋务运动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多所学校,在这些学校就读过的学生中,有北洋海军军官邓世昌,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翻译《天演论》的严复。以上描述表明洋务运动
A. 巩固封建帝制 B. 创建强大海军 C. 培养近代人才 D. 创办近代企业
8.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总督衙门并成立湖北军政府。到11月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就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护法运动
9. 刘伯承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时说到,“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指
A. 百团大战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攻占锦州 D. 百万雄师过长江
10. 下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
A. 军事强国 B. 教育兴国 C. 实业救国 D. 科技兴国
11. 为纪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位重要领导人的功绩,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共和国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位领导人是
A. 圣雄甘地 B. 玻利瓦尔 C. 扎格鲁尔 D. 卡德纳斯
12. 1891年日本浓尾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伦敦仅用1天,消息传送的速度约为每小时394千米。当时传递这个消息的工具是
A. 火车 B. 汽车 C. 轮船 D. 电报
13. 通过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苏联的这些经济成就属于
A. 农业 B. 商业 C. 重工业 D. 轻工业
14. 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亚洲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此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召开地点在
A. 万隆 B. 巴黎 C. 纽约 D. 柏林
15.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有专家提醒,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没有控制好疫情,病毒就会向全世界蔓延。这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要共同应对
A. 环境污染问题 B. 卫生健康问题 C. 世界粮食问题 D. 男女平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邹、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陈独秀)总结出,只有在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觉醒之后,只有在旧社会和旧文明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他认为若没有一种新的出版物,这种解放是不可能达成的……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这个月刊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他将人类这一最高思想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一毛泽东道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跟从这条道路,……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时,创造了伟大的红色区域和红军,毛泽东同志是红色区域和红军的创造者与领导……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个思想局面的表现?根据材料分析“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张。《新青年》成为哪一场思想运动的重要阵地?
(3)材料三中“毛泽东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什么思想?写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区城”的地点及意义。
(4)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数据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9年)双方在形成一条“和平战线”上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由于彼此间的极不信任,它们没能这样做。英、法担心苏联利用与西方的条约向东欧扩张,而苏联则怀疑英法不会在希特勒侵咯时兑现援助苏联的诺言,结果就是留下苏联单独对抗希特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欧洲国家要走到一起,必须结束法德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状态……(1950年)法国提议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全部纳入一个对欧洲其他国家开放的组织结构之中,并接受一个共同的权力机构的领导。煤钢生产的联营应直接为欧洲结成联邦的第一步即经济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
——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
请回答:
(1)根据图1、图2分析英国与德国产生矛盾的原因。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德两国应对矛盾的方式。分析这一方式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2)结合所学写出希特勒建立的政权性质。英法和苏联“彼此间的极不信任”是否维护了各自的利益?就此结合英、法、苏联的历史列举一个实例。
(3)根据材料三分析法、德两国合作的目的。写出1993年建立的欧洲“联邦"名称。
(4)从上述欧洲历史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政府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城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美国)1933年开始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政府修建16条水坝和众多的发电厂。这一系列工程保护了农业,提供了大量电力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使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落后的地区变成富庶的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九倍。
——朱汉国、马世力主编《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秦朝地方管理制度。根据材料分析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后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
(2)“七七”事变标志中国抗战进入哪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内地”工业发展的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水利工程”修建时在位的美国总统是谁?根据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变富庶的原因。
(4)材料中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答案与详解
1. 【答案】A
【详解】A符合题意, 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象征永远、继续,“融”象征光明,“祝融”寓意点燃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其命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BCD不符合题意,尧舜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答案】D
【详解】ABC不符合题意,三项与材料反映的推恩令无关。
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削弱王国实力的建议,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故选D。
3. 【答案】B
【详解】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结合题干“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及所学可知,材料是对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描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故选B。
4. 【答案】D
【详解】A不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周灭商之战。B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北方地区。C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
D符合题意,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曹操战败,这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
故选D。
5. 【答案】C
【详解】ABD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顺应天时地利,没有体现发明改进工具、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加工副产品。
C符合题意,依据“顺天时,量地利”可知材料内容中说明发展农业要顺应天时和地利。
故选C。
6. 【答案】B
【详解】A不符合题意,政府的年财政收入超过日本不代表清政府的经济比日本发达。
B符合题意,根据图表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负担巨额的赔款,这些赔款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2.9倍,自然导致中国的经济负担承重。CD不符合题意,题干无法表明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和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
故选B。
7. 【答案】C
【详解】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新式企业先后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和严复等人才,说明洋务运动培养了近代人才。
故选C。
8. 【答案】A
【详解】A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时间1911年、武昌、湖北军政府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辛亥革命。B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的时间1913年。C不符合题意,护国战争是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D不符合题意,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
故选A。
9. 【答案】B
【详解】A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
B符合题意,根据“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攻占锦州,百万雄师过大江。
故选B。
10. 【答案】C
【详解】AB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出军事强国,教育兴国,科技兴国。
C符合题意,从图片中“救国”“大華”这些关键词可知,这些公司的名字能够体现出爱国情怀,实业救国的思想。
故选C。
11. 【答案】B
【详解】A不符合题意;圣雄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符合题意,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C不符合题意,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D不符合题意,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
故选B。
12. 【答案】D
【详解】ABC不符合题意,火车、汽车和轮船都无法达到每小时394千米的传递速度。
D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每小时394千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1891年传递速度能够如此之快的只有电报。
故选D。
13. 【答案】C
【详解】ABD不符合题意,材料的这些企业与农业、伤业、轻工业无关。
C符合题意,从题干“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电力等部门”可知,题干信息是属于重工业的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进行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促进了苏联工业产值发展。
故选C。
14. 【答案】A
【详解】A符合题意,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亚洲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BCD不符合题意,巴黎、纽约、柏林也曾经召开会议,但不是亚非国家1955年召开会议的地点。
故选A。
15. 【答案】B
【详解】ACD不符合题意,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疫情问题无关。
B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有专家提醒,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没有控制好疫情,病毒就会向全世界蔓延”可知,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要共同应对卫生健康问题。
故选B。
16. 【答案】(1)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创办新的出版物进行思想启蒙,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解放。新文化运动。
(3)工农武装思想。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详解】(1)本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可概括出是百家争鸣。第二问百家争鸣的影响则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当时来说主要是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对后世来说主要是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本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只有在旧社会和旧文明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他认为若没有一种新的出版物,这种解放是不可能达成的”可知,陈独秀的主张是创办新的出版物进行思想启蒙,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解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3)本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三“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时,创造了伟大的红色区域和红军,毛泽东同志是红色区域和红军的创造者与领导”及所学可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第二问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区城”的地点井冈山根据地,其意义在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本题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身上体现出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
17. 【答案】(1)原因:英国和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抢占势力范围。方式:发展军备,准备发动战争。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性质:法西斯政权。没有能够维护各自利益。实例:德国发动战争,攻陷法国,并对英国发动进攻;德国在1941年向苏联发动进攻。
(3)实现欧洲的联合,减少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和控制。欧洲联盟。
(4)只有联合才更有利于发展。
【详解】(1)本题根据材料一图1,图2 “工业生产在世界的比重”“各国殖民地面积”可知,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和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抢占势力范围。方式则根据“各国海军舰船统计”可知,主要是发展军备,准备发动战争。影响则使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法西斯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没有能够维护各自利益。实例主要是德国发动战争,攻陷法国,并对英国发动进攻;德国在1941年向苏联发动进攻。
(3)本题结合材料三“欧洲国家要走到一起,必须结束法德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状态”及所学可知,目的是实现欧洲的联合,减少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和控制。1993年建立的欧洲“联邦"名称欧洲联盟。
(4)本题属于开放题,可综合材料内容,从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更有利于发展的角度作答。合理即可。
18. 【答案】(1)郡县制度;影响:为中原与岭南及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岭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2)全面抗战;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尤其四川);此时工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存实力,为战后工业重建奠定基础。
(3)总统:罗斯福;带动了当地人民的就业,提高人民的收入;修建大量的水利设施,当地农业的发展;修建电力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社会遇到紧急情况时,国家应作出相应的干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国家政策应从长远角度,不应只考虑眼下利益。
【详解】(1)本题结合材料一中“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地方制度为郡县制度。影响则从材料一中“使与百粤杂处”“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可知,加强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尤其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从材料一中“秦统一岭南后”可知,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
(2)本题第一问由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到全面抗战时期。第二问特点则根据材料中“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说明次时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根据材料中“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这些迁移工业企业主要是为战后工业恢复奠定基础。
(3)根据材料三中“1933年开始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可知,总统是罗斯福。根据材料三中“政府修建16条水坝和众多的发电厂”,说明政府加强经济干预,修建基础设施,带动工人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同时修建的农业设施,促进农业的发展。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秦始皇开凿灵渠”“政府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政府修建16条水坝和众多的发电厂”,可从政府加强对国家经济的管理、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国家站在一定的高度,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