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 课件(34张PPT+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 课件(34张PPT+3视频)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自 主 学 习
1. “行己有耻”的含义及原因?P28
2. 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P28~29
3.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P29
4.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P30~31
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2
运用你的经验
提示:指用人标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我们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
思考一: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由“格”会联想到底线、界限、规则、规范、标准、原则等。
思考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如何理解“格”?
新课导入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一、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朱熹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1.行己有耻是什么?
孔子
P28第一段第二、第三句
探究一 行己有耻的含义
你知道生活中耻的行为吗?
损坏防疫设施
医护人员遵守劳动纪律
隐瞒境外出行史
遵守疫情期间的要求
配合社区防疫人员检查
用过的口罩随手乱扔



×
×
×
看疫情防控期间的图片,请你判断下面哪些行为是文明行为,是有羞耻心的表现?哪些是不文明行为,没有羞耻心?
2. “行己有耻”的原因?P28
①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②“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孔子
探究一 行己有耻的含义
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卢梭在其作品《忏悔录》中反思了自己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P28阅读感悟: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作弊是羞耻的
考试之前
考试之中
考试之后
我不能作弊
我作弊了吗
我没有作弊
审查愿望
监督调节
反思效果影响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每一寸国土,记住这5名戍边英雄官兵: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
诋毁戍边英雄网民辣笔小球被批捕
这件事情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行己有耻?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这些是什么行为?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一:小明为什么纠结?
思考二:小明的行为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情境:考试完后,几个同学邀小明去网吧打游戏放松一下。面对同学的邀请,小明觉得很纠结,但是,他还是说服了自己,独自回家了。
提示:考试结束后,小明也想放松。去网吧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
最后小明没有同去,说明他能拒绝不良诱惑,有良好的自控力。
探究二 行己有耻要求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第一段)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P28第二段)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第三段)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9第二段)
笔记: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二、止于至善
探究三 止于至善含义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P29)
笔记:1.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思想上知耻,侧重行动中“有所不为”
青春有格
的“底线”
青春有格
的“追求”
侧重不去做“耻”的事的态度,坚守为人做事的基础、底线
强调修养、用实际行动传承美德、传播正能量,是为人做事的目标、追求
小结二者区别
行动上践行美德,强调要“有所为”
不去做某些事
积极做某些事
侧重:不去做
“耻”的事
侧重:积极做“善、
修德”的事
2.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
提示: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思考:材料中体现了榜样具有什么作用?
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2015年秋天,22岁的大学毕业生周云丽,站上了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讲台。回归母校后,她成了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瘦小的她,如今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华坪女高的许多老师一起,接过了校长张桂梅手中的接力棒。
让她无比心疼的是,自己渐渐独当一面、羽翼丰满,但那个曾经每天陪着她跑操、晨读的“张妈妈”,却已是步履蹒跚、满身病痛。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极不平凡的2021年,他们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今天,共同见证温暖,致敬向上的力量!
新闻链接
结合视频思考:视频中志愿者的行为昭示了榜样具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榜样的作用: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
曾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杨震
至夜,王密怀金十斤以遗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自省
慎独
思考:读了这两则材料,你认为这两人作为“一代名家”他们有什么的优秀品质?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
慎 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P31相关链接
(3)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笔记
1 卢梭在年轻的时候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陷女仆偷窃。他将这件事记录在自传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表明,羞耻之心( )
A.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B.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C.在行动之后,改正错误
D.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D
2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名句告诉我们,自省能够( )
①检视自身的不足 
②打击自己的信心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避免成长中犯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