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科2012年中考试卷评析及2013年备考建议 长安实验中学中考历史备课组一、2012年试卷评析(一)试题基本情况2012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依照《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的要求,关注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难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解能力,特别关注时政热点问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尝试和探索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的方法和途径, 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考点内容比例(与11年对比)内容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世古史世近史世现史地方史比例21%(0%)15%(-7%)22%(+3%)3%15%(-4%)24%(+7%)0%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比例58:42(11年61:39),变化不大,符合考纲要求。现代史比例偏大,是对去年近代史比例偏大的一种常态纠偏。(三)题型结构与分值1、题型不变。全卷分单选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题,共27小题。1-25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75分。26、27小题为非选择题,共25分。与前四年一致。2、难度持平。试题的难易搭配2:8,总体较去年容易。①选择题5:1,题目原创题性较强,也有很多的山寨题,但难度比去年小得多。难度较大的有:第4、5、8、13、14、16、19、22题。特别是第14题最容易出错。②非选择题总体较去年容易:26题注重考查时政热点:以“人民日报”社论来勾勒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考查“科学发展观”,考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语言表达、学以致用。27题紧扣“经济全球化”的热点话题,由吉利与沃尔沃“联姻”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全球化,注重考查材料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评价和语言表达。(四)试题基本特征1、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面向全体学生试题考查的都是课程标准中、课本中的基本、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理论和历史认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理解和阐释,没有偏、难、繁的内容,有效地控制了难度,面向了全体学生。从全卷来看,试题从知识、能力和认识几个方面展开,强调准确记忆、正确理解,重视对基础知识和问题的学习与理解。2、命题出现新的动向原创命题增多,图表份量加重,题型搭配突破,试卷中有图片14张,有标徽、古玩、新闻照片、历史遗址、想象图、表格等,数量创历年之最。最具原创性的题目有:4、8、9、11、12、13、14、16、17、19、21、24、25。其余多山寨题。在题型设计上,组合选择增多到4道(前年1道,去年3道)。两道综合题都是材料分析题(以往还有主题式问答题)。3、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试题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让历史有了活力。如第3小题结合“中国银行的行徽”的外观设计考查中国古代的钱币;如第7小题结合“今年的春晚的相声节目”考查“四大名著成书的时间”;如第11小题结合共青团90周年考查“五四运动”,如第13小题结合“尼克松访华40周年”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如第15小题结合“土地改革完成60周年”考查“中国粮食生产增长率提高的原因”;如第17小题结合“泰坦尔克号”沉没100周年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如第26题结合“一五计划”完成55周年,结合时政焦点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历程”,点考查一五计划、大跃进、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点内容,融历史知识、思想教育于一体;又如第27题紧扣“经济全球化话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面对全球化中国 的主张和做法,还考查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这一切都体现了时代性,充分展示了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和魅力所在。主题明确,线索清晰 试题中,①中国古代史分别考查了原始社会(3分)、政治(9分)、经济(3分)、科技文化(6分),按内容政治偏重,按教材两册并重。②中国近代史按内容分别考查侵略与抗争(3分)、近代化的探索(9分)、国共关系(3分)。③中国现代史按内容分别考查新中国外交(3分)、经济建设综合(13分)、改革开放(3分)、农业问题(3分)。④世界历史按国别考查三大宗教(3分)、英国(3+3分)、美国(6分)、俄(苏联)(6分),微偏苏美英。世界历史考查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思想、国际关系等,考查很全面且重点突出(综合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达12分)。5、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评价能力如第26小题的第4问,“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第27小题的第4问“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题目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既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进行情感教育,还可以使学生历史理论水平得到初步提升。二、2013年备考建议1、以“两标”为依据,以复习计划引领全程。对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认真研究近三年中考内容,从而提炼2012年的考查重点。要落实知识的概念、相互的联系、主干知识的结构体系,以此夯实学生的基础。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全程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以《课标》为顺序,落实考点;第二轮复习以《大纲》为顺序,加强知识的整合,勾勒知识的内在联系,细析阶段特征。2、加强主干知识(知识专题、主题)和历史概念的阐释,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主干知识是在历史教材中前后纵贯,是有知识体系的历史知识,涉及到中外历史的大事如政治、科技、教育、思想、经济、国际关系等。如何有效复习主干知识呢?一是强化看书储备一定量的史实,使基础得以升华。二是构建知识网络,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系统。 历史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要反复讲透。先要讲明概念的内容,再把概念牵涉的各种关系理顺,重在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并引导学生动用要归纳、总结、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概念的认识能力。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加强与社会现实的连接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命题的主旋律。备考中要从现实生活中的突出热点寻找切入口,如从当今亚非各国的政权的演变民主政治的发展,重点关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从中国神舟9、10号发射和辽宁号等重大科技成就,关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以及三次科技革命;从当前的南海危机重点关注中国古代边疆巩固尤其是与郑和下西洋、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特别关注“走进海洋”专题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以来各国对海洋的争夺;从钓鱼岛问题考查中日关系;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91年辉煌的成就;从当前的国际政治关系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变;从经济格局的变化考查全球一体化问题;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考查面对危机各国怎样面对危机的处理办法,比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从奥巴马总统连任考查美国的历史发展;每年常考热点:民生问题、民主与法制进程、思想解放主题、改革专题、中国近代化、古今中国对外关系等。将这些社会焦点与历史联系组合,进行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4、关注2013年中考应该关注的周年大事一、中国史部分1、1898年,戊戌变法。115周年纪念。2、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纪念。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85周年纪念。4、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75周年纪念。5、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纪念。6、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55周年纪念。7、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纪念。8、713年,开元盛世开始。9、1403年,明成祖定都北京。10、1433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去世。11、1453年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2、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纪念。13、1853年,太平军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60周年纪念。14、1893年,毛泽东诞生。15、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16、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60周年纪念。17、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和三大改造。60周年纪念。18、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纪念。19、1973年,灿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纪念。20、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21、1993年,“汪辜会谈”。20周年纪念。22、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纪念。二、世界史部分1、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325周年纪念。2、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5周年纪念。3、1858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155周年纪念。4、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5周年纪念。5、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纪念。6、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85周年纪念。7、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75周年纪念。8、1948年,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9、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30周年纪念。10、1853年,美国人打开日本大门;1853年,克里木战争。11、1883年,马克思去世。12、1903年,美国莱克兄弟发明“飞行者1号”飞机。13、1913年,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1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15、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0周年纪念。16、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投降。17、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改革。18、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20周年纪念。19、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