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0张PPT)20222022年中考科学复习浙教版第34讲 水和溶液考点扫描1.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氧气氢气1 : 2考点一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八上教材P8)8 : 1氢氧3.水的性质物理性质:(1)色态味:无色、无味、液态(常温下)(2)沸点:100 ℃(1个标准大气压下)(3)熔点:0 ℃(4)密度:4 ℃时密度最大,为1 g/cm3,结冰后密度变小(5)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是重要的溶剂化学性质:(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在通电条件下分解:2H2O 2H2↑+O2↑(3)非金属氧化物+水→酸:H2O+CO2===H2CO3,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还有SO2、SO3等(4)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CaO+H2O===Ca(OH)2,能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还有K2O、Na2O、BaO(5)活泼金属+水―→碱:2Na+2H2O===2NaOH+H2↑(6)CuSO4+5H2O===CuSO4·5H2O白色粉末变蓝色,可用于检验水(7)C+H2O CO+H2(水煤气)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2.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______等。溶质溶剂溶剂考点二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八上教材P20)汽油、酒精3.溶液、浊液的比较均一混合不同点 溶液 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分散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均一性 ______、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相同点 都是________物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不能继续溶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考点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八上教材P27)3.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的影响。4.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___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______。温度压强100 g饱和溶解度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详见实验突破)考点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八上教材P29)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2.水净化的方法:吸附、沉淀[KAl(SO4)2·12H2O(明矾)]、________、蒸馏。3.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过滤考点五 水污染(八上教材P42)重点突破例1 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C.肥皂水D.血液B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变式1-1 小科同学做了一个名为“当气球遇上橘子皮”的有趣小实验:取新鲜橘子皮,挤出汁液滴在吹起的气球上,气球马上爆炸。查阅相关资料知道,原来橘子皮外面有一层油脂腺,内含柠檬烯,其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精油(液态)中。柠檬烯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同时也能溶解气球表层的橡胶。下列关于柠檬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B.与乙醇混合后一定形成乳浊液C.少量橡胶加入柠檬烯中可形成溶液D.柠檬烯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是化学性质C变式1-2 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D例2 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1.微粒图示题型A.图甲中a、b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B.图乙中a、b两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C.图丙中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30 ℃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变式2-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当温度为t3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是A>B>CB.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 ℃降到t2 ℃,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C.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加入A物质D.t1 ℃时65 g 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C物质15 g变式2-2 水是常用的溶剂,向100 g水中溶解一定量的硝酸钾(KNO3)固体的操作如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B、C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2)A、B、C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3)当x=__________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BAC>B>A26.6例3 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3.溶质质量分散计算A.1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B.30 ℃时,15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3.1%C.将10 ℃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变为不饱和溶液D.30 ℃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物质变式3-1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减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2)取12%的硫酸溶液100克,稀释成3%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得到:100 g×12%=(100 g+x)×3%,x=300 g。(3)向100克24%的氨水中加入100克水,摇匀,溶液体积是多少毫升?(保留到0.1)向100 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 g水时,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变成了12%,而后利用密度的公式变式3-2 硫酸密度和其质量分数对照表如下: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增大密度(g/cm3)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质量分数/% 20 30 40 50 60 70 80(2)工人小李要配制20%稀硫酸500克,用于清洗钢铁表面铁锈。请你帮忙一下:需要40%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克?解:设需要40%的硫酸的质量为x,则500 g×20%=40% x,x=250 g其体积为:250 g÷1.30 g/cm3≈192.3 cm3=192.3 mL;需要水的质量为:500 g-250 g=250 g。答:需要4%硫酸192.3 mL,水250 g。诊断自测1.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命题点1 水的电解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A命题点2 水的净化3.(2020,杭州)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__________(按序填写编号)。①②③滤料编号 用途①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②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③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4.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D.甲、乙、丙C命题点3 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5.(2021,杭州)已知:(1)20 ℃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 ℃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命题点4 溶解度及其应用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B.20 ℃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C.20 ℃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D.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B6.(2021,丽水)20 ℃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7.(2020,嘉兴)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B.变大 变小C.不变 变大D.不变 不变D8.(2021,台州)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增大命题点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3)20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_______。9.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去除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去除橘络时,要控制好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以确保食品安全。某次生产过程中,要配制100千克质量分数为0.3%的氢氧化钠溶液,则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千克。10 g111 g0.310.(2020,杭州)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命题点6 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的质量/克液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A.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11.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D12.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D13.(2020,金华)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 ℃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 ℃,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14.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____。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D(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突破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液1.所需仪器及作用(1)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仪器的作用:a.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目的是加快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速率;b.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液体的体积。搅拌量取2.操作步骤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________和水的________。称量:用____________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量取:用__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将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_中,并贴上标签。质量体积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试剂瓶【知识拓展】 实验误差分析偏小操作 误差分析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固体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在使用游码的情况下) 称量的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________ ________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配制的溶液中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 ________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配制的溶液中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 ________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 配制的溶液中水的质量________ ________偏大偏小偏小偏小偏小偏大偏大偏小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时撒在外面 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 ________固体药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 ________配制完成后,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洒出 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 ________不变偏小偏小偏小偏小二、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1.所需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3.操作步骤:(1)计算:计算所需__________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2)量取:用______量取溶液(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___________)和水。(3)混匀:将量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浓溶液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例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D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4)操作⑥中,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溶解速率操作⑥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①⑤②③⑥④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溶液配制时的正确顺序是______。A.称量和量取、计算、溶解B.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C.称量和量取、溶解、计算(6)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_克,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毫升的量筒。B2.550(7)经检测,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氯化纳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天平的两边未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⑤使用的砝码生锈了⑥游码未归零就调平①③⑥(共21张PPT)20222022年中考科学复习浙教版第5讲 水和溶液1.“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密封保存放久了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C.乳浊液、溶液D.悬浊液、乳浊液B2.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白酒、石灰水B.泥浆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食盐水C.酒精、泥浆水、汽水D.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B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增大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有晶体析出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D4.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__(以上均填字母)。A.“祖名”豆浆 B.肥皂水 C.蒸馏水D.农夫山泉 E.“蒙牛”优酸乳 F.泥水G.血液 H.钡餐 I.鲜榨果汁ABDEFGHIDAFHI5.(2021,湖州)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变大物理6.(2020,绍兴)如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1)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2温度(℃) t1 t2 t3物质A(克) 36.0 36.2 37.3物质B(克) 31.6 36.2 110.0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2)t3 ℃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选填“甲”或“乙”)。(3)t1 ℃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甲20%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1)t1 ℃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乙(选填“>”“<”或“=”);(2)t2 ℃时,配制18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______g;(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______物质;(4)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序号)。A.b点→a点 B.c点→a点C.b点→c点 D.c点→d点>80甲B8.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1)0.9%的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药剂,其溶质为_________。氯化钠解:由物质的溶解度可知,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7.2 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氯化铵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而氯化钠只溶解了36.6 g形成了饱和溶液,即甲烧杯中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7.2 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所示,则甲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3)若要将上述另一种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保持溶液质量不变,可采取_________的操作。降低温度9.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t1 ℃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t2 ℃时,100 g水中溶解________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图2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在溶液C中再加入25 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1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等于15B120 g10.现有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15%。求: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钠多少g?(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11.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克。(2)20 ℃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20.920%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1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A.洗洁精 B.白糖C.面粉 D.食用油(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ABC(3)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①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②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选填字母)。③在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50%C160降温结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4讲 水和溶液精练课件.ppt 第34讲 水和溶液精讲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