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20222022年中考科学复习浙教版第37讲 酸和碱1.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的性质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X是稀硫酸,则d一定是CuO固体C.若X是稀盐酸,则c一定是单质D.若b是Fe2O3,则黄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铁A2.市场上的“问题藕”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管理人员榨取其液汁进行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B.用pH试纸测试,在9~10之间C.选择碳酸钠溶液进行鉴别,若产生气泡,则证明含有硫酸D.选择氯化钡溶液进行鉴别,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含有盐酸D3.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A.ab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B.bc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4.在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②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③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5.(2021,西湖区一模)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只含NaCl溶质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6.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水止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C7.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是( )B8.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稀盐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Na2CO3+2HCl===2NaCl+H2O+CO2↑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2)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填“酸”“碱”或“盐”)。(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酸2NaOH+CO2===Na2CO3+H2O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10.有一新闻报道:王先生家里的新房刚刚装修完,他和妻子大扫除,当打扫到卫生间时,他便将“洁厕灵”和“漂白精”一起倒进了坐便器,然而刚放进去,一股刺激性气味便冒了出来,呛得他眼红流泪,嗓子发痛,呼吸困难,随后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建议:在不了解各种洗涤剂和清洁剂的化学成分时,不要混合使用!如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含氧漂白剂 漂白精功能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有效成分 HCl H2O2 Ca(ClO)2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洁厕灵”不能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盛有少量“含氧漂白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CaCl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 2H2O+O2↑Cl21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1)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A.K2CO3 B.HCl C.CuSO4 D.CaCl2CO2+2NaOH===Na2CO3+H2O2NaOH+H2SO4===Na2SO4+2H2O钠离子、硫酸根离子C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位置如图。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学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_______(填“不变”“上浮”或“下沉”)。产生气泡,锌片逐渐溶解,小球移动上浮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锌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锌,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得溶液的密度增大,对小球的浮力不变,漂浮满足的条件为重力等于浮力,由于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则应该是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少,因此应该上浮Zn+2HCl===ZnCl2+H2↑(共64张PPT)20222022年中考科学复习浙教版第37讲 酸和碱考点扫描1.酸的定义: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______的化合物叫做酸。2.几种常见的酸H+考点一 酸(九上教材P6、P11)3.酸的共性4.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H+1.碱的定义: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2.几种常见的碱OH-考点二 碱(九上教材P15)3.碱的共性(1)可溶性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蓝色红色4.碱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OH-5.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详见实验突破)6.氢氧化钠有强烈的__________,使用时要十分小心。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腐蚀性1.酸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如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等。2.酸碱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OH-+H+===H2O考点三 酸碱反应(九上教材P19)1.指示剂只能粗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定性指示),而pH则能表示溶液的__________。2.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范围:通常在0~14之间。(2)测定: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___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对照。酸碱度pH试纸标准比色卡考点四 溶液的酸碱性(九上教材P5)(3)pH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的关系重点突破例1 小柯同学为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示的实验,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C1.酸和碱的性质与应用A.能产生气泡的实验是:A、B、D、EB.A实验和B实验对比可以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C.能证明C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E实验中氧化铁逐渐溶解与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的原理是一样的变式1-1 小晨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试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不可取的是( )A.加入镁条,是否有气泡产生B.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加入少量氢氧化铁,红色固体是否消失D.利用pH试纸,结果是否小于7B变式1-2 为了探究酸碱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B变式1-3 小华同学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整理了如图网络图,“→”表示相互转化,“-”相互反应。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和盐中的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如果A是铁,则A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B.如果B是金属氧化物,B转化为A可能是工业炼铁的原理C.如果C溶液呈碱性,则D只能是盐D.如果D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只能是碱例2 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2.酸碱反应图像问题(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________(写化学符号)。CaCl2、NaClNa+变式2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的水,通过电解水的装置电解B.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C.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应D.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D诊断自测1.(2020,温州)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D命题点1 溶液的酸碱性及pH2.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7。H+红>3.(2021,台州)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C命题点2 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4.(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5.(2020,宁波)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 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 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 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 gD6.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B7.(2021,杭州)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的“ ”“ ”“ ”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 ”表示______。(填写离子符号)Zn+H2SO4===ZnSO4+H2↑8.(2020,衢州)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9.(2021,丽水)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命题点3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____;(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H-中和酸性土壤(中和酸性废液等)CuSO4+Ca(OH)2===Cu(OH)2↓+CaSO4(X是可溶性铜盐即可)10.(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氢氧化铜D(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11.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__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Mg(OH)2+H2SO4===MgSO4+2H2OBa(OH)2、NaOH(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2.(2021,杭州)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D命题点4 酸碱反应及其应用13.(2021,金华)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C实验突破实验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NaOH变质的原因变质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OH+CO2===Na2CO3+H2O2.怎样确定NaOH是否变质?3.怎样确定NaOH变质的程度?4.保存方法:氢氧化钠要________保存。【知识拓展】 用Ca(OH)2溶液虽然能检验Na2CO3的存在,但对NaOH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密封实验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Ca(OH)2变质的原因:变质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确定Ca(OH)2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如有_______产生,则证明Ca(OH)2已经变质。Ca(OH)2+CO2===CaCO3↓+H2O稀盐酸气泡3.怎样确定Ca(OH)2变质的程度?4.保存方法:氢氧化钙要________保存。密封实验三: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盛有3毫升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毫升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红色刚好褪去。(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的物质为氯化钠。NaOH+HCl===NaCl+H2O3.实验分析和结论氢氧化钠稀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氯化钠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颜色慢慢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4.酸碱反应的微观本质酸溶液中的___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微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H+OH-水例1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典例精析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回答:(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b%(选填“>”“=”或“<”)。Na2CO3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从风哨进入>例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氢氧化钠的溶液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法。方法一:如图甲所示,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的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若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液面溶液______(选填“高”或“低”)于右侧的液面,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此时右瓶内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方法二:如图乙所示,在室温为15 ℃时,将10 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于80 g水中,而后匀速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高小于(1)为了确定M点的溶液成分,先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红色不消失,则可判断M点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实验中发现18 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能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Na2CO3、NaOH析出固体例3 (2021,丽水)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D(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HCl和NaCl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至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至最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7讲 酸和碱精练课件.ppt 第37讲 酸和碱精讲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