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中考历史一轮 新中国的外交 复习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中考历史一轮 新中国的外交 复习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中国外交的变迁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
知识目标:
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50年代外交成就
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的史实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的全方位外交布局
4、认识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干涉。 ”
——毛泽东《新政协筹备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
1、奉行新政-独立自主
一、建树与开拓——50年代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 世界处于冷战时期
社会主义阵营VS资本主义阵营
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分组讨论
建交国 建交时间
苏联 1949.10.2
保加利亚 1949.10.4
罗马尼亚 1949.10.5
捷克斯洛伐克 1949.10.6
匈牙利 1949.10.6
朝鲜 1949.10.6
波兰 1949.10.7
蒙古 1949.10.16
民主德国 1949.10.27
阿尔巴尼亚 1949.11.23
17
建交国 建交时间
越南 1950.1.18
印度 1950.4.1
印度尼西亚 1950.4.13
瑞典 1950.5.9
丹麦 1950.5.11
缅甸 1950.6.8
瑞士 1950.9.14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社会主义)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国家表
朝鲜战争冲击 , 以及中国自己 “一边倒” 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限制了中国在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上的选择范围,从而压缩了中国外交的空间 。
分组讨论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底,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原则。
2、走向成熟—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理念走向成熟
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3、力挽狂澜—万隆会议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
求 同 存 异
万隆精神
2015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
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1、周恩来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
C
学案练习
二、重返与突破—70年代外交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 日 建 交
学生活动
二、重返与突破—70年代外交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 日 建 交
学生活动
1、扬眉吐气——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这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 ,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了,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隔22年之久重返联合国。
材料: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17票弃权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的国家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祝贺。
——八下《中国历史》
得到了阿尔巴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弱、两极格局受到挑战
原因:
分组讨论
2、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
中美建交
基辛格
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
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美建交公报》
学案练习
1971.4
1971.7
1972.2
1979.1
台湾问题
《联合公报 》
影响: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如果没有这个(中国)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中国突破外交困境,迎来建交高潮
3、化敌为友—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根本性转变 B. 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 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 D. 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实质性的突破
D
4、如图是1949-2 008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建国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是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直接导致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
C. 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了建交新高潮
D. 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
D
学案练习
三、秉承与担当——改革开放的外交
1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北京冬奥会
三、秉承与担当——改革开放的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
新中国的外交
建树与开拓
——50年代外交
重返与突破
——70年代外交
秉承与担当
——改革开放后外交
奉行新政——独立自主
力挽狂澜——万隆会议
走向成熟——五项原则
扬眉吐气——重返联合国
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
化敌为友——中日建交
朋友天下——全方位外交
5.
从有限的贸易到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的10%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帮忙中国发展经济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由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引进来”到“走出去”
学案练习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