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11.2 滑轮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制作 高文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滑轮和动滑轮。(2)了解滑轮组。(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讲解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一次能把几吨重的混凝土或器材吊到高空作业面上,你知道吊车是怎样把它们拉上去的吗?新知讲解吊车上的轮子就是滑轮。滑轮(pulley)是一种周边有槽,并且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新知讲解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fixed pulley);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movable pulley)。定滑轮动滑轮新知讲解定滑轮在工作的时时候,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只改变了力的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新知讲解结论:定滑轮在改变力的方向时,不改变力的大小。F=G新知讲解如图所示,小明用力将铁块提高高处。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你们都在哪些场合见过小明使用这种滑轮,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新知讲解使用定滑轮提水上楼!使用定滑轮虽说不能省力,但向下拉可比向上提舒服多了!新知讲解使用定滑轮,虽说不能省力,但改变了力的方向,达到方便的目的。新知讲解如图所示是动滑轮,向上提绳子可以将重物和挂着重物的动滑轮一起提到高处。相比于所提升的重物,动滑轮通常很轻,其所受的重力可以忽略。新知讲解根据力的平衡条件,重物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来自两端绳子的拉力F1、F2的合力相等。那么,动滑轮究竟有什么特点呢?GF2F1新知讲解在动滑轮绳子两端的拉力是否相等?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有什么优越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按图组装实验装置。F1F2新知讲解2.在动滑轮下方挂上重力为G的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看看是否相等?用F2竖直向上匀速拉动人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升高的高度H1和手拉弹簧测力计将动滑轮自由端提升的高度H2。F1F2新知讲解3.完善下列表格设计,将测量的物理量填入下表第一行中。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F1F2新知讲解将实验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实验次数 重物G/N F1/N F2/N H1/m H2/m GH1/N m F2H2/N m12310.550.550.100.2021.051.050.150.3031.551.550.200.400.100.110.300.3150.600.62新知讲解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以下关系:F1 F2; G= ; H1 H2。实验次数 重物G/N F1/N F2/N H1/m H2/m GH1/N m F2H2/N m12310.550.550.100.2021.051.050.150.3031.551.550.200.400.100.110.300.3150.600.62=≈2F新知讲解GF2F1新知讲解GF2F1hs新知讲解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有什么办法将二者优点结合起来呢?新知讲解两个定滑轮的组合。不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分别是两种形式滑轮的组合。和你的同学一起分析,这样的组合有什么特点。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组合。省力,改变力的方向。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123 41234 5新知讲解如图所示,当钩码为5N,滑轮重为0.2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6新知讲解实际应用的滑轮组,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吊车等工程机械上新知讲解实际应用的滑轮组,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吊车等工程机械上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滑轮可以省一半力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B课堂练习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F1=2N,则F2=1NB.如果F1=2N,则F3=1NC.如果F1=2N,则G=1ND.如果F1=2N,则G=2NDF1F2F3课堂练习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B.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 使用滑轮组所有绳子有3段,所用拉力是重力的三分之一D课堂练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费距离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省距离C.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省距离D.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A课堂练习5.如图所示,当绳子拉力为2N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的重力一定是6NB.重物的重力一定是4NC.绳子下降0.3m,重物上升0.15mD.绳子下降0.3m,重物上升0.1mC课堂总结一、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三、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由直接由作用在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承担,所以拉力F是物重的n分之一。板书设计一、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三、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由直接由作用在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承担,所以拉力F是物重的n分之一。作业布置1.P81T1、T22.家庭作业:P81T3。P81我的设计 设计一个升降装置走向社会 调查滑轮的应用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11.2滑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滑轮和动滑轮。(2)了解滑轮组。(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分组实验器材: 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分组实验器具: 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繁忙的码头和工地有大吊车,吊车上有滑轮。吊车是周边有槽的轮子是否可以省力呢?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认识滑轮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一)定滑轮观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实验: ① 称量钩码的重力;②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 = F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按照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二)动滑轮 (1)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 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2)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怎样?(3)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实验:两人一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及表格记录数据。按左图所示进行实验 观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和 F2 及钩码升高的高度 H 和手拉弹簧测力计拉起的高度s。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 2 倍。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三)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由直接作用在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承担,所以拉力F是重物的n分之一。方便省力费距离。三、板书设计,整体提升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滑轮可以省一半力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2.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F1=2N,则F2=1NB.如果F1=2N,则F3=1NC.如果F1=2N,则G=1ND.如果F1=2N,则G=2N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B.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 使用滑轮组所有绳子有3段,所用拉力是重力的三分之一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费距离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省距离C.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省距离D.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5. 如图所示,当绳子拉力为2N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的重力一定是6NB.重物的重力一定是4NC.绳子下降0.3m,重物上升0.15mD.绳子下降0.3m,重物上升0.1m参考答案:1.B;2.D;3.D;4.A;5.C。五、作业1.P81T1、T22.家庭作业:P81T3。P81我的设计 设计一个升降装置走向社会 调查滑轮的应用P81T3教学反思: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第三个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本章内容所介绍的简单机械有两大类,一类是杠杆类简单机械,它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另一类是斜面类简单机械,它包括:斜面、螺旋。功和能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滑轮定滑轮: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不省力,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功(F=G,S=h)。定滑轮定滑轮:滑轮的位置跟物体一起运动。实质:动力臂=2倍阻力臂的杠杆。特点: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功(F= G总,s=2h)。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特点: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功(F= G总,s=nh)。n: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段数;s:拉力移动距离;h:重物上升高度。滑轮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11.2滑轮导学目标:(1)认识动滑轮和动滑轮。(2)了解滑轮组。(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重点: 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难点: 实验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做功问题。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 滑轮。使用定滑轮能 力的方向,不能 。2.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 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 ,不能改变 ,但要 一倍的距离。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使用滑轮组既省 又改变 。由直接作用在 上的绳子段数n承担,所以拉力F是物重的 。但必须 距离。课堂导学一、定滑轮1.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 滑轮。使用定滑轮能 力的方向,不能 。二、动滑轮2.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 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 ,不能改变 ,但要 一倍的距离。3.使用动滑轮时,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 段,每段绳子承受的拉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重物所受的重力G与 段绳子的拉力F的关系是G= 。三、滑轮组4.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使用滑轮组既省 又改变 。由直接作用在 上的绳子段数n承担,所以拉力F是物重的 。但必须 距离。5.一根绳子能承受最大拉力为50N,滑轮重为5N。用此绳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210N的重物,绳子的段数最少为 段,当用所设计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上升2m时,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 m。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滑轮可以省一半力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2.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F1=2N,则F2=1NB.如果F1=2N,则F3=1NC.如果F1=2N,则G=1ND.如果F1=2N,则G=2N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B.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 使用滑轮组所有绳子有3段,所用拉力是重力的三分之一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费距离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省距离C.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省距离D.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5. 如图所示,当绳子拉力为2N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的重力一定是6NB.重物的重力一定是4NC.绳子下降0.3m,重物上升0.15mD.绳子下降0.3m,重物上升0.1m课后练习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定、改变、省力。2.动、力、方向、多移动。3.滑轮组、力、方向、动滑轮、n分之一、多移动距离。课堂导学1.定、改变、省力。2.动、力、方向、多移动。3.两、相等、两、2F。4.滑轮组、力、方向、动滑轮、n分之一、多移动距离。5. 5、10。课堂练习1.B;2.D;3.D;4.A;5.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2 滑轮 .ppt 11.2 滑轮 学案.doc 11.2 滑轮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