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11.4 机械效率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制作 高文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其没有单位的原因。(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1)经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过程。(2)通过参与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讲解小明和小聪要把重为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可用桶装沙提着从梯级上去;也可以用动滑轮将桶装沙提上去;也可以用动滑轮将袋装沙提上去。新知讲解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为什么?新知讲解我们的目的是运沙子上楼,所以把重为100N的沙子提高6m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是无论采用哪种办法都必须做的功。沙子要装在桶或口袋里,桶或口袋要由人或通过动滑轮提到楼上,所以,要完成运沙子的有用功,还不得不另外做功,把桶或口袋、人或动滑轮提高6m。这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三种办法的额外功各不相同。我们一定都希望额外功少一些吧?新知讲解实际需要做的功是有用功。用W有表示。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额外功W额=(G人+G桶)h=(400N+20N)×6m=2520J总功W总=W有+W额=600J+2520J=3120J新知讲解实际需要做的功是有用功。用W有表示。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额外功W额=(G动+G桶)h=(10N+20N)×6m=180J总功W总=W有+W额=600J+180J=780J新知讲解在有用功相同,第三种方法所做额外功最小。总功最小。此种方法最后;第一种方法最不好,所做额外功最大、总功最大。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额外功W额=(G动+G袋)h=(10N+5N)×6m=90J总功W总=W有+W额=600J+90J=690J新知讲解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有用功W有, 额外功W额 ,总功W总=W有+W额新知讲解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额外功W额=(G人+G桶)h=(400N+20N)×6m=2520J总功W总=W有+W额=600J+2520J=3120J新知讲解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额外功W额=(G动+G桶)h=(10N+20N)×6m=180J总功W总=W有+W额=600J+180J=780J新知讲解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额外功W额=(G动+G袋)h=(10N+5N)×6m=90J总功W总=W有+W额=600J+90J=690J新知讲解在上述做功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与摩擦力有关的额外功,在实际机械中,这部分额外功往往是不可以忽略的,对提高机械效率,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有重要意义。η1=19.2% η2=76.9% η3=87.0%新知讲解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改进结构或减小摩擦。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作用。新知讲解通常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5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是60%~80%。新知讲解通常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5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是60%~80%。新知讲解先后按图(a)、(b)、(c)所示三种情况,将实验器材安装好(注意滑轮组的吊线的安装方法)。材料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m的细线新知讲解(a) (b) (c)新知讲解(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钩码、绳子末端起始位置对应刻度尺,当钩码上升10cm,测出绳子末端对应刻度数值。算出绳子末端移动距离。新知讲解(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测得数据如下:G=2N, h=10cmF =0.8N, s=30cm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2.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钩码、绳子末端起始位置对应刻度尺,当钩码上升10cm,测出绳子末端对应刻度数值。算出绳子末端移动距离。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2.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测的数据如下:G=2N , h=10cmF =0.6N, s=50cm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钩码、绳子末端起始位置对应刻度尺,当钩码上升10cm,测出绳子末端对应刻度数值。算出绳子末端移动距离。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测得数据如下:G=3N h=10cmF=0.8N s=50cm将上述测量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新知讲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测量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滑轮组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J 测力计示数/N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a)(b)(c)20.10.80.320.10.60.530.10.80.50.20.2483%0.20.3067%0.30.4075%新知讲解分析论证:由(a)(b),提升重物相同时,动滑轮越多,越省力,机械效率反而低。有用功相同时,动滑轮越重,做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滑轮组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J 测力计示数/N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a)(b)(c)20.10.80.320.10.60.530.10.80.50.20.2483%0.20.3067%0.30.4075%新知讲解分析论证:由(b)(c),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时,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相同时,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滑轮组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J 测力计示数/N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a)(b)(c)20.10.80.320.10.60.530.10.80.50.20.2483%0.20.3067%0.30.4075%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B.打捞井中水桶对水桶中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用水桶提水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D.推购物车购物对购物车做的功是有用功A课堂练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实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B.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C.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D.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D课堂练习3.下列提高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进机械结构或较小摩擦B.有用功相同时,增大额外功C.有用功相同时,增大总功D.额外功相同时,减小有用功A课堂练习4.如图所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上升h,绳子末端上升2hB.减小提升物重,可提高机械效率C.增大提升物重,可提高机械效率D.增大提升高度,可提高机械效率C课堂练习5.如图所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装置,当提升物重为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8N,说法错误的是( )A.不计摩擦时,动滑轮的重力为0.4N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C.当提升物重为3N时,机械效率低于83%D.当提升物重为1N时,机械效率低于83%C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P89T12.家庭作业:P89T2、T3。P89物理在线 集装箱吊车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11.4 机械效率导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其没有单位的原因。(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实际需做的功是 功。用 表示。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功。用 表示。有用功与额外功之 叫做 功。用 表示。2. 物理学中把 功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越高, 所占总功的比例越 。3.提升重物相同时,动滑轮越多,越 力,机械效率 。有用功相同时,动滑轮越重,做 越多,机械效率 。4.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时,机械效率越 。额外功相同时,做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 。课堂导学一、有用功和额外功1.实际需做的功是 功。用 表示。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功。用 表示。有用功与额外功之 叫做 功。用 表示。一、有用功和额外功2. 物理学中把 功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越高, 所占总功的比例越 。3.提升重物相同时,动滑轮越多,越 力,机械效率 。有用功相同时,动滑轮越重,做 越多,机械效率 。4.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越 时,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相同时,做有用功越 ,机械效率越高。5.用动滑轮将重100N提升2m时,所用拉力为60N。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机械效率是 。不计摩擦时,动滑轮的重力为 N。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B.打捞井中水桶对水桶中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用水桶提水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D.推购物车购物对购物车做的功是有用功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实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B.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C.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D.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3. 下列提高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进机械结构或较小摩擦B.有用功相同时,增大额外功C.有用功相同时,增大总功D.额外功相同时,减小有用功4. 如图所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上升h,绳子末端上升2hB.减小提升物重,可提高机械效率C.增大提升物重,可提高机械效率D.增大提升高度,可提高机械效率5. 如图所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装置,当提升物重为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8N,说法错误的是( )A.不计摩擦时,动滑轮的重力为0.4N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C.当提升物重为3N时,机械效率低于83%D.当提升物重为1N时,机械效率低于83%课后练习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有用、W有、额外、W额、和、总、W总。2.有用、总功、有用功、高。3.省、越低、额外、越低。4.高、高。课堂导学1.有用、W有、额外、W额、和、总、W总。2.有用、总功、有用功、高。3.省、越低、额外、越低。4.重、大。5. 200、240、83.3%、20。课堂练习1.A;2.D;3.A;4.C;5.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11.4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其没有单位的原因。(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1)经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过程。(2)通过参与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实验器材: 滑轮、小桶、塑料袋、细沙、弹簧测力计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评判机械性能有什么为标准呢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有用功和额外功观察:做功的不同办法阅读图11-4-2,有用功W有用:实际需要做的功。提升重物:W有用=Gh。额外功W有用: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提升重物:W额外=G动h。克服摩擦做的功。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功。W额=Fs,或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W总=W有+W额对沙做的功——有用功,W有用=Gh=100N×6m=600J。对人做的功——额外功, W额外=G人h。==400N×6m=2400J。对桶做的功——额外功, W额外=G桶h。==20N×6m=120J。对袋做的功——额外功, W额外=G袋h。==5N×6m=30J。(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任何机械所做的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机械的效率越高。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强调:(1)机械效率的符号是η,读作: yita ,常用百分数表示。(2)η为一比值,没有单位。(3)在实际机械中,由于机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的存在,额外功是一定存在的,可见η < 1; 只有在理想机械中,机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可以忽略,这时=0 , η = 100% 。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改进结构或减小摩擦。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作用。通常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5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是60%~80%。实验探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材料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m的细线先后按图(a)、(b)、(c)所示三种情况,将实验器材安装好(注意滑轮组的吊线的安装方法)。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钩码、绳子末端起始位置对应刻度尺,当钩码上升10cm,测出绳子末端对应刻度数值。算出绳子末端移动距离。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测量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分析论证:由(a)(b),提升重物相同时,动滑轮越多,越省力,机械效率反而低。有用功相同时,动滑轮越重,做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由(b)(c),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时,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相同时,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三、板书设计,整体提升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B.打捞井中水桶对水桶中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用水桶提水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D.推购物车购物对购物车做的功是有用功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实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B.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C.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D.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3. 下列提高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进机械结构或较小摩擦B.有用功相同时,增大额外功C.有用功相同时,增大总功D.额外功相同时,减小有用功4. 如图所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上升h,绳子末端上升2hB.减小提升物重,可提高机械效率C.增大提升物重,可提高机械效率D.增大提升高度,可提高机械效率5. 如图所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装置,当提升物重为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8N,说法错误的是( )A.不计摩擦时,动滑轮的重力为0.4N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C.当提升物重为3N时,机械效率低于83%D.当提升物重为1N时,机械效率低于83%参考答案:1.A;2.D;3.A;4.C;5.C。五、作业P89 T12.家庭作业:P89T2、T3。P89物理在线 集装箱吊车教学反思:在引入总功时,可用这种方法。第三节,用实验的方法粗略得出计算动力的公式,没有考虑摩擦和机械本身重,是一种理想状况。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那么测出的动力一定比计算出的理想状况的动力大,它包含了摩擦和机械本身重量的因素,这个动力做的功,就是总功,它包含有用功和额外功。有用功W有用:实际需要做的功。提升重物:W有用=Gh。额外功W有用: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提升重物:W额外=G动h。克服摩擦做的功。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功。W额=Fs,或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W总=W有+W额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说明:(1)η<1,无单位,读写用百分数。(2)评判机械性能的标志之一,效率高,性能好。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匀速上拉弹簧测力计提高机械效率:改进结构、减小摩擦有用功相同,减小额外功额外功相同,增大有用功机械效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4 机械效率 学案.doc 11.4 机械效率 教案.doc 11.4 机械效率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