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同步试卷一、单选题(2021八上·乐清月考)读下图,回答问题。1.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其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人口众多,交通便利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2.古诗有云“不教胡马度阴山”,在今天的中国,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内涵。今天的阴山附近主要生活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傣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3.(2020七下·嘉兴期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下沉式窑洞 B.祈盼健康——“过三桥”C.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 D.休闲方式——“打林卡”(2020七下·西湖期末)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回答下题。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西到太行山脉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长城5.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②合理放牧,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④为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无条件扩大煤炭开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该省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 C.土地盐碱化 D.黑色风暴7.(2020七下·温州期中)促成乙地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的条件有( )①取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②泥沙大量淤积,肥沃土壤③位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④地处西北,光照条件充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左图是中国地形局部图,右图是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读左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B.③为秦岭,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甲地形区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D.④为太行山,其东侧为东北平原(2)“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3)读右图,关于该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B.A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平原和高原C.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D.①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9.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约为53方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沙丘向南迁移B.地面径流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工农业迅速发展造成的D.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利用土地(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滥牧B.实行水土保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C.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10.读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C.位于黄河以北 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2)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C.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D.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11.读图,有关①、②两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脉的东侧是东北平原B.①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C.②山脉与我国0℃等温线大致吻合D.②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12.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塬 B.梁 C.峁 D.川13.小明一家到黄土高原地区旅游,有时他们看到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主要是因为这里( )。A.千沟万壑 B.河流密布 C.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①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蚀②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④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5.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下列属于流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歌形式的是( )A.二人转 B.黄梅戏 C.信天游 D.秦腔16.黄土高原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B.加快发展交通运输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招商引资发展畜牧业17.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起大兴安岭,四至乌鞘岭,北连长城,南抵南岭②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③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④采取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18.(2020七下·长兴期中)某中学组织“桥与地理环境”为主题的研学,请你一起参与:(游学长见识)(1)赵州桥(图1)虽经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却安然无恙,指出该地区洪水多发的主要气候原因。(2)廊桥(图2)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在桥上加盖廊屋,在闽浙山区较多。试分析其自然原因。(3)黄土高原许多沟谷地区出现“桥上桥”(图3,在原桥梁的基础上,后来再建新桥)。试解释这一地理现象。(4)综上所述,指出造成①、②两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19.(2019七下·余杭期末)我国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上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是 地区,B是 地区,C是 地区,D是 地区。(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一线;该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地理意义 。(3)造成B,D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的最大因素是 。(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 ,请提一条有效治理建议 。20.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① , ;人为原因有② ,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长期的水上流失使这里逐渐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地表被切割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从材料一中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 、 和我国 、地区吹来的。(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和黄土高原略图。黄土高原略图(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 、支离破碎,当地的传统民居是 。(2)黄土高原地区历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由此造成了 河下游成了地上悬河。(3)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国家出台了 等政策,通过 等生物措施和筑堤坝、修水库等 措施综合治理。(4)①是 河。(5)②是 山脉,东面的地形区是 。(6)③是 山脉,以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7)④是 省,行政中心是 。(8)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9)该地区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⑤是 省。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D【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1.根据所学可知,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故A符合题意;B和D说法错误;C是人文环境,故排除。故答案为: A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阴山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所以附近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故答案为: D3.【答案】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传统的居所也不相同.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来居住,窑洞也成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居所。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独特黄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陕西剪纸、安塞腰鼓、秦腔等。【答案】4.D5.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点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以西,西到乌鞘岭,南到秦岭,北抵长城,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②合理放牧,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①②③,正确。④为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无条件扩大煤炭开采,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与题意不符。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6.【答案】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该省主要在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坏植被;气候干燥,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7.【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是我国的宁夏平原,靠近黄河,取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由于靠近黄河,属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处西北地区,光照条件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泥沙大量淤积,不是农业生产的条件。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8.【答案】(1)A(2)A(3)D【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图中的甲指的是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观;③指的是秦岭,该山脉不位于阶梯分界线上;阴山位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接内蒙古高原;④是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故答案为:A。(2)“黄土地”所在的主要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它位于第二级阶梯,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该地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该地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故答案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A、结合图示得知,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A山脉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分别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故不符合题意;C、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故不符合题意;D、我国的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五大商品棉基地是: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南疆。①地土壤较为贫瘠、且气候干旱,没有形成商品粮、棉基地。故叙述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9.【答案】(1)D(2)B【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故答案为: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中心任务是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具体措施是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故答案为:B。【点评】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10.【答案】(1)C(2)D【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选项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2)读图分析可知:①地区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故A错误;②地区为东北平原,黑土广布,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B错误;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①地区,故C错误;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故D正确。故答案为:(1)C。(2)D。【点评】根据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进行分析解答。11.【答案】D【知识点】地势和地形;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山脉是太行山,它的东侧是华北平原;①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②山脉是我国的秦岭,它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②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12.【答案】D【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川地是黄土高原上主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两个最大的川地.川地是黄土高原农业中心地方.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13.【答案】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14.【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坏植被;气候干燥,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15.【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形式,故C正确。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流行的文艺形式,故排除A项。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故排除B项。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故排除D项。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16.【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要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故答案为:C。【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的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17.【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脉以东;内蒙古高原即古长城以南,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的一部分;黄土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生物措施: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农业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工程措施: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有窑洞和信天游。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表形态、民族风俗以及治理措施,有一定难度,学生要注意找出逻辑关系然后分别记忆。18.【答案】(1)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不稳定;(2)闽浙山区降水量较大,河流众多;雨热同期,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木材资源丰富;山区多石材,资源丰富;(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堵塞下层桥洞,洪水排水不畅,为方便通行才在下层桥上在修一层桥;(4)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州桥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2)廊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闽浙山区降水量较大,河流众多;雨热同期,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木材资源丰富;山区多石材,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建造了廊桥。(3)黄土高原许多沟谷地区出现“桥上桥”(图3,在原桥梁的基础上,后来再建新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堵塞下层桥洞,洪水排水不畅,为方便通行才在下层桥上在修一层桥;(4)综上所述,指出造成①、②两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点评】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19.【答案】(1)北方;南方;西北;青藏(2)秦岭—淮河;与我国1月份℃等温线基本一致;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3)地势(4)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1)据图分析可知,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C是西北地区,D是青藏地区。(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地理意义有: 与我国1月份℃等温线基本一致;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造成B,D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的最大因素是地势。(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治理措施有: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20.【答案】(1)秦岭(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4)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为原因是: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毁草毁林)、采矿、修路、修建窑洞等。(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21.【答案】(1)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2)支离破碎;水土流失【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和地区吹来的。(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水土流失。故答案为:(1)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2)支离破碎;水土流失。【点评】(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等(自然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人为原因),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2.【答案】(1)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窑洞(2)黄(3)退耕还林(草);植树种草;工程(4)黄(5)太行山;华北平原(6)秦岭(7)陕西;西安(8)水土流失严重(9)甘肃【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因为黄土直立性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2)黄土高原地区历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缓,泥沙沉积,由此造成了黄河下游成了“地上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多暴雨。(3)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当地居民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4)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读图可知:①是黄河。(5)读图可知②为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太行山。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6)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因此图中③为秦岭。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7)根据省区轮廓可判断④为陕西省,其行政中心为西安。(8)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采矿、修路、修建窑洞等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9)甘肃省是唯一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呈巨大的几字形,并且在黄土高原上塑造两大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它们都以灌溉农业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剧增,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治理黄土高原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退耕还林还草。1 / 1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同步试卷一、单选题(2021八上·乐清月考)读下图,回答问题。1.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其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人口众多,交通便利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2.古诗有云“不教胡马度阴山”,在今天的中国,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内涵。今天的阴山附近主要生活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傣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答案】1.A2.D【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1.根据所学可知,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故A符合题意;B和D说法错误;C是人文环境,故排除。故答案为: A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阴山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所以附近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故答案为: D3.(2020七下·嘉兴期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下沉式窑洞 B.祈盼健康——“过三桥”C.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 D.休闲方式——“打林卡”【答案】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传统的居所也不相同.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来居住,窑洞也成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居所。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独特黄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陕西剪纸、安塞腰鼓、秦腔等。(2020七下·西湖期末)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回答下题。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西到太行山脉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长城5.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②合理放牧,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④为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无条件扩大煤炭开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4.D5.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点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以西,西到乌鞘岭,南到秦岭,北抵长城,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②合理放牧,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①②③,正确。④为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无条件扩大煤炭开采,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与题意不符。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6.该省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 C.土地盐碱化 D.黑色风暴【答案】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该省主要在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坏植被;气候干燥,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7.(2020七下·温州期中)促成乙地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的条件有( )①取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②泥沙大量淤积,肥沃土壤③位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④地处西北,光照条件充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是我国的宁夏平原,靠近黄河,取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由于靠近黄河,属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处西北地区,光照条件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泥沙大量淤积,不是农业生产的条件。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8.左图是中国地形局部图,右图是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读左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B.③为秦岭,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甲地形区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D.④为太行山,其东侧为东北平原(2)“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3)读右图,关于该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B.A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平原和高原C.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D.①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答案】(1)A(2)A(3)D【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图中的甲指的是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观;③指的是秦岭,该山脉不位于阶梯分界线上;阴山位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接内蒙古高原;④是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故答案为:A。(2)“黄土地”所在的主要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它位于第二级阶梯,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该地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该地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故答案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A、结合图示得知,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A山脉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分别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故不符合题意;C、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故不符合题意;D、我国的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五大商品棉基地是: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南疆。①地土壤较为贫瘠、且气候干旱,没有形成商品粮、棉基地。故叙述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9.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约为53方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沙丘向南迁移B.地面径流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工农业迅速发展造成的D.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利用土地(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滥牧B.实行水土保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C.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答案】(1)D(2)B【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故答案为: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中心任务是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具体措施是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故答案为:B。【点评】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10.读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C.位于黄河以北 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2)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C.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D.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答案】(1)C(2)D【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选项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2)读图分析可知:①地区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故A错误;②地区为东北平原,黑土广布,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B错误;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①地区,故C错误;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故D正确。故答案为:(1)C。(2)D。【点评】根据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进行分析解答。11.读图,有关①、②两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脉的东侧是东北平原B.①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C.②山脉与我国0℃等温线大致吻合D.②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答案】D【知识点】地势和地形;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山脉是太行山,它的东侧是华北平原;①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②山脉是我国的秦岭,它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②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12.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塬 B.梁 C.峁 D.川【答案】D【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川地是黄土高原上主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两个最大的川地.川地是黄土高原农业中心地方.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13.小明一家到黄土高原地区旅游,有时他们看到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主要是因为这里( )。A.千沟万壑 B.河流密布 C.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答案】A【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①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蚀②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④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坏植被;气候干燥,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15.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下列属于流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歌形式的是( )A.二人转 B.黄梅戏 C.信天游 D.秦腔【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形式,故C正确。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流行的文艺形式,故排除A项。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故排除B项。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故排除D项。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16.黄土高原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B.加快发展交通运输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招商引资发展畜牧业【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要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故答案为:C。【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的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17.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起大兴安岭,四至乌鞘岭,北连长城,南抵南岭②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③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④采取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脉以东;内蒙古高原即古长城以南,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的一部分;黄土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生物措施: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农业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工程措施: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有窑洞和信天游。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表形态、民族风俗以及治理措施,有一定难度,学生要注意找出逻辑关系然后分别记忆。二、材料分析题18.(2020七下·长兴期中)某中学组织“桥与地理环境”为主题的研学,请你一起参与:(游学长见识)(1)赵州桥(图1)虽经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却安然无恙,指出该地区洪水多发的主要气候原因。(2)廊桥(图2)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在桥上加盖廊屋,在闽浙山区较多。试分析其自然原因。(3)黄土高原许多沟谷地区出现“桥上桥”(图3,在原桥梁的基础上,后来再建新桥)。试解释这一地理现象。(4)综上所述,指出造成①、②两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答案】(1)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不稳定;(2)闽浙山区降水量较大,河流众多;雨热同期,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木材资源丰富;山区多石材,资源丰富;(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堵塞下层桥洞,洪水排水不畅,为方便通行才在下层桥上在修一层桥;(4)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州桥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2)廊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闽浙山区降水量较大,河流众多;雨热同期,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木材资源丰富;山区多石材,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建造了廊桥。(3)黄土高原许多沟谷地区出现“桥上桥”(图3,在原桥梁的基础上,后来再建新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堵塞下层桥洞,洪水排水不畅,为方便通行才在下层桥上在修一层桥;(4)综上所述,指出造成①、②两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点评】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19.(2019七下·余杭期末)我国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上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是 地区,B是 地区,C是 地区,D是 地区。(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一线;该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地理意义 。(3)造成B,D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的最大因素是 。(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 ,请提一条有效治理建议 。【答案】(1)北方;南方;西北;青藏(2)秦岭—淮河;与我国1月份℃等温线基本一致;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3)地势(4)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黄土高原【解析】【分析】 (1)据图分析可知,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C是西北地区,D是青藏地区。(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地理意义有: 与我国1月份℃等温线基本一致;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造成B,D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的最大因素是地势。(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治理措施有: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20.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① , ;人为原因有② ,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答案】(1)秦岭(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4)C【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为原因是: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毁草毁林)、采矿、修路、修建窑洞等。(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长期的水上流失使这里逐渐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地表被切割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从材料一中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 、 和我国 、地区吹来的。(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 。【答案】(1)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2)支离破碎;水土流失【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和地区吹来的。(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水土流失。故答案为:(1)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2)支离破碎;水土流失。【点评】(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等(自然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人为原因),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和黄土高原略图。黄土高原略图(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 、支离破碎,当地的传统民居是 。(2)黄土高原地区历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由此造成了 河下游成了地上悬河。(3)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国家出台了 等政策,通过 等生物措施和筑堤坝、修水库等 措施综合治理。(4)①是 河。(5)②是 山脉,东面的地形区是 。(6)③是 山脉,以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7)④是 省,行政中心是 。(8)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9)该地区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⑤是 省。【答案】(1)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窑洞(2)黄(3)退耕还林(草);植树种草;工程(4)黄(5)太行山;华北平原(6)秦岭(7)陕西;西安(8)水土流失严重(9)甘肃【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因为黄土直立性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2)黄土高原地区历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缓,泥沙沉积,由此造成了黄河下游成了“地上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多暴雨。(3)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当地居民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4)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读图可知:①是黄河。(5)读图可知②为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太行山。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6)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因此图中③为秦岭。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7)根据省区轮廓可判断④为陕西省,其行政中心为西安。(8)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采矿、修路、修建窑洞等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9)甘肃省是唯一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呈巨大的几字形,并且在黄土高原上塑造两大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它们都以灌溉农业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剧增,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治理黄土高原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退耕还林还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