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惯性,并能用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的方法。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发现物理问题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本节课是通过一个重要的实验得到的,所以我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新课的引入时采用悬疑式的方式。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验成功。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物理理论解释遇到的生活实例,相互探讨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活动一:感受运动和力用力推木块、铅笔盒、凳子等,撤去力用力推小车、小球、圆珠笔等,撤去力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动手做活动,感受运动和力 通过两个活动激发学生的思想矛盾,目的在于留下悬念,是不是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让学生感受到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就是正确的,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物理奥妙兴趣。
1、设置问题:(1)我们探究的目的是什么?(2)在实验时,我们怎样改变阻力?(3)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4)需要记录那些数据? 学生思考问题并设计实验 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培养学生的能力。
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 2、同一小车从静止下滑 木板表面 棉布表面比较小车的滑行距离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通过实验来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得出定义 揭示内涵 1、提出问题:(1)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如何?(2)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呢?2、自此顺利引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进行点拨,总结概括出来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名词讲解习题: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如何运动?3、提出问题:(1)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谈论。得出小车不受力时,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定义加深理解 让学生感受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和科学假设的思维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可信的结论。教给学生一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如何把牛顿第一定律理解透,一直是许多学生学习的大问题,因此通过对几个名词的解释,可以很好的突破这个难题。
(2)运动会比赛时到达终点后,为什么脚停住了,人的上身还会向前倾呢?跑着跑着脚下一绊,人向前趴?(3)汽车突然启动和突然刹车? 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原因。得出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对于惯性的引入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大量的实例逐步让学生体会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 操作演示:演示 1 进行一个小实验: 有两个小球,一 个是轻的乒乓球,另一个是重的铁球。用力吹,可以发现空的小球被吹动,重的小球保持静止。演示 2进行一个小实验: 两个小球,一个是乒乓球,另一个是铁球。用乒乓球去撞击铁球,发现乒乓球运动状态改变了,而铁球保持静止。深入讲解:(1)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2)惯性不是力。(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观察现象、深入理解惯性。质量是影响惯性的唯一因素 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不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再一次强调“质量是影响惯性的唯一因素”。
五、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 联系实际,交流谈论,利用惯性解决问题 从实际生活开始入手逐步加深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 惯性是什么以及影响惯性的因素和生活中惯性的应用? 同桌互相提问,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以问题的形式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节重要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对探究过程中众多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的整合、归纳和系统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