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解实验探究过程。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节《浮力》的探究学习,已经知道了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但只知道它们的定性关系,而本节就是对上节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量化。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依然是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再由学生参与,做好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与做好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教师:通过上节课的探究学习,大家知道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本节课来学习。同学们先来看一个故事: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课件播放)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阿基米德的灵感:教师提问:在这个故事中,阿基米德遇到了什么难题 他从洗澡的现象中又得到了什么灵感 难题:皇冠的体积难以知道。洗澡的启示:皇冠浸入水的体积越大,被它排出来的水就越多,即:V浸=V排 。除此之外:阿基米德从自己的感受中,还有发现。这种感受,我们可通过实验来感受:学生代表做课本53页“想想做做”中的实验,并说出感受。引导学生分析:饮料瓶浸入水的体积越大,手感觉手受到的向上的力就越大,说明瓶子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而此时,被瓶子排出的水也越多。进一步引出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有关。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实验分析得出:知道浮力大小的方法:F浮=G物—F示知道排出液体所受重力的方法:G排=G总—G桶 (介绍溢水杯的用法)2、学生自己看课本54页,进一步明确实验的器材、步骤;3、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强调:准备好记录数据的表格;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3)及时记录数据(多媒体课件出示实验的内容、表格 学生把数据填入表格 )4、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每组数据中,F浮=G排个别组中数据不等的原因:溢出的水没有全部收集起来;小桶中水未倒干净;(3)读数有误差三、结论:阿基米德原理1、通过我们刚才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就是2000多年前希腊著名的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我们把它称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F浮=G排2、引导学生进一步推导: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由公式可看出:浮力的大小由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决定。3、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而且也适用于气体。 例如: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1、思考:图中的排与物一定相等吗 (课件展示图)2、如图(课件展示)是四个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小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情况,试比较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3、某物体重为0.5N,把它们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水为0.3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 一定是0.3N B 可能是0.2N C 一定是0.5N D 可能是0.4N活动4【活动】小结小结: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教师补充。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1、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2、预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