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南唐杂咏郭 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见过你的如画江山——走进李煜的《虞美人》我知道,你曾想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撑一只船,烟雨任平生。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改名煜。李煜为李璟第六子,其兄自二至五皆夭亡。长兄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自号钟隐,其志自在山水,无意与兄争位,不参与政事。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不久后暴卒。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六月李璟薨,李煜于金陵即位。作为南唐后主,李煜并没有认真执政,而是沉迷于歌声酒色,整日享乐。 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下都城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了降,被抓到北宋都城。李煜先后被夺去了国家,失去了臣民、妻子大、小周后,整日过着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生日当晚,他面对一弯残月,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之思,宋太宗极为愤怒,赐给他毒酒,他喝完后,倒地而亡。无意天下,终致千古骂名风流才情,终成千古才名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李煜作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李煜的词以他被俘作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为一个国君,他的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词风绮丽柔靡。亡国被俘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词风哀怨伤婉,成就很高。王国维评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我想,我对于李煜的感觉,并非只是单纯的喜爱,还有一种敬仰,钦佩,乃至于怜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李煜传》我共读了三十七遍,无一次不落泪,甚至于不忍卒读。我喜爱他那种卓然而立的绝代风华,那种历尽沧桑后的赤子情怀,我亦敬仰他的波澜不惊,端方温良。我钦佩他以一种玩笑的方式支撑着破败南唐走过十载风云,而我更怜惜他那温良如玉的儒雅外表下,那疲惫,痛楚不堪的心灵。他的确是亡了国,但是我以为事情的真相并非是史书上几笔昏庸无道,溺于声色而已——试想,一个自幼研习儒家仁爱的君子,在刀光剑影的乱世逐雄之间毅然支撑十数载是何其的不易!与其说他是放纵,是沉溺,我倒更愿意说他,有的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在历史给他戴上了昏君的帽子的时候,我的心中是一种怜惜,怜惜他才高八斗却其和弥寡的悲哀!可以说,因是他的才华,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孤家寡人。想是宋玉早就说过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若无李重光》想起他的一夜无眠——《虞美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长短句等。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按表现内容、语言风格等可大致划分为豪放词、婉约词。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即为词牌,“赤壁怀古”为词的标题。词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北宋中叶到南宋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婉约派词作特点语言特色:清丽典雅艺术风格:婉转含蓄题材内容:离愁别怨法国诗人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李煜名虽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容易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更感今日的无比凄凉。“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成了对他的一种讽刺,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奇语劈空而下,问的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往事”不仅指李煜做帝王时物质上的富足: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更有精神上的自由、尊严、荣誉、生存的安全感。“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么作者有哪些“不堪回首”?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触景生情,愁绪万千,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的家国之恨、故人之悲和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雕栏玉砌应犹在”为什么用“应”?词人自己知道不可能再回到江南了。所谓降王,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就算是寻常地一句问候:“江南尚好?”,也许也会被人冠上谋逆的帽子。“只是朱颜改”,“改”的是什么 不变的又是什么 “改”的不仅仅是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更有人的地位(从皇帝到囚徒)、人的感受(从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不变的是春花秋月、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作者叹出了人生的无限惆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形象可感,表达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升华了词人思念故国的忧愁暗恨。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是怎样写“愁情”的呢?(艺术特色)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小楼又东风故国月明中雕栏玉砌朱颜改几多愁——春水向东流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愁虚写实景虚写虚写虚写结句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景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短暂无常)几多愁一江春水(永恒 短暂)...…对比三次对比,三次问答,隔句相承物是人非2、问答构架,形成对比主旨小结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充满悲恨凄楚的感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了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敎偏, 和花和月,天敎长少年。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 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 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 不堪闲坐细思量。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玉楼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课后练习1、默写诗词。2、完成固学案。3、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愁或喜。要求:体裁不限,可填词、作诗,亦可散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