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
I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2. 丙烯醛的结构为CH2CH—CHO,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1—丙醇
C.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D.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氧化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乙酸、甲酸甲酯的分子式都是C2H4O2,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4.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配制银氨溶液:在一定量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
B.配制Cu(OH)2悬浊液:在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C.制溴苯时,为了充分吸收HBr,将导气管插入水中
D.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在一定量浓硫酸中,依次加入乙酸和乙醇后加热
6.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脂肪 B.淀粉 C.蔗糖 D.聚乙烯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少选且正确给3分)
7.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剂其结构为
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不与烧碱溶液反应 B.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被氧化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己二烯和甲苯
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II非选择题(共64分)
9.已知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组成为C4H9Cl,A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F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E和G都能和新制Cu(OH)2反应,但反应条件及实验现象均不相同,H是一种有果香味的液体。
(1)A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符合上述条件的A结构简式为 。
(2)与①、⑦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填序号),若A中混有C,则对生成的B的纯度是否有影响___ ___(填“有”或“无”)。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与新制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Ⅰ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2)化合物Ⅱ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3)化合物Ⅲ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Ⅵ(结构简式如下)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1.白黎芦醇(结构简式:)属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某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合成路线:
已知: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黎芦醇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化合物A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推测其核磁共振谱(1H -NMR)中显示有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4)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结构简式: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合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12.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试管夹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78℃),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需要加热的仪器为(填序号) 。
(2)为使A中乙醇平稳地汽化成乙醇蒸气,常用的方法是 。
(3)若E中的固体为纯净物,则E的化学式是 。



2012~2013第一学期龙川一中高二化学段考试题
参考答案
(3)


10. (24分)
(1)C5H8O4;H3COOCCH2COOCH3+2NaOH2CH3OH+NaOOCCH2COONa。

11.(22分)(1)C14H12O3。(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3)4; 1︰1︰2︰6。
(4)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2.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政治上的“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3.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2011年5月6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醉驾入刑”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下列与此观点所体现的精神类似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5.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
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
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B.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C.主权在于人民 D.人非工具
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规范化 D.逐渐虚拟化
8.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图4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融入了中国书法艺术。其构
思取材于
A.草书 B.篆书 C.楷书 D.行书
9.每年中秋前后,前往钱塘江观潮的游客络绎不绝,最能科学解释钱塘江大潮成因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0.“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11.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1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3.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14.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5.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1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7.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8.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B.人文主义流行 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D.无神论已经兴起
19.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
A.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B.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20.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21.以下思想主张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 “打倒孔家店” 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④③
2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
① 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继续处于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之下
② 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③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3.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 B 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
C 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 D 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4.民国初年平民教育思潮的形成主要源于:
A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北洋政府的改革 D 儒家思想被打倒
25.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
A 振兴清王朝 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民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2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镇压太平天国
C 抵抗外国侵略 D 维护清朝统治
27.最早提出“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是: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冯桂芬 D 王韬
28.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 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 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 D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29.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主要说明了:
A 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B 维新派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纲领
C 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传统思想 D 维新派的思想受其阶级属性的局限
30.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李达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4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本题共20分)
材料一:我国宋元明清时期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17世 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 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2)结合16世纪以后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出现材料二中“李约瑟难题”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人物的发明对人类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人物:林则徐;②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分)
(2)主张:①材料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③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④材料四:变法图存。(8分)
(3)①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分)
(4)①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相同:“君民共主”。(4分)
32.(1)成果及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和进行殖民扩张的有力武器;科举制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8分)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怪”,陕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装同穿戴,鲜花四季开不败,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十八怪:面条似腰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据此完成1-2题。
1.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与广东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劳动力
2.在传统的民居中,陕西的房子”半边盖”,而云南却出现底层空置的竹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陕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废弃的煤井便成了居民的房子
B.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驱蚊防虫
C.陕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
D.陕西气候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适宜建窑洞
3.读“我国风电场分布图”。内蒙古高原风电场分布密集的区位条件是
A.资源 B.交通 C.市场 D.技术
4.读“1991~2007年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
A.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B.生产技术水平
C.环境保护观念 D.人口众多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5-6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5.我国稀土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的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增加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读“我国2007年十大粮食输出和短缺省份示意图”。完成7~8题。
7.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粮食输入前两位的省份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其需要大量调入粮食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污染严重,单产低 B.水旱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快
C.工业化和城市化占地多 D.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给不足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图甲:湿地和耕地的变化     图乙:人口数量的变化
9.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10.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12.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读“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3~14题。
13.关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14.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西部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据此回答15~17题。
15.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农业发达程度       B.城市分布
C.环境状况 D.河流分布
16.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天然气与煤相比,其优越性体现在
A.开发难度小 B.输送、储存方便
C.减轻大气污染 D.燃烧效率低
17.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8~19题。
18.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19.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  ④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广东省的电子、轻工业产品与通讯设备完善,加工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现在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随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进驻(如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等),加上近百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聚集,使得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据此回答20~21题。
20.广东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政府扶持  ②拥有了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③珠三角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④广东省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广东省汽车产业的不足是
A.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缺少自主品牌 B.产业集群状况差
C.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 D.没有充分利用该区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
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
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
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
23.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苏南地区(江苏南部)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A.a    B.b    C.c    D.d
24.2011年3月以来,京、鲁、豫等地区发生大批蔬菜滞销的现象,出现农民自毁菜田、甚至自杀的事件。而海南岛的农产品一直热销国内外。和上述地区相比,海南岛果蔬等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上市的时间差 ②海南岛有自身的特色果蔬产品 ③海南岛果蔬产品的类型多样  ④海南岛果蔬生产技术更加先进  ⑤海南岛的果蔬产品主要用以出口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25.下列我国已建设的资源调配工程中,对工程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可能最小的是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南水北调 D.北煤南运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1:工业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GDP(美元)
728~1456
1456~5460
5460~13104
13104以上
2009年广东省各地带人均GDP
指标
山区
东翼
西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平均
人均GDP(美元)
2441
2442
2754
9855.2
5965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印刷企业成为我国精品印刷的重要基地之一。第十八届华南国际印刷工业展览会于2011年3月9日 ~11日在广州举行,这是华南地区以至国内在印刷、印包、印标设备及相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展会。
材料3:下图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
(1)根据材料1分析,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__________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__________阶段,东西两翼及山区处于工业化__________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8分)
(2)结合材料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6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
(4)你认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生态保护三方面带来哪些有利影响?(8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1: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2: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3:“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大荒”属于________,“北大荒”属于__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8分)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8分)
(3)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8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段第二次考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产业结构:珠三角通过产业转移进行产业调整,实现第二次产业升级,并使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和提升;粤东、粤西和粤北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并优化第一、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分工:促进广东全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改善。(8分)
27题. (26分)
(1)山地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8分)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8分)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请把答案填入相应答题卡中。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有: ( )
①小王购买Iphone5手机 ②科学发展观 ③中国的四大发明 ④党的十八大召开 ⑤园林雕塑 ⑥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2、龙川论坛(www.lcbbs.cc)是龙川人民沟通的平台之一,论坛负责人宣布从2013年1月起,对所有广告类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全面清理,避免出现淫秽色情网站链条。运营商之所以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是因为 (  )
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网络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3、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灿若星河: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球赛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群星灿烂,每年的圣诞节、巴西狂欢节令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
A. 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各种文艺形式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C.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化,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
“短信弹指间,沟通零距离”。如今,每天有无数信息在“漫天飞舞”。手机短信被称之为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四大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5--6题。
5、从1998年手机短信业务在中国大陆开通以来,手机短信就以其( )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②便捷、经济、及时
③融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 ④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十八大”期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启动了手机用户的“十八大”专项服务,为每一位用户发送“十八大”的最新信息。同时,接受手机用户的“十八大”热议与留言。这为中国民众和中国共产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将手机短信运用到“十八大”中,这意味着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大众传媒( )
A.已经尽善尽美 B.能够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传媒
C.即将取代一切旧的传媒 D.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
7、龙川是千年古邑,龙川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不同的地方美食和饮食习惯:有车田豆腐和烧酒,有上坪柑橘,有铁场腐竹,有四都柿子,有义都桂林茶……这些不同乡镇的地方美食决定了各乡镇的饮食习惯也各有千秋,龙川人民在地方美食和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8、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①文学艺术 ②汉字 ③史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9、抗日战争时的自卫战,男女老少齐上阵,个个都是战士,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B.我们主张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战争
C.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战争经验的民族 D.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10、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天道酬勤
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如今,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屡见不鲜,他们利用相面、看手相、占卜算卦等方式为人们解答疑问,甚至通过电话、电脑提供“服务”。 尽管政府明令严禁此类活动,但算命先生的生意异常火爆。对此现象,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在文化建设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B. 这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C.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D. 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政府不应干涉
12、龙川不少乡镇近年来有人重修庙宇、祠堂,不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而是为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光宗耀祖,这是属于( )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拜金文化 D.有益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请将答案写进相应答题卷中。(共三小题,52分)
13、某校高二(20)班在学习文化生活知识时,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另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的评析。(16分)
14、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6分)
15、材料一: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早在2004年,我国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9 000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85%以上是青少年群体。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正处于形成思想品德和独立人格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有极大影响。网络文化互动性、交互性、多样性、快捷性和普及性的优点,对青少年在知识获取、技能学习和人格形成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但网络文化中良莠不齐尤其是不健康的内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与“网上黄祸”相比,“网络迷信”的危险并不“逊色”多少。网络迷信和现实生活中的迷信一样。往往披着“科学”的绚丽外衣,对思想还未定型的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更容易侵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腐蚀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意志,扼杀人的理想,甚至左右人的行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可谓贻害无穷。
材料三:前不久,《南方日报》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中央文明办青少年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明办、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该论坛旨在从理论上探讨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网络文化特征以及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等,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如何适应网络文化时代发展提供启迪和帮助。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8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12分
高二年级段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13、(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2)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3)一方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不科学。
(4)另一方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有不合理的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每小点4分,共16分。
14、(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4分(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它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12分
15、(1)材料一说明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主要消费群体,网络文化对他们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材料二说明网络迷信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危害,青少年需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8分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则( )
(A) (B) (C) (D)
2.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B. C. D.
3.已知是等差数列,,,则等于( )
A.42 B.45 C.47 D.49
4.设x,y∈R,则“x≥2且y≥2”是“x2+y2≥4”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若椭圆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6.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若、、成等比数列,且,则 ( )
A. B. C. D.
7.已知向量= (1,3),= (3,),若2–与共线,则实数的值是( )
A. B. C. D
8.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
9.设方程的解为则所在的区间是( )
A.(2, 3 ) B.(3, 4 ) C. (0, 1 ) D.(1, 2 )
10.已知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函数的定义域是 .
12.命题“存在x∈R,使得x2+2x+5=0”的否定是______ __.
13. 由动点P向圆O:x2+y2=1引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APB=6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
14.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则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 若, 求的值;
(2) 若△的面积 求的值.
16.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平面向量=( m , 1),= ( 2 , n ),
其中 m, n {1,2,3,4}.
(1)请列出有序数组( m, n )的所有可能结果;
(2)记“使得(—)成立的( m,n )”为事件A,
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
17. (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正方形所在的平面与平面垂直,
是的交点,,且。
(1)求证:;
(2)(文科生做)求直线AB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2)(理科生做)求二面角的大小。

18.(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函数,
(1)求证:不论为何实数总为增函数;
(2)确定的值,使为奇函数及求此时的值域
19. (本小题满分14分)设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首项,前n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
(2)求的前n项和。
20.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
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数学科参考答案
DCCA A BBCAD
16.解:(1)有序数组(m,n)的所有可能结果为:
(1,1),(1,2),(1,3),(1,4),(2,1),(2,2),(2,3),(2,4),
(3,1),(3,2),(3,3),(3,4),(4,1),(4,2),(4,3),(4,4)
共16个.
(2)由(—)得,即.
由于m, n {1,2,3,4},故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为(2,1)和(3,4),共2个.
又基本事件的总数为16个,故所求事件A的概率为

(2)(文科)连结,
平面,
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则
,,

,,



∴二面角等于.
18. 解: (1) ∵的定义域为R, ,
则=,
∵, ,
即,所以不论为何实数总为增函数.
所以的值域为
19. (1)由 得

可得
前两式相减,得

20. 解析: (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依题意
∴x1+x2=,x1x2=.
∴|AB|2=(1+k2)(x2-x1)2=(1+k2)
==
=3+=3+≤3+=4,
∴当|AB|最大时,△AOB面积取得最大值S=×|AB|max×=.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点移到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 ( )
A.、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B.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
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的方向总是垂直的
D.、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2.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可知,当时,无穷大
C.由可知,一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3.如图所示,两条导线互相垂直,其中AB固定,CD可自由活动,两者相隔一小段距离,当两导线分别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垂直纸面向里看导线CD将( )
 A、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AB
     B、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AB
 C、顺时外方向转动,同时远离AB
 D、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远离AB
  4.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进入磁场中,图中的磁场方向、速度方向及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仑兹力方向标示正确的是(? )????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5. 如图所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带电粒子沿图中虚线从A运动到B,则( )
  A.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正功
  B.粒子带负电
  C.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减少
  D.带电粒子的加速度增大
  6. 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点磁场的方向
  B.磁感线不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
  D.实验中观察到的铁屑的分布就是磁感线
  7. 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B.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纯金属的电阻率比合金的电阻率小
  D.产生超导现象时,材料电阻为零,但材料性质没有变,电阻率不为零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内电阻为。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从图示位置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
  B.路端电压变大
  C.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小
  D.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
  9. 一根长为电流为2 A的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大小可能是(   )
A. B. C. D.
三、实验题(连线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10.多用电表指针如下图所示
(1)如选择开关为“R×10”挡,则所测电阻的阻值
(2)如选择开关为直流电压250V
挡,则对应读数是
(3)如选择开关为直流电流100挡,则对应读数是
11. 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为1Ω),准备了下列器材供选用:
  A.待测干电池一节
  B.直流电流表(:量程,内阻约为;:量程,内阻约为)
  C.直流电压表(:量程,内阻约为;:量程,内阻约为)
  D.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 ~ 15Ω,允许最大电流为)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 ~ 1000Ω,允许最大电流为)
  F.开关  G.导线若干
(1)电流表量程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_(填代号)
(2)在图甲中将所选器材,用细线代表导线进行实物连线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线可求出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为 
   ________V,内电阻为_____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每题18分,共36分)
  12.如图所示,在倾角的绝缘斜面上,固定一宽的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动势,内阻,一质量的金属棒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导轨光滑,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取,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求:
(1)请画出金属棒受力分析图并计算通过金属棒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12.如图所示,在两平行边界、的狭长区域内,分布有磁感应强度为而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宽度为。一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为,带电量为,以速率从左边界的O处斜向上射入磁场,粒子刚好从另一边界垂直射出,求:
(1)请画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运动轨迹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r为多大?
(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是多少?
   (此小题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高二物理段考答案(12.12)
1
2
3
4
5
6
7
8
9
D
A
B
C
BD
AB
BC
AC
CD
  四、计算题(每题18分,共2小题共36分)
    12.题解答:
     (1)对金属棒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得:
       F=mgsin300=BIL
    代入数据解得:I=0.5A
    (2)设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根据闭合电路
    欧姆定律可得:
      E=I(R+r)
    代入数据解得:R=23Ω
13题解答:
 (1)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有关生理活动不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急剧上升 B.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C.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D.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增加排汗来维持体温恒定
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B.扦插时,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成活,主要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受到抑制
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的浓度越低,促进生长作用越强
4、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率
0.66
1.24
2. 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6、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
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7、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只选一个且对得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18分)。
8.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9、为了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种害虫,引入了一种蜘蛛。引入蜘蛛后,对蜘蛛和该害虫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蜘蛛和害虫是捕食关系
B.在AB段,害虫数量减少主要是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的
C.D点农作物的产量最高与AD段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无关
D.在BC段,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10、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4分)。
11、(18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回答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_,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2)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__,则细胞a的名称为________ ;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____________ 。
(3)C图中可表示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此时突触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此处靶细胞为神经元,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M处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12、(12分)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 。
(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
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14分)据图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 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14、(10分)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2)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 ,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
(3)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高二第一学期段考生物答案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英语试题
本试卷共10页,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 听力理解。(每小题2分,共15小题,满分30分)
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Conversation 1
1.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evening?
A. Have a class B.Go to the cinema. C.Pick up her sister
2.What does Mike like doing when he is free?
A.Watching movies. B.Playing the piano C.Doing sports.
Conversation 2
3.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now?
A. On the street B. At a bookstore C. At a hotel
4. How will the man go to the bookstore?
A. By taxi B. On foot C. By bus
Conversation 3
5.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A. Husband and wife. B. Customer and waitress C. Neighbors
6.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go?
A. To an Italian restaurant B. To a Chinese restaurant C. To a supermarket
Conversation 4
7. Why does the man dislike joining tours?
A. Because he doesn’t like the fast pace
B. Because he doesn’t want to eat every meal with strangers
C. Both A and B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tour the woman is talking about include?
A. Several free evenings B. A guide C. All the meals
9. What’s their final decision ?
A. To travel by themselves B. To join the tour C. To look for another tour
Conversation 5
10. What kind of furniture does the woman like?
A. Big furniture B. Expensive furniture C. Traditional furniture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bookshelf?
A. It is too narrow. B. It is ugly C. It is boring
12.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 design?
A. The fun_ction B. The form. C. The size.
Conversation 6
1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do?
A. Attend a birthday party B. Have dinner in a restaurant. C. Attend a dinner party
14.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ine from California?
A. It is good B. It is bad C. She has no idea
15. What do they choose at last?
A. A bottle of white wine B. A bottle of red wine C. A bottle of champagne.
二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6—30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Carmen’s mother Maria had just survived a serious heart attack. But without a heart transplant(移植)her life was in constant 16 .
Both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knew that the chances were very small: finding a donor heart that 17 Maria’s blood type could take years. However, Carmen was determined to save her mother. She kept 18 hospitals all over the country.
Days stretched out. By Christmas, Maria had trouble 19 from one end of the room to the other. Carmen lost all hope. She fell into a 20 of the hospital, crying.
“Are you okay?” a man asked.
Carmen sobbed as she told the stranger her story. This middle-aged man was named Frank, whose wife, Cheryl, a tender and devoted mother of four lovely children, had been in hospital with a brain disease and wouldn’t 21 it through the night. Suddenly, an idea came to Frank’s mind. He knew Cheryl had always wanted to 22 something from herself. Could her 23 go to Carmen’s mother?
After reviewing the data, doctors 24 Frank that his wife’s heart was by some miracle a perfect fit for Carmen’s mother. They were able to 25 the transplant.
That cold night, when Cheryl was 26 dead, Frank came to knock at Maria’s door. She was 27 for Frank’s family as she had been doing every day recently. Though Maria had never met Frank before, they both felt a strange bond as they hugged and cried.
On New Year’s Eve, Carmen attended Cheryl’s 28 with Frank’s family, who were singing their favorite song “My heart will go on.”
One day later, on New Year’s Day, Maria 29 with Cheryl’s heart. Yes, Cheryl’s loving heart would go on, for it was 30 in another loving mother’s chest.
16. A. change B. danger C. disorder D. pain
17. A. matched B. replaced C. controlled D. cooperated
18. A. finding B. phoning C. touring D. interrupting
19. A. rolling B. running C. walking D. jumping
20. A. corner B. bed C. man D. nurse
21. A. put B. support C. pass D. make
22. A. save B. recycle C. donate D. separate
23. A. heart B. brain C. husband D. spirit
24. A. informed B. warned C. congratulated D. reminded
25. A. give up B. carry out C. search after D. put off
26. A. noticed B. predicted C. found D. declared
27. A. praying B. begging C. decorating D. singing
28. A. funeral B. operation C. performance D. anniversary
29. A. passed away B. woke up C. left behind D. dressed up
30. A. active B. alive C. necessary D. changeable
三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人一个适当的
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3l-40的相应位置上。
Christmas Eve means a warm get-together with friends, a candlelight dinner, or perhaps a celebration at a pub for students. But, for Cai Yingjie, 31 unusual night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helping beggars and the homeless.
Cai, 32 is a student in journalism at Tsinghua, could be found at Beijing’s Wudaokou Light Railway Station that special evening. 33 she saw an old beggar, she took the cold, rough hands of the woman with her warm, clean hands, 34 (give) the woman some warm bread and helped her put on a pair of new gloves.
The woman was surprised for a few seconds, then burst into tears, saying “ 35 the first time I feel respected”.
Cai said, “A beggar’s life is even 36 (hard) today. That’s why I want to help them.”
They brought bread and gloves with them, and stopped to greet beggars and offer 37 some of the warm food. Each beggar greeted them 38 a look of surprise.
“I know the 39 (active) can’t help much, but it is meant 40 (show) our respect and care for beggars and the homeless who have been neglected for so long,” said Sun, head of the group.
?四、阅读 (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 分)
第—节 阅渎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iss Gogers taught physics in a New York school. Last month she explained to one of her classes about sound, and she decided to test them to see how successful she had been in her explanation. She said to them, “Now I have a brother in Los Angeles. If I was calling him on the phone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were 75 feet away, listening to me from across the street, which of you would hear what I said earlier, my brother or you and for what reason?”
Tom at once answered, “Your brother. Because electricity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That’s every good,” Miss Gogers answered; but then one of the girls raised her hand, and Miss Gogers said. “Yes, Kate.”
“I disagree,” Kate said. “Your brother would hear you earlier because when it’s 11 o’clock here it’s only 8 o’clock in Los Angeles.”
41.Miss Gogers was teaching her class_________.
A. how to telephone B. about electricity
C. about time zone(时区) D. about sound
42.Miss Gogers raised this question because she wanted to know whether______.
A. it was easy to phone to Los Angeles
B. her student could hear her from 75 feet away
C. her students had grasped her lesson
D. sound waves were slower than electricity
43.Tom thought that electricity was _________.
A. slower than sound waves B.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C. not so fast as sound waves D. as fast as sound waves
44.Kate thought Tom was wrong because _______.
A. clocks in Los Angeles showed a different time from those in New York
B. electricity was slower than sound waves
C. Tom was not good at physics at all
D. Tom’s answ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ound waves
45.Whose answer do you think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
A. Tom’s B. Kate’s C. Bath A and B D. Neither A nor B
(B)
Started in 1636, Harvard University is the oldest of all the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Yale, Princeton, Columbia and Dartmouth were opened soon after Harvard.
In the early years, these school were much alike(*similar).Only young men went to college. All the students studied the same subjects, and everyone learned Latin, Greek and Hebrew. Little was known about science then, and one kind of school could teach everything that was known about the world. When the students graduated, most of them became ministers or teachers.
In 1782, Harvard started a medical school for young men who wanted to become doctors. Later, lawyers could receive their training(训练)in Harvard’s law school. In 1825, besides Latin and Greek, Harvard began teaching modern languages, such as French and German. Soon it began teaching American history.
As knowledge increased, Harvard and other colleges began to teach many new subjects. Students were allowed to choose the subjects that interested them.
Today,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st of them are made up of smaller schools that deal with(涉及)special fields of learning. There’s so much to learn that one kind of school can’t offer it all.
46.The oldest university in the US is _________.
A. Yale B. Princeton C .Columbia D. Harvard
47.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see that in the early years,______.
A. tho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the same
B. people, young or old, might study in the colleges
C. students studied only some languages and science
D. when the students finished their school, they became lawyers or teachers
48.Modern languages the Harvard taught in 1825 were ________.
A. Latin and Greek B. Latin, Green, French and German
C. French and German D .American history and German
49.As knowledge increased, colleges began to teach_______.
A. everything that was known B. law and something about medicine
C. many new subjects D. the subjects that interested students
50.On the whole, the passage is about___________.
A. how to start a university B. how colleges have changed
C. the world-famous colleges in America
D. what kind of lesson each college teaches
. (C)
So long as teachers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y will continue to undertake to do for children that which only children can do for themselves.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is not passing reading on to them. It is certainly not endless hours spent in activities about reading. Douglas insists that“ reading cannot be taught directly and schools should stop trying to do the impossib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two entirely different processes. They differ in kind and fun_ction. The fun_ction of teaching i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and the climate that will make it possible for children to devise the most efficient system for teaching themselves to read. Teaching is also public activity. It can be seen and observed.
Learning to read involves all that each individual does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of printed language. Almost all of it is private, for learning is an occupation of the mind, and that process is not open to public scrutiny.
If teacher and learner roles are not interchangeable ,what then can be done through teaching that will aid the child in the quest(探索)for knowledge? Smith has one principal rule for all teaching instructions. “Make learning to read easy, which means making reading a meaningful, enjoyable and frequent experience for children.”
When the roles of teacher and learner are seen for what they are, and when both teacher and learner fulfill them appropriately, then much of the pressure and feeling of failure for both is eliminated. Learning to read is made easier when teachers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children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eaning to read by reading.
51. The problem with the reading course as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at________.
A. it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chool courses
B. too much time is spent in teaching about reading
C. students spend endless hours in reading
D. reading tasks are assigned with little guidance
52.The teaching of reading will be successful if________.
A. teachers can improve conditions at school for the students
B. teachers can devise the most efficient system for reading
C. teachers can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way of reading
D. teachers can make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observable
53.The underlined word “scrutiny”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
A. inquiry B. suspicion C. control D. observation
5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learning to read will no longer be a difficult task when________.
A. teacher and learner roles are interchangeable
B. teaching helps children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C. reading enriches children’s experience
D. children become highly motivated
55.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hat________.
A. teachers should do as little as possible in helping students learn to read
B.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as widely as possible
C. reading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generally believed
D. reading ability is something acquired rather than taught
(D)
Last Friday, at least 5 people were killed by lightning in Nepal.
Lightning strikes are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s during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US. The first is floods. Around 400 people nationwide are struck by lightning each year, and of those, 70 people die. That is, more people are killed by lightning than by tornadoes and hurricanes.
Because lightning kills only one or two people at a time, its danger does not receive as much attention as other disasters.
"If you hear the thunder, you are in danger from lightning," said Rocky Lopes, a disaster educator at the American Red Cross.
"Thunder means that lightning is close enough to hit you at any time, so you should move indoors immediately and stay there until the storm has ende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is to seek shelter, " Lopes said.
Summer is the peak time for lightning storms, so when lightning strikes across the sky, remember these safety tips:
? Stop working, fishing, swimming or playing in open fields.
? Do not stand under a tree.
? Get off bicycle and motorcycles.
? Crouch down (蹲下) if there is no shelter.
? Avoid open spaces, wire fences, metal objects and electrical objects such as hair driers.
56.In the US, _________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s during natural disasters.
A. lightning B. tornadoes C. hurricanes D. floods
57.Of the people who are struck by lightning every year in the US, about _________ people are lucky enough to survive.
A. 400 B. 70 C. 330 D. 5
58.If you hear the thund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should do is to __________.
A. stand still in the open spaces B. find shelter to hide in
C. stand under the tree D. stop working in the fields
5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Floods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s in the US.
B. Less than 70 people are killed by tornadoes and hurricanes each year in the US.
C. People don't pay as much attention to the danger of hurricanes as that of floods.
D. If you hear the thunder, you should move indoors right away.
6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A. The Danger of Lightning B. Some Safety Tips against Floods
C. How Lightning Happens D. 5 People Killed by Lightning in Nepal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请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的相应选项字母涂黑。(注意:若答案是E请在答题卡将A和B同时涂黑,答案是F请将C和D同时涂黑)
A. SHE WHO DARES! An outdoor adventure sports group for women in America. We meet on Wednesday morning throughout the year to participate in new and exciting outdoor sports and challenges. No previous experience is required to join the group and we are fully supervised by qualified instructors from the Outdoor Centre.
B. Three Rivers Velo Sport, located in Fort Wayne, Indiana, is a League of American Bicyclists and Adventure Cycling Association affiliated club, as well as a member of the Indiana Bicycle Coalition, United States Cycling Federation and others. Founded in 1969, we have grown from a handful to our present size of about 350 members.
C. Aestrial Sports Club. Bungy or Bungee Jumping, Parachuting, Gliding, Waterfall Jumping – basically involving flying or falling. We arrange trips around and from the US to many reputable sites; you are welcome to join us.
D. Hi-Five Sports Club offers sports programs, athletic leagues, clinic, summer camp and events for Chicago area children. Focus is on developing skills.
E. The No Limits Sports Club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s based in New York. If you are a youngster and you want to try a sport, please get in touch. We intend to promote sports for disabled children living in or around New York, from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o full Olympic or Paralympic standard.
F. Bosse Sports is the new standard promising the finest, most complete family sports experience with a spirit of hospitality and warmth. Bosse Sports embraces the entire family, and provides a full range of lifestyle choices and athletic pursuits in an uncrowded and energized environment. Bosse Sports is there. For you and your family. Welcome.
请阅读以下几位欲参加体育运动俱乐部的人的信息,然后匹配他们要参加的俱乐部:
61. The Smiths are all lovers of sports. Mr Smith enjoys golf. Mrs Smith likes swimming. Their son is thirsty for tennis. Mr Smith is hunting for a sport club that can satisfy the whole family’s different demands.
62. Jim, a schoolboy in New York, has lost one of his arms in a traffic accident, but he is just crazy about sports as he used to be. Now he is looking for a special sports club to help to make his sports dream come true.
63. Charlie wants to join a sports club. He likes outdoor sports very much. Cyc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arlie’s life.
64. Julia, an energetic American girl, is a beginner of outdoor sports. She would like to join a sports club to challenge herself. However, she has little interest in cycling.
65. Girl as Marlie is, she is crazy about extreme sports. She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Bungee Jumping. She can’t wait to become a member of an extreme sports club.
五 读写任务。(共1小题,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As we all know, life is full of dreams and having a good drea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daily life. Without a good dream, people can’t make progress; without a good dream, countries can’t develop; without a good dream, the world can’t become so beautiful! And I hold the strong belief that everyone, whether he is old or young, poor or rich, junior or senior, does have a good dream! After all, dreaming is certainly a positive part of our life, and wishing for good things, however, costs nothing!
What’s more, it is important to fly our dreams,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are Senior 3 students. It is high time for them to fly their dreams. If they can’t let out dreams fly, the dream would just be a dream, not reality!
Therefore, it is no wonder that so many people have a dream since their childhood. With a nice dream, China succeeded to host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n 2008; with a nice dream, Hongkong returned to the motherland peacefully in 1997; with a nice dream, Yuan Longping rids the world of hunger; with a nice dream, Michael Jordon becomes the most popular basketball star; with a nice dream I can stand on this stage to compete in the final English speech contest. And with an aim of achieving success, I must do the best!
So my good friends, if you want to realize your dream, please do not be afraid in face of difficulties or give up in face of failure nor lose your dream in face of pains. You must keep going forward bravely! Just fly your dream highly above the sky!
【写作内容】
1. 阅读短文后用30词左右概括短文的要点。
2. 就”放飞梦想”为主题,以120词左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包括以下内容要点:
(1)列举自己或身边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梦想成真的一件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现在的梦想,并说明打算如何实现。
[写作要求] 1.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 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语篇连贯。
2012-2013年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答案
一 听力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5 6—10 11---15
四 阅读理解
第—节 阅渎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41-45 D C B A A 46-50 D A C C B 51-55 B C D D D 56-60 DCBCA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60---65 F E B A C
五 书面表达(共1小题,满分25分)
龙川县新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21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密封线内用黑色字迹的水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水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试卷判0分。
3.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上交,并保存好问卷以备讲评。
一、语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溃败/反馈 狙击/沮丧 模样/模块
B.攻讦/谒见 毗邻/先妣 殷红/殷切
C.洋溢/谥号 船舷/弦歌 果脯/胸脯
D.凯旋/觊觎 淬火/憔悴 埋怨/埋伏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2012年,“限娱令”与“限广令”双管齐下,电视业身临“凤凰涅槃”。观众对“限娱令”可谓众说纷纭,但“限广令”却赢得一片叫好声。“限广令”一度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炙手可热的话题。“限广令”的推行,观众无不额手称庆,电视业却在暗地里叫苦不迭。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各电视台需清理并撤销2012年电视剧的插播广告,重新组织好节目和广告时段编排等相关事宜。
A.双管齐下 B.众说纷纭 C.炙手可热 D.额手称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2012年“双节”临近,深圳市旅游惠民欢乐月拉开了序幕。44家景区、宾馆和旅行社加入惠民行列,他们将以发放旅游优惠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让游客享受到实在的优惠。
B.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选出10个最成功的“大学生老板”,他们在上学期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将近10万美元以上,被视为未来的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
C.对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自闭症儿童来说,要真正融入学校,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相关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造成的。
D.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二、5--11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生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注:﹡下邳:地名。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假:代理
B.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道:在路上
C.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D.必待高帝目见偶语      偶:偶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
B.①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②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
C.①沛公拜良为厩将      ②常为画策臣
D.①于是上乃置酒       ②然后乃言之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 )(3分)
A.①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B.①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②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C.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②今急先封雍齿……则人人自坚矣
D.①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②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言词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9.翻译。(10分)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3分)
(2)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3分)
(3)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4分)
(二)诗歌鉴赏与默写(共1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⑴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3分)
⑵ 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共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 _____ 。《陈情表》
(2) __ _ , 。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 , _ 。《梦游天姥吟留别》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 ____ 。《春江花月夜》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共16分)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
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
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
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
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
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
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13.依据文章内容,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 (3分)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4.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
形而提出的? (4分)
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狐狸的窗户
(日)安房直子
是什么时候了呢,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时发生的事。我要回自己的山间小屋去,一个人扛着长枪,精神恍惚地走在走惯了的山道上。是的,那一刻,我是彻底的精神恍惚了。我不知怎么会胡思乱想起过去一个特别喜欢的女孩子来了。
当我在山道上转过一个弯时,突然间,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简直就好像是被擦亮的蓝玻璃一样……于是,地面上不知为什么,也呈现出一片浅浅的蓝色。
“咦?”
一刹那间,我惊呆了。眨了两下眼,啊呀,那边不是往常看惯的杉树林了,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原野。而且,还是一片蓝色的桔梗花田。
我连大气也不敢喘。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走错了,竟冷不防闯到这么一个地方来了?再说,这山里曾经有过这样的花田吗?
立刻返回去!我命令自己道。
那景色美得有些过分了,不知为什么,让人望而生畏了。
可是,那里吹着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桔梗花田一直延伸到天边。就这么返回去,未免有点让人觉得惋惜了。
“就稍稍歇一会儿吧!”
我在那里坐了下来,擦去汗水。
就在这时,有一团白色的东西,刷地一下从我的眼前跑了过去。我猛地站了起来,只见桔梗花“刷刷”地摇出了一条长线,那白色的生灵像个滚动的球似的,向前飞跑。
没错,是一只白狐狸。还是个幼崽。我抱着长枪,在后面紧追不舍。但很快被小狐狸甩掉了。
“欢迎您来!”
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身后是一家小店,门口有块用蓝字写的招牌:“印染·桔梗屋”。
在那块招牌下面,孤单单地站着一个系着藏青色围裙,还是个孩子的店员。我顿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知道,他就是那只小狐狸变的。
“我给你染染手指头吧?”
狐狸说着,用四根染蓝的手指组成一个菱形的窗户,然后架到我眼前,快乐地说:
“您往里瞅瞅吧。”
在小窗户里,我看到了美丽的狐狸妈妈。小狐狸告诉我,很早以前,它的妈妈被人用枪打死了。
狐狸接着说:“后来,仍然是这样一个秋日,风呼呼地吹,桔梗花异口同声地说:‘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们搭成一个窗户!’从此我就不再寂寞了。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能从这扇窗户里看到妈妈的身影了。”
我也染了手指。
在窗户里,我看到了一个从前特别喜欢,而现在绝不可能见面的少女。
我想付钱,可一分钱也没有带。
狐狸说:“请把枪给我吧。”
我将枪给了小狐狸。收下了我的枪,小狐狸送给我一些蘑菇。
我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我一边走,一边用手搭起了小窗户。这回窗户里下着雨,朦胧中我看到了我一直怀念的院子,院子里还扔着被雨淋湿了的我的长靴。家里点着灯,传出两个孩子的笑声,一个是我的声音,还有一个是我死去的妹妹的声音。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我们的家。这个庭院,现在早就没有了。不过我想不要紧,我拥有了了不得的手指啊!
我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可我回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洗手。
一切都完了!
第二天,我决定再到狐狸家去一趟,重染一遍手指。
我一连好几天都在林子里徘徊,但却再也没有出现那片桔梗花田,也没有看见那只白色的小狐狸。
(选自作者同名小说,有删节)
16.文中划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7.请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写出故事梗概。(要求字数在80字以内。)(5分)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6分)
语言表达运用(12分)
19.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的新闻。(限20字以内)(6分)?
【本报讯】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导致多名乘客受伤。上海地铁“9·27”事故原因查明:行车调度员在未准确定位故障区间内全部列车位置的情况下,违规发布电话闭塞命令;接车站值班员在未严格确认区间线路是否空闲的情况下,违规同意发车站的电话闭塞要求,导致10号线两列车追尾碰撞。上海地铁9·27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事故,12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其中10号线调度控制中心调度长汤志华、调度控制中心副经理(主持工作)阔康、申通集团总调度所副主任朱利敏给予行政撤职。

20.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6分)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说,影响他一生的事情发生在他6岁之时。
一天他外出玩耍,经过一棵大树时,突然有一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突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妈妈竟破例答应了。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小麻雀却被猫吃了。?
结尾:
六 写作。(60分)
21.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留一道缝隙”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B ( A.kuì;jū/jǔ;mú/mó B.jié/yè;pí/bǐ;yān/yīn C.yì/shì;xián;fǔ/pú D.kǎi/jì;cuì;mán/mái)
6.A(A组中,第一、二句中“以”都为“用”;B组中第一句中“其”意为“他的”,第二句中“其”意为“应该”;C组中第一句中“为”意为“担任”,第二句中“以”意为“作为”;D组中第一句中“乃”意为“于是”“就”,第二句中“乃”意为“才”)
7. C(ABD中均有与张良“善谏”无关的内容)
8.B(错在“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原文无此意思)
二.9.翻译:
(1)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了下邳以西的地方,于是张良便归附了他。
(“将”“略”“属”各1分)
(2)恐怕又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到一起图谋造反了。(“见”“平生”各1分,句意1分)
(3)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阿私”“谋”“虞”各1分,句意1分)
10.(3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考查两个动词,答题时首先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参考答案】 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4分)【解析】在本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这里重点考查情与景的关系,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生活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11.(1)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四.16.(1)划线句子为环境描写(1分)
(2)①为全文营造了一个空灵梦幻、充满无穷魅力的氛围。(关键词:“营造氛围”。)②为引出下文做铺垫。或答“推动情节发展”“为与小狐狸相遇提供背景”。(关键词:“做铺垫”或者“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提供背景”。)③为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空灵梦幻环境为“我”在小窗户里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提供一个梦幻般的场所和背景的,为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设置出特定的自然环境,从而突现主题。(关键词:“烘托人物形象”或者“深化作品主题”。)第二问评分细则:三个要点,一个要点1分。
17.猎人迷路后,巧遇小狐狸,小狐狸通过手指围成的窗户看到妈妈,猎人也从窗户中看到了家人,受到感动,把猎枪交给小狐狸,回到家洗手后一切消失,猎人遗憾不已。
(写出情节的起承转合各1分,语言表述1分)
18. 本文是一篇思想及寓意相当深刻的童话。
(1)对和平的呼唤。猎人受到小狐狸魔法的感化,交出了自己的枪,双方和谐快乐地相处。(2)对亲情、爱情的渴盼。“心中一直想念而现在绝不可能再见面的少女,看到了被火烧掉的院子,听到了妈妈温馨的话语,听到了死去的妹妹的声音,……
(3)对善良、宽容的赞美。对“我”这样一位猎人,是杀母仇人,小狐狸并没有以暴制暴,而是用神奇得魔法引导“我”, 唤醒了猎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交出了猎人的枪,走上了充满对亲情、爱情的渴望、充满“爱” 的人生之路。
(4)对珍贵的、美的东西容易消逝的遗憾。猎人洗掉了染料,再也寻找不到那片桔梗花田。蓝色桔梗是美丽的,又是幻灭的。停下你的脚步留恋过去,还是带着回忆走向明天。富有人生的哲理。
(评分细则:写出上述主题中的一条,2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2分;有个人对主题的认识,2分。)
五.19.(6分)【参考答案: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原因查明,12人受处理。
【评分标准】: 名称:上海地铁追尾事故(2分);内容:原因查明(2分),12人受处理(2分)。
20、【参考答案】:.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虽可避免做错一些事,但也会失去一些成功的机会。
【参考译文】
留候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的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过了十年,陈涉等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了下邳以西的地方。于是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担任厩将(管理马匹)。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使用他的计谋。
留侯说:“陛下由平民百姓起家,依靠这班人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所封赏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的您亲近喜爱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您生平仇视怨恨的人。现在军吏们计算功劳,即使用天下的土地来做封国也不够封赏,于是这帮人就害怕陛下对他们不能全部封赏,又恐怕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到一起图谋造反了。”高帝于是担忧地说:“这该怎么办呀?”留侯道:“皇上平素最憎恨、且群臣又都知道的人,是谁啊?”高帝说:“雍齿与我有旧怨,他曾多次令我蒙羞,我想杀掉他,但由于他功劳很多,所以不忍心下手。”留侯说:“那么现在就赶快先封赏雍齿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封,这样一来,群臣也就人人都对自己的能受封赏坚信不疑了。”高帝这时就置备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急速催促丞相、御史论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赴宴之后,都很高兴,说:“雍齿尚且被封侯,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臣司马光说:张良作为高帝的谋臣,被当作为心腹亲信,应该是知无不言,哪有自已听说诸侯将要谋反,却一定要等到高帝眼见有人成双成对地议论,然后才述说这事的道理啊!这是由于高祖刚刚得到天下,屡次依据自己的爱憎来诛杀或封赏,有时候就会有损于公平,群臣因此常常怀有抱怨和感到自己有危险的心理。所以张良借着这件事进送忠言,以改变转移高帝的心思,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像张良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劝谏的了。
六.作文
1、思路导引
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要求“美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②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们常用它来劝诫做人不能骄傲。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理解为另一个含义“水满则溢”,既然“满”了会“溢”,引申下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太过于绝对,而要学会给自己留条后路。
③一位好的农夫,不会因节省土地使庄稼紧紧相依,而是会留下一道缝隙,跟庄稼生长提供充足空间;一位好的老师,不会因追求进度而在课堂强灌硬塞,而是会留下一道缝隙,给学生以理解、吸收的时间……由此可见,留下一道缝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实现付出的真正价值。许多人对人对事总是求全责备,不留余地,最后总是以后悔收场。留一道缝隙,给别人一些借口,给自己一些理由,各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留一道缝隙,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的误会,可以消弥多年的矛盾,需要做的也只是“留一道缝隙”而已。
④“水满则溢”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而汉初的大功臣韩信却无视它的存在。“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的狂妄自大,他的自满轻狂,终于招来了刘邦的猜忌,最终死在吕后一枚小小的竹签下。而战国时期的范蠡却深谙其中三味,聪明地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五湖四海,逍遥自在。
⑤小鸟筑巢时懂得在底部留一道缝隙,让雨水从中流走,毛虫化茧时,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这样才不会闷死在里面……? ?????????????
⑥弦太紧,一弹它就断,弦太松,就会失去琴本来动听的音质。一个好的弹奏者必须调控好琴与弦的关系,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符。人也是一样,要做一个成功的处世者就要留一条缝隙给自己和他人。????? ????
⑦冯小刚说过:“做人要厚道。”我想,这决非仅仅是个玩笑。“厚道”不就是给自己给别人留一条缝隙吗?
人生,全在这条缝隙里了。
有经验的木匠都会在做工时注意留下缝隙,因为随着冷热干湿变幻无常,材料的形态也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小小的缝隙则可以包容这种变化,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高明师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恰到好处地留下缝隙。同样道理,铺设铁路时,一段段铁轨之间也留有小段缝隙,它们为严冬酷暑不同季节里行驶的火车提供了安全保障。因为缝隙的存在,铁轨不会因温度升高降低而挤压收缩变形。
做工讲究疏密有致,工作与学习也要求张驰有度。有一类人总是将自己的日程用繁重的工作和学习塞得满满的,不留一点儿缝隙,成天废寝忘食、宵衣旰食,不懂调节和休息;还有一类人,每天既重视工作或学习,也注重休息与放松,适度的休息放松保证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工作或学习时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其结果是前一类人短期内也许能取得一定成就,但无法长久;而后一类人则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状态,所以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古人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有很多,包括许多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辉煌却英年早逝,糟糕的身体限制了他们事业的发展。可见缝隙虽小,懂之不易,为之更难。
为人处事上也没有完满可言。首先要给自己留一条缝隙,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和每一个人都建立友好关系,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只要能微笑待人,和善处事,保留真我即可。同时,还要给别人留一条缝隙,不能对朋友过于苛求,我们要以包容之心包容别人的缺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能在生活中留下缝隙的人,一定是一个睿智豁达的人,一位随和宽容的善者。
完美是我们所追求的,而缝隙也是我们所必需的。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是美丽的,我们的成功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记住,成功种子的萌发需要缝隙。
范文2:留一道缝隙
给子女留一条缝隙,方能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用殷切的希望为子女构建人生的道路,用慈爱的眼神给子女施以无形的压力。他们将孩子的人生历程设计的完美无缺,殊不知在爱的压力下,多少孩子不堪重负而如木地板一般因太紧而挤压开裂,扭曲变形,所以他们逆反任性。给子女留一条缝隙吧,不要因为期望质太高、要求太严、管理太细而束缚了孩子,让他们,也让自己丧失了快乐。
给他人留一道缝隙,方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之时,留一道缝隙,不是懦弱退让,而是一种大度和智慧。若事事计较,工于心计,不留一点回旋余地,只会既伤人又伤己。给他人留一道缝隙,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才会使友谊更加地久天长,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给生活留一道缝隙,给未知的生活领域留一些变化的余地,你就能进退自如,有准备去应对各种变化,如同留过缝隙的木板,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用“缝隙”去调节它,解决它,生活的“地板”就会更加平整、美满!
评语:基础等级分内容分23。得分理由:紧扣“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行文,切合题意,内容丰富充实,如果能引用一些典型事例就更完美了。表达分25。得分理由:“总分总”的结构明确,分说的并列式层次清楚,注意了反复照应材料、话题和题目,语言准确流畅,开头一段有文采。发展等级分9。得分理由结构严密、清晰、完整。总分57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
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
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